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亚 - 微信朋友圈开始静悄悄
2018年7月3日
澳大利亚政府颁布了一部新的法律《Espionage and Foreign Interference》(反外国干预法)。该法律规定:如果某人要为其它国家作为在澳洲的代理人,必须要前往澳洲机关登记。下面附上链接(全英文),有兴趣的朋友欢迎去了解一下。
https://www.legislation.gov.au/Details/C2018A00067
2020年5月29日
就在全球因疫情一团乱之时,西方经济极度萧条的情况下,川普总统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开始对准留学生开刀,表示要遣返一定比例在高等院校就读中国留学生,其余五眼联盟中的四国也开始有所反应。
2020年6月27日
澳大利亚安全情报组织(ASIO),相当于澳洲的CIA,在该日下午公开对新州一位黎巴嫩裔州议员与其华裔助手,进行办公室与住所的搜查。这是澳洲近30年内第一次有州政府议员的家被搜查,根据总理的电视讲话,对这名州议员与其助手(张智森)已经开展了一段时间的调查。
2020年11月9日
被控违反《反外国干预法》的墨尔本人、65岁的杨怡生自动退出自由党维州支部。此前,要求暂停他党员身份的呼声不绝于耳。他被控“准备实施外国干涉罪(preparing for a foreign interference offence)”,最高可判10年监禁
就在这样的大背景之下,往日各种歌功颂德,痛骂澳大利亚垃圾的微信文章、图片、文字基本消失殆尽。可是丝毫不会影响生活在澳大利亚是不是?
如今五眼联盟,开始由上至下关注“脚踏两条船”的移民们,各种危辞耸听之音不绝于耳,如此一来二去,平日时常群情激愤的微信朋友圈开始变得安静起来。
分享三个故事
从中各位读者就能明白一些静悄悄的缘由。
一
他是一位很左的叔叔,在国内有着让人羡慕的工作,属于全身上下一片红;若是在他面前提其它“颜色”,自然会换来一顿口诛笔伐,但他选择让唯一的儿子来澳洲留学。按照他儿子自己的话说,如果在中国只能读一个三本,做父亲的面子万万不能接受,而留学却可光耀门楣。
笔者曾不止一次地听到叔叔的儿子絮叨澳洲的穷破,抱怨在澳生活的空虚无聊。仿佛他的生活除了课堂学习,就剩打游戏、睡觉了。然而在中国家里有爸妈,一日三餐、洗衣叠被不用愁。
每年他也用实际行动证明了他的态度,每当一个学期最后一场考试结束,若是早上考完,下午就会离开澳洲。
原以为毕业之后就会回国,继续享受爸妈的悉心关怀。可在最后一个学期之前,一场为期四个月回国实习,却突然改变了态度。平日交流时对澳洲的嘲讽开始减少,日常交流中关于获取绿卡的部分开始增加。
如今“澳洲的工作不用担心加班、没有996、有带薪年假、工作节奏轻慢,当然还有父亲鼎力支持”的聊天主题,以取代了以往“澳洲的破败与无聊”。
二
他是一位30出头的一代移民,国内高中毕业就来到澳大利亚,绿卡、就业、成家一切如此顺利。他平常十分热衷于在微信群里发一些红光四溢的分享,但凡有人出来表示不同意见,就少不了一场是是非非的对抗。
笔者很好奇为什么他会坚持不懈的鄙视贬低澳洲,他可是把青春最美好的10年留在了澳洲。
在与这位朋友吃饭的时,笔者好奇地问了他2个问题。
你有回去工作的打算吗?
没有,家里人不太想让我回去。
你才30出头,为什么不回去尝试一下?你也经常说机会遍地,比澳洲好发财啊?
就我这家庭背景,哪还有成功的机会,回去也是吃苦。
说到这,这位朋友开始话锋一转,表示是自己的实力不济,不能回去拖后腿。如今已经适应了澳洲的生活节奏与环境,这边的贷款还没有还清,妻子还要这边上班,老家那边气候不好,北上广深房价太高。
三
这位老哥15年前以劳务输出来到澳洲。当年遇到好的政策,所在的公司给了他拿绿卡的机会,按照这位先生的原话,若不是当初工友的一句:“可以享受本地人一样的待遇,这申请也就不会签了。
如今这位先生依旧在那家企业供职,和澳洲的城市发展一样,所在企业也没什么大变化。国内的老家变化可就大了,曾经住破瓦房的邻里竟然开始盖楼,宝马奔驰也越来越多。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他就开始埋怨澳洲,政府蠢,发展慢,没高铁,不便利。可前几年澳洲媒体放出关于削减PR福利的可能时,他和妻子果断递交了公民申请。
如今三个孩子中,老大开始工作,老二进入大学,唯独老幺还在读初中,成绩很不好着实让家里颇为头疼。不过这位老哥可不担心,表示如果以后考不上澳洲大学,就让他回国读一个重点大学,反正是澳洲公民回国读书有优惠,还有各种补贴。
老哥说完后,坐在身边的小儿子说到:“妈咪,重点大学是什么东西?”

读者们,当你们读完这三篇短故事,或多或少都能在澳洲生活中找到一丝似曾相识。
当然还有许多原因导致如此安静,其中的核心不外乎:
当人进行选择的时候,大部分人会选择体贴肉体。 当涉及自身利益的时候,大部分人会选择趋利避害。
如今大部分持签证者,以留学生群体为主。初来澳洲时,并没有较完整的了解澳洲的价值观与社会构成,也不知道政治还分左右。在国内也只是12年机械填鸭,认知上习惯地、固执地秉持唯一价值观,习惯于一个声音一个思想。
思念亲人怀念故土,抱怨饮食单调生活乏味,提防西方世界,是初来澳洲留学生的普遍心态。可每到留学接近尾声,很多曾经信誓旦旦不想留下来的留学生,却开始尝试获取绿卡。
几年融入新世界的留学生活,逐步产生的新价值观与旧价值观的碰撞,让许多曾经的虚幻被现实瓦解,那些伟大口号并不能使自己的生活改善半分,选择绿卡改变人生则成为大多人的选择。
随着移民收紧,要求不断提高,绿卡获得人数总体呈下降趋势,自然辛苦获得之物并不能轻易放弃。即使有人偶尔冒出放弃澳洲绿卡,如今早已习惯的新价值观能否顺利融入旧环境,这必是优先考量的因素。
从法制社会进入人情社会,如何处理人际关系,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关系等等,他所面临的种种一切,必会反复考量评估利弊。是成为公民还是爱国者,选择的过程,都将面临极大的心理挑战,甚至担忧自我价值观可能面临两国都难以容忍的尴尬。
诚然许多华人见面前三句话都是吐槽澳大利亚种种不是,已然成为一种消遣。纵使社交平台上口水横飞,生活中的抱怨,唯独行为很直接的代表了人心之所向。
虽然很热衷于在朋友圈大骂澳洲政府愚蠢,百业凋零,商业疲软,靠房地产经济,甚至终有一战之类的言语,但真要问起来是否不想待在澳洲,得到的回答却是,只是谈谈中澳关系而已,勿要当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