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官须经营
孟森的《明史讲义》里讲了个很有意思的故事。
吏部侍郎焦芳为了向上爬,攀附宦官以便在皇上面前说好话。有一次因国家财政紧张,大臣们在一起讨论解决办法,其中一条是“劝上节俭”,焦芳知道有宦官在里面偷听,故意大声说:“庶民家尚须用度,何况县官(指皇上)?谚云:‘无钱拣故纸。’今天下多逋租匿税,不是检索,而但云损上,何也?”大意是老百姓也有花费,何况皇家?天下有那么些偷税漏税,你们不去追缴,却要皇上节俭,什么意思?
如此理真气壮替皇上说话,结果可想而知,后来由侍郎升尚书,“至十月遂入阁”。可见焦芳是会经营的人,首先是创造机会,与皇帝身边人搞好关系。其次是抓住机会,廷议时让宦官传声于皇上,马屁拍得高明。
可也有不会或不肯经营的人,有机会也不会用。清朝梁绍壬《两般秋雨庵随笔》里有一则写宋朝奸相蔡京的也颇有意味。
“宋吴伯举守姑苏,蔡京一见大喜,入相首荐其才,三迁中书舍人。后以忤京落职,知扬州。客有以为言者,京曰’既作官,又要做好人,两者可得兼耶?’”
苏州太守吴伯举深得蔡京赏识,一再推荐提拔,直至中书舍人,也相当中央办公厅主任了。但他不感激,不攀附蔡京,还与蔡京作对,依然正直办事,“既作官,又要做好人”无怪乎又直降下来,又成了小小的扬州“市长”。
由此可见,做官能否升得上,保得久,关键在自己,怨不得别人。
来自 豆瓣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