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露|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白露 | 八月节,阴气渐重,露凝而白也。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五个节气,秋天的第三个节气。孟秋终,仲秋始。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水土湿气凝而为露,秋属金,金色白,白者露之色,而气始寒也”。

白露三候
一候鸿雁来|白露一到,寒气渐生,鸿雁等候鸟南飞避寒。
二候玄鸟归| 玄鸟即是小燕子,白露后开始南归。
三候群鸟养羞|百鸟开始储备食物以过冬,如藏珍馐。

白露节气是反映自然界气温变化的重要节令,是寒气增长,昼夜温差最大的节气。
《历书》里也说道:“斗指癸为白露,阴气渐重,凌而为露,故名白露。”

昨晚突然觉得屋里很凉快,便去敞了窗吹风,在窗台上趴了好久,心里是秋至的喜悦。
晨起拉开窗帘,窗前的栾树红了,芦苇枯黄,早上风急而凉爽。
下午在室外闲逛,梧桐树下的道路几步才得一片落叶,银杏还绿着,午后的阳光还晒人,风里却已没了暑气。

过了一整个夏天的夏天,都快被暑气蒸腻了的日子,告别与变化,其实就在突然的某一天。这白露的风一吹,就由夏至秋彻底变了。

南方的秋天来得稍稍迟,时至白露,暄气初消,万物温良清和。
记得小时候在北方,这时候刚开学,早晨骑车上学得穿长裤添外套了,不然寒风冻得腿冰凉。午休时又得脱了外套,昼夜温差太大总穿不好衣服。

白露之美,在诗三百,自然与物候的诗意之美。
冈仓天心在《茶之书》中写:“又入秋,深夜寂寥,草叶结霜,明月如钩,倾洒原野,如繁星落地。”
秋日宜读好诗,常怀诗心,所见所感会更美更妙不可言。

“秋天的阳光醇厚柔润,在建筑物顶端闪闪发光。河流,树林,软绵绵的草地,云絮从上面缓缓飘移。”

“雨,像银灰色粘濡的蛛丝,织成一片轻柔的网、网住了整个秋的世界。”


“秋风吹到江村,正黄昏,寂寞梧桐夜雨不开门。”

“谁这时没有房屋,就不必建筑,谁这时孤独,就永远孤独,就醒着,读着,写着长信,在林荫道上来回,不安地游荡,落叶纷飞。”

一入秋就开始惦记北平的银杏,又常常把以前记录的北平之秋翻出来看。好像就是顺应时节的自然行为。
“四时在窗前流转,人海涨落在心中变幻,八月的燥热要过去了,忽然之间,北京就迎来了秋天。只有在这个短短的、弥足珍贵的时节,北京像时光倒流七十年一样回到曾经北平的样子。这个时候住过北京的人,就会懂得“秋天”几乎是可以和“北平”两字划等号的。”
秋天当然更偏爱北方,天清气朗。而江南的秋是芭蕉夜雨时的诗意惆怅,雨不断,愁不断。

虽然自心底里开心秋天的到来,但也不知是否是时节的原因,自秋来便有些情绪低落,常常觉得到了凋零的季节,终要沉沦破碎。
总觉得自己是深秋里的人,提笔于清秋里的诗篇信笺,无一不以离散结尾。
这个秋天会是多事之秋吗,还会以离别应景吗,还会一面凋零荒芜,一面期待三月的春风救赎吗。

愿诸君秋来无事,日日清嘉。
白露秋生,顺颂时宜。
好好生活,四季平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