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的考验,从求婚就已经开始了!
易卜生说,婚姻是人生的一大考验。而这场考验的开端,始于求婚。求婚,如同一场全新旅程的发令枪。过往的两人,看到的是对未来的憧憬。而从此刻开始,憧憬开始变为现实。
至于这个现实,是不是彼此想要的,却不得而知了。

求婚背后的东西
最近私信里多了一条,来自一个年轻帅哥,原因是求婚被拒了。
在他的描述中,那个他故事里的女主角,与他高中相识,在一起整整八年。
如今他们终于工作安稳,物质丰沛,他认为的时机也终于到来。于是他买了戒指,晚餐后,在散步广场上突然跪地求婚。而等着他的三个字却不是我愿意,而是对不起。
他满怀疑惑的问过那个女孩,是不是不爱他。
女孩说,“我爱你,如果有一天我要嫁人,那么嫁的一定是你,只是现在,我要想一想。”
于是,他在私信里对我说,或许他应该选择分手。因为那么久的感情,面对婚姻,如果还要想一想,说明不爱。
我只回了一句话,你考虑要不要求婚,考虑了多久?
如果问问我……
在很多人心中,结婚不过是爱情水到渠成的发展结果,不论男女皆是如此。似乎不论水如何流过,最终都将汇聚到那个终点。而他们所需要的就是等待。
爱情成了说明书上规划好的一步一步,自然而然的到了那个时间点。安排一场属于父母的见面,一切心照不宣,双方就算是默认了。
小A是个内向低调的姑娘。内向到她谈恋爱这件事,大家都是从她朋友圈的蛛丝马迹,一层层分析推理出来的。其过程不亚于扮演了一次名侦探柯南。
那个男人比小A大三岁,成熟稳重样子,若说托付终身应当是不错的选择。
而一众朋友,成了这场朋友圈爱情的围观见证者。他们的爱情在朋友圈公开、发展,按部就班的成为理所应当的幸福样子。通过朋友圈,我们知道,他们双方父母见了面,彼此都很满意,已经开始谈婚论嫁。
而在此时,朋友圈里的故事却突然戛然而止。小A不再更新朋友圈,人也消失了。
一个月后,她的另一条朋友圈,震惊了所有的人。她竟然在最后的关头选择了分手。而她分手的方式,俨然一场隐忍很久的爆发。
她辞了工作,去了另一个城市。一个人。
所有的朋友都不明白为什么,包括我。直到一年之后,我试探着在电话里问起小A。她在电话里那边,沉默了很久,轻叹一声,揭开了谜底。
“没有人问过我,从头到尾没有人问过我的意见。我的爱情开始的无始无终,仿佛从天而降,而我就像一个拿着盆等着天上掉馅饼的傻子。他至少问问我愿不愿意嫁给他,还是他觉得我不配被问一句。”
我可以陪你谈一场恋爱,但未必一定要陪你走进婚姻。问一句,是尊重,也是另一段人生开始必须有的仪式感。

你可以求,我未必应
求,是必须的。求婚初始的一步,许多人做到了。他们开了口,问了心里的那个人。但是如果后续的故事发展不是他们期待的呢?
2017年,一则男子高速路求婚的新闻成为了茶余饭后讨论的热点,也将如何求婚才能理智浪漫,这一话题推上了风口浪尖。
春节期间,沪渝南线高速上一男子为向女友求婚,竟单膝跪在行车道上。面对男友突然的危险举动,女友不愿下车。男子得不到回复,便在车道上长跪不起,最终在执法人员劝说下,女友接受求婚,男子被罚款200元记6分。
面对这种“绑架式”的野蛮求婚,对于新闻里那位姑娘的遭遇,我感同身受。一个如此任性、冲动的男人,显然不适合托付终身。
这不是爱情,而是私欲与幼稚导致的任意妄为。如同一个年幼的孩童,为了糖果坐在地上哭闹。两者并无不同,都是为了得到,而非付出。在婚姻里,付出是第一步。
求婚,是在一个合适的时间,用合适的方法,做合适的事,得到一个让彼此都舒服的结果。
没答应,只代表两个人中间,总有一个还没准备好。
你懂我爱的方式吗
人们在求婚的时候,总喜欢在电影里寻找灵感。然而真的放到了现实,大多变成了众目睽睽下的炫富。
总结起来,大概就是屏幕先行,求婚人后到,光天化日,单膝跪地,蜡烛鲜花,群众欢呼。
不论是步行街还是电影院,总之一定要找一个人流量大,并且有大屏幕的地方。精心剪辑一段视频,在主角不知道的情况下,将人骗出来。接下来的流程都是一样的。如同流程化的播放视频,接着求婚人突然出现制造惊喜,手捧大束鲜花直接下跪。最后在众人的起哄中,问对方愿不愿意。
模式化的求婚,是否能够走进所有人的内心。
在心理学上,感动并不属于情感,根据其字面意义,它仅仅表达了一种高唤起的精神状态,他源自于每个人的意愿,被别人先于自己主观行动达成。
所以,如果想要通过求婚感动一个人,首先要明白地方的意愿。
即如果你爱我,请用我爱的方式,告诉我。
那些爱人们想要的所谓用心,不过是一个抓耳挠腮思考的过程。
私信中那个帅哥的求婚,有两个问题。

一,太过突然、直接。他显然没有捕捉好最佳的时机。惊喜,不一定都要是突然发生的。如果你爱的人是个慢性子,何妨将求婚的时间轴拉长,用一天乃至几天的时间,循序渐进的让Ta明白。你们可以用另一种身份继续彼此相爱。如同一场交响乐,渐入佳境,当一切正好是,在再轻声问出那句愿不愿意。
二,戛然而止。面对爱人的求婚,每个人心里都有所触动。即便给出了否定的答案,也未必就代表不爱。所谓的拒绝,固然源自于心中的犹疑,但犹疑都有解决的方法。婚姻并非是两个人的事,它关乎两个家庭,关乎未来的人生。当我们面对爱人的犹疑,最好的办法就是直接的询问。求婚时面对的问题,是不适合用试探策略的。它只会加重爱人的犹疑,不妨直接的了解问题所在,见招拆招,然后在回答了所有问题之后,适时的给出承诺。起初的拒绝,或许只是因为,Ta缺乏那一点迈出第一步的勇气。
记住,从求婚开始,我们才是爱情里真正的我们。因为那意味着,你准备好了,将自己的人生给与另一个人,也准备好了将另一个人融入自己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