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孤 还没写完(不写了
赵孤本剧
剧情
关于程子灵魂的意义
以程子视角展开的剧情,先是回到16年前,可以看到程子的眼神一直是迷茫的,脚步一直是虚无的。表现出他一直迷茫,迷茫为什么会死,想不通,想不懂,所以给了他一个机会让他回到16年前,去发掘他为什么会死。开场的吟唱和群舞很惊艳,他一个人带着赵家冤魂一起出现,可能也是带着众多枉死冤魂的疑惑回到16年前去寻找答案。
之后程子灵魂出现的时间点有几个,一个赵盾之死,他不懂,他疑惑,为什么会有人英勇就死。第二个是公孙杵臼决定赴死,他也不懂,为什么有人会心甘情愿换了自己去送死,婴儿怎么会懂大义是什么,他没有机会长大,也不会有机会知道对于忠臣来说有东西是在生命至上的。
从忠臣之死
忠臣:赵盾,公孙杵臼。
众多忠臣自愿赴死,为了大义,为了忠义,甘愿以死明志,但是死的那么多人只有程子不是,他没有选择。
关于屠岸贾的信念“恐惧”
剧末程勃说屠岸贾的恐惧杀死了他自己,屠岸贾的恐惧就是怕其他人不害怕他,所以才会用残暴的手段统领百姓。所以明道在见面会上说他没多坏的时候我其实是不理解的,他既然懂得用残暴的手段需要别人害怕他,又怎么会不坏。
但是屠岸贾不懂为什么会有人反抗他是可以理解的,就像程子灵魂一样,不理解为什么会有人不怕死且甘愿赴死,直至所有人都站在他的对立面。
关于程婴的决心
一直不懂程婴从接过婴儿就坚定要用自己的孩子换去赵氏孤儿生存的决心是从哪里来的。
赵盾和公孙作为臣子,估计从小受忠君爱国的教育长大,为大义牺牲,可以理解。
程婴一介草莽郎中,这是哪来信念要一命换一命,换的还不是自己的命,慷他人之慨你问过程子意见了吗?
关于程勃的成长
程勃出场就是一个天真无邪无忧无虑接受过良好教育生活在温室里的富家公子,就像迪士尼的公主,能跟小动物唱歌沟通那种。
很难想象屠岸贾一个黑心奸臣怎么能养出这么白的儿子,我大为震惊,唯一合理的解释可能再黑的人也会向往光明,希望自己的未来是光明的,所有把将会继承自己所有的希望也养成光明的。
但是这又不懂了,既然你都知道儿子是白的,怎么敢放他出去游历呢,你是不知道天下已经被荼毒成什么样子了吗?想不懂,想不通。
关于赵氏孤儿的设定
如果从程勃相当于皇室最后的血脉来看的话,或许能理解为什么全世界都拼尽全力去保他性命,可能这就是所谓的正统吧,可惜这点没有详细点出,不然不至于很多人都不理解为什么要保他,他可以是忠臣之子,可以是忠义的希望,但是更重要的是血脉。
这就是封建传统吗,现代人不懂,但是也算可以理解吧。
关于程子和程勃的关系
上半场交换命运之后,就很期待两个孩子的互动。中场休息的时候已经在脑补会有什么样的戏份了,虽然不知道怎么样但是肯定是极具张力的,但是没有,根本没有,失望。
两位将军的共性
对武将的刻板印象,一些笑点集中的人物,在沉重的体裁稍微放松一下但不显突兀的设定
演员
程婴(郑棋元)
唱功很厉害,情感很充沛,在一开始听到绝不可以的时候是觉得有点平的,甚至有些词白得有点出戏,但是郑棋元用出色的唱功,优秀的唱商撑起了这首歌,也是这首歌让我坚定了买两场票的决心。
再说现场,其实是有点失望的,跟乐队的融合不是很够,有点拖拍,前面说了这首歌给我的感觉就是有点平的,就是比较难去配合伴奏,一旦拖了就感觉突兀。
第二天比第一天稍好一点,感觉情感更澎湃,观众听着也更激昂。
再说演,从45演到61,年龄跨度虽不大,但是从中年到老年跨度是比较大的了,于是我们也可以看到程婴的背是越来越佝偻。郑棋元在见面会上也说,越演越贴近角色,主要体现是这个驼背越来越严重。这个佝偻的背体现的是程婴的弱小人物,在封建社会底层人民难以挺直腰杆,也体现胆小如鼠,在瞒天过海的日子背负一些不属于他的血海深仇,里胆小如鼠的人惶惶不可终日,可能也有对程子的愧疚。
程勃(徐均朔)
不知道徐均朔对天真无邪的诠释是不是全部体现在他的苹果肌上,笑太大了真的有点僵硬,但是真的很像迪士尼公主。虽然剧名叫赵氏孤儿,但是对于程勃的笔墨其实是不怎么够的。从山河壮丽的自豪到见证社会黑暗的惊惶,再到达边境恢复成将军看到的迪士尼公主,能理解,但是不能身同感受。
程勃得知真相和跟公主相认是最重的着墨,画卷的表现形式很新鲜,徐均朔在面对程勃得知真相的表现也很到位,知道自己站在这里其实是踩在那么多骸骨上的震惊,惶恐,不解,害怕。这里竟然是程勃和程子唯一的互动我也很不解,为什么!Give me more,ok?
跟公主的互动略显拖沓,看着看着都在想为什么这段还不结束了。
然后跟屠岸贾的最后对战,表现出来是没有悬念众望所归的事,为什么刚刚跟公主道别的时候表现出来是赴死准备,矛盾。
程子(方书剑)
程子的眼线,绝了,一开始以为是来复仇的,后来才发现是确实是复仇的,但是是来拉自己爸爸下地狱的。眼线衬得比屠岸贾这个大反派还反派。
屠岸贾(明道)
魏绛(何亮辰)
程妻(朱梓容)
公主(薛佳凝)
舞美
斜舞台
灯光:棋盘 血染 最后黑白线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