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兆华新作《回家》观后
在文化艺术中心度过了极为兴奋和震撼的90分钟,印象当中已经好久没有看到这么精彩的话剧了。
从北京到南京,自己的生活轨迹在变,但对话剧的热爱不变。虽然初识话剧是通过张广天的《圣人孔子》,但林兆华和他身后的人艺才是我自己的话剧世界中的主角。
继《哈姆雷特1990》之后,再次有林兆华的话剧上演,我自然不会错过。事实证明,林导没有让我失望。话剧延续着林兆华特有的林式风格,舞台和道具是简朴的,演员们也没有太多的戏剧动作,然而在话剧的核心——台词方面,却足能看出林导的功力。一言一语当中,林导的现世情怀和批判视角显露无余。
这部戏的名字叫做《回家》,然而在我看来,也许称其为“老无所依”更为合适,因为话剧的核心就是讲述的一位饱经岁月沧桑的老人在晚年灵魂和肉体的双重迷失。肉体上,他失去了自己的居所,有家不能回;精神上,他沉湎于对罪恶的回忆之中,对现实充满了不可理喻和排斥,而无所依托。这样的老人是见证整个转型时代的中国人的缩影:他们年轻时被政治异化,进入晚年后又被资本异化,于是他们变得人格分裂,老无所依……
话剧最为精彩的是交相呼应的开头和结尾。十几位年轻人杂乱无章地走动着,象征着这个变动的时代人们的忙乱和迷失;变动的红绿灯喻示着社会公共道德,随着社会的转型,道德的崩塌似乎不可避免,于是红绿灯只能间或发挥作用;激烈吵闹的背景音乐(似乎是扭曲的机器的作品)则喻示着人们惶恐不安的内心;而剧末那位忙乱的交警则象征着这个时代的国家机器,它们仍然试图控制社会生活的一切,却显得那么顾此失彼,力不从心。
如果要说印象最为深刻的台词,那要属这样两句:“不知道什么是进步,什么是落后不是老年痴呆,而是智慧的表现。”,“使用三聚氰胺的人没被毙,为什么生产的人却被毙了?因为要从源头解决问题。”其中的反讽和深意相信大家都能体味。
期待林导下次再来南京,期待他仍然还有这般精彩的新作品诞生。
从北京到南京,自己的生活轨迹在变,但对话剧的热爱不变。虽然初识话剧是通过张广天的《圣人孔子》,但林兆华和他身后的人艺才是我自己的话剧世界中的主角。
继《哈姆雷特1990》之后,再次有林兆华的话剧上演,我自然不会错过。事实证明,林导没有让我失望。话剧延续着林兆华特有的林式风格,舞台和道具是简朴的,演员们也没有太多的戏剧动作,然而在话剧的核心——台词方面,却足能看出林导的功力。一言一语当中,林导的现世情怀和批判视角显露无余。
这部戏的名字叫做《回家》,然而在我看来,也许称其为“老无所依”更为合适,因为话剧的核心就是讲述的一位饱经岁月沧桑的老人在晚年灵魂和肉体的双重迷失。肉体上,他失去了自己的居所,有家不能回;精神上,他沉湎于对罪恶的回忆之中,对现实充满了不可理喻和排斥,而无所依托。这样的老人是见证整个转型时代的中国人的缩影:他们年轻时被政治异化,进入晚年后又被资本异化,于是他们变得人格分裂,老无所依……
话剧最为精彩的是交相呼应的开头和结尾。十几位年轻人杂乱无章地走动着,象征着这个变动的时代人们的忙乱和迷失;变动的红绿灯喻示着社会公共道德,随着社会的转型,道德的崩塌似乎不可避免,于是红绿灯只能间或发挥作用;激烈吵闹的背景音乐(似乎是扭曲的机器的作品)则喻示着人们惶恐不安的内心;而剧末那位忙乱的交警则象征着这个时代的国家机器,它们仍然试图控制社会生活的一切,却显得那么顾此失彼,力不从心。
如果要说印象最为深刻的台词,那要属这样两句:“不知道什么是进步,什么是落后不是老年痴呆,而是智慧的表现。”,“使用三聚氰胺的人没被毙,为什么生产的人却被毙了?因为要从源头解决问题。”其中的反讽和深意相信大家都能体味。
期待林导下次再来南京,期待他仍然还有这般精彩的新作品诞生。
江海一蓑翁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2025年3月音乐分享 (1人喜欢)
- 2025年3月电影分享 (1人喜欢)
- 2025年3月推荐非新书书单 (1人喜欢)
- 2025年3月推荐新书书单(社科类) (2人喜欢)
- 2025年3月推荐新书书单(人文类) (1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