中年的生活不再像解题那样,有公式可以套用,有案例可以参考
1
这是第二次读这本书了,当然,第一次就是因为追求事件进展,粗略的看完了,很多细节当时震撼,现在也震撼,很多细节当时会迷惑,现在也会迷惑,很多细节,现在不记得看到过,现在读来反而留下深刻印象。
依靠多年刻苦的学业攀爬,埃莱娜成功以一本自身感受的小说为媒介,正式踏入社会,进入人生的下一个阶段,嫁给了学界很有名望的艾罗塔家的儿子,彼得罗是一名有年轻才华的古希腊文学教授,埃莱娜正式进入中产阶级,与彼得罗一起生活在佛罗伦萨,远离家乡那不勒斯,远离了自己的母亲,也远离了好朋友莉拉。
莉拉遇到苦难,埃莱娜婚前忙前忙后,帮她摆脱困境,还利用未婚夫家族的力量帮他们找到了学习计算机的机会。但她们俩人,依然是彼此有依靠,又互生嫌隙。
这本书是有治愈能力的,不是一个视频呈现给人的那种短暂直观的温馨治愈,而是从心底里还原真相,解剖后的自愈。至少对于我是这种感受。
2
埃莱娜在别人看来是勇敢的,是无所不能的,埃莱纳也是幸运的,能一直读书下去,接受高等教育。在母亲眼里,她是可以用来向别人炫耀的,在莉拉眼里,她是可以替自己好好享受生活的。
看上去,生活在往极好的方向进行着。
但,生活并没有一眼望上去的那种简单。书中有这么一句话,大概意思是,有的人学习是为了消遣,有的人学习是为了改变人生。前一种情况就是彼得罗,后一种情况就是埃莱娜。也许这就是为什么他们的婚后生活不够和谐的原因。
彼得罗一直不赞同埃莱娜在外奔波,也看不上她的创作,甚至是不会去理睬她的精神世界,但是埃莱娜和他一样是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她同样需要丰富的精神世界支撑自己,生孩子照顾孩子让她一度失去的曾经的辉煌,找不到自己将来的方向,昏昏沉沉的她不想成为看上去无忧无虑的家庭主妇,但埃莱娜的婚后生活是暗淡无光的,得不到别人的认可,丈夫一味的追求自己的教学事业,写作,全然忽略了她的价值。
埃莱娜试图通过出轨,参加马丽娅罗莎的活动圈,和婆婆阿黛尔学习阅读女权主义的书籍,多种尝试希望自己能充满生机,彼得罗只会忙着研究或写书,不会帮助埃莱娜照顾孩子,或者给她选题带来一些有益的帮助,直到尼诺的出现。
尼诺的出现,让她很快燃起了对生活的激情,不论是男女相爱后的生理满足还是创作方面的帮助和肯定,尼诺对埃莱娜的认可和欣赏,都让埃莱娜重拾希望。很快,她的第二本书就诞生了,得到出版社的肯定,得到周围人的认同。
为了这种能重燃生活的激情,埃莱娜觉得抛弃大学教授彼得罗,要和尼诺一起生活,她描述是因为爱上了尼诺,从小爱着的尼诺。爱,真是可以被人任意定义的,伴侣激活了自己的生活是爱,伴侣对自己的无微不至是爱,善良的伴侣不曾抛弃也是爱。
这也是我很疑惑的事情,埃莱纳受过高等教育,但她在生活中依然是情绪化严重的人,对不满意的状况也是咆哮,感觉缺乏冷静处理的智慧。
3.
当然,要能和尼诺顺利的生活起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当时的社会不认可离婚,更何况底层社会出身的女人离开的是上层家族艾罗塔家族,家人更不会认可好色之徒萨拉托雷一家,何况莉拉曾经为了尼诺也抛弃过丈夫斯特凡诺。要忍受的各种不满,各种训斥和压力实在太多。
这种压力,其实我并不懂,感觉就像是,死灰般的绝望后,对新生火苗的奋力保护。没有退缩,只有在一起取暖后的迫切期望。
我在想,两个不同理念的婚姻,是不是可以继续下去的。不是只有寻找另一个人对自己的认可和帮助,才能重燃家庭妇女的生活激情。还是可以有其他方式解决的,虽然我不能总结出还有什么其他的方式,但是我相信,我和埃莱娜一样需要被认可,很期望自己成长,很期望能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也和埃莱娜一样,没有被认可,没有得到对方的帮助。
生活还要继续,中年的生活不再像解题那样,有公式可以套用,有案例可以参考,都是自己摸索着踏步前行的。
#我的天才女友#
#那不勒斯四部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