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曹德旺《心若菩提》有感-从曹总的成功看原生家庭对人的影响
人物传记的书我很少看,这本书是姐姐强烈推荐给我看的,我本人是非常欣赏曹德旺老先生的,所以就买来了一本。老实说看别的书我看得比较慢,但曹总的这本400页的书,我只用了两三个夜晚就看完了,因为内容确实太精彩,故事也特别吸引人,我深深的折服于曹总的大智慧,他能走到今天成为世界汽车玻璃之王,可以说是实至名归。
我们国人看一个人的成功,一般都爱分析这个人从小的成长环境,最主要的一点也就是原生态家庭给这个人带来的影响,特别是小时候父母带给一个人的价值观与处事观,曹总在这本书的自序里面,一开头就描述了他的母亲在他小时候经常给他说的几段话:
一个人穷不可怕,最怕的是没志气;要摆脱贫穷,只有靠你自己的努力和拼搏;做人最重要的是人格的完整,最需要的是取得他人的信任;穷要穷得清,富要富得明;在外面要把胸挺起来头抬起来,不要被别人看不起。
我想他这一生都在践行母亲给他的教诲,曹总一生都活得光明磊落,坦坦荡荡,所以他说话办事也从不喜欢拐弯抹角,往往直来直去,我想只有这种内心坦荡的人才能够做到毫无顾忌吧。人活在世上坐得直行的正就不怕得罪谁。
中国人的家庭,父亲一般都在外谋生,孩子跟母亲相处的机会总要多一点,看到曹总的母亲,也让我想起新东方校长俞敏洪曾经说过的一段话:
一个国家的女性的水平,就代表了国家的水平,女性素质高,母亲素质高,就能教育出高素质的孩子,男性也被女性的价值观所引导。女性如果追求知性生活,男性一定会变得更加智慧,女性如果眼里只有钱,男性就会拼命去赚钱,忽视了精神的修炼。女性强则男人强,则国家强!
我想,曹总的母亲是对得起俞敏洪所描述的那种高素质女性的,高素质并不是说要有高学历,而是一个成年人,能够领悟生活中的各种人情冷暖,并教会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如何面对各种挫折与困苦,让他从小就树立一颗积极阳光向上的心,这才是大人给予孩子最大的一笔财富。
我们现在更多的父母,给孩子更多的是往往是溺爱,对孩子总是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天气冷了怕孩子冷到,热了又怕孩子热到,含在嘴里又怕化了,捧在手里又怕掉了,要知道即使是一颗大树的种子,掉进了温室里的花盆里,终究也长不成苍天大树。
所以曹德旺的父亲从上海第一次回到老家,见到几年未见的儿子曹德旺,并不是就开始每天父爱泛滥,他把这种爱放在了心底,该让他去做事还是让他去做事。一开始只是让他帮自己打酒,等曹德旺稍微大一点,长到十五六岁,他父亲就教他骑自行车并学做生意谋生存。
据曹德旺讲,他今天刚学会了骑车,父亲就拉着他一起骑车到40公里外的福州去进货,一路上曹德旺差点没有累死,父亲当时的样子,看起来一点也不心疼这个几年未见的儿子。
那个时候每去进一趟货,来回要骑四五个小时的路,为了赶早上的早市,曹德旺夜里两点就得起床动身,先骑车二个多小时赶到40公里外的福州,用自行车载上两三百斤的水果,然后再骑三四个小时回来,当时曹德旺还只是一个正在发育长身体的未成年人。
我自己当年10几岁刚学会骑自行车的时候,也曾经跟朋友骑车去到过23公里外的县城,一路上坡下坡,来回一次要三个多小时,每次都能把我累的半死,何况那个时候我还是空车,路也已经是柏油马路,真的难以想象载着两三百的水果,十五六岁的曹德旺是怎么骑者山路回来的。只能说人的潜力是巨大的。
而且我是偶尔贪玩才去一次,但曹德旺是不管刮风下雨风吹雨打,每天都要这么跑一趟,连着跑了一年多时间。可能很多人会说,他还只是个十五六岁的孩子,他的父母怎么能忍心让他做这么苦这么累的活。
我想一开始曹德旺自己也不能理解,但最后这些吃苦的经历,是曹德旺父亲交给到他的最大一笔人生财富,让他从小就树立起了一个正确的金钱观和做事观,教会他将来在社会上生活的不容易,渐渐曹德旺就明白了父亲的苦心。一个人越早养成吃苦的精神,将来就可能越少吃苦。
在曹德旺跟着父亲一起学做生意成长的这个过程中,他的父亲还经常对他说:
男人有没有本事,并不是看读了多少书,关键是看做了什么事,怎么做事;做事要用心,有多少心就能办多少事。
所以曹德旺有了这最宝贵的,父母给予的人生经历,让他在将来创业经商的路上,能够遇事坚韧不拔行为果敢,最终走向了成功,成为一位让人尊敬的企业家。
希望我们每一位有孩子的家长,都能正确的对待上天赐予我们的这最宝贵的礼物,从小教会他自强,自立,自尊,自爱,堂堂正正做人,坦坦荡荡行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