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次普利策奖得主,冒死拍下阿富汗现状,照片中的彩色气球,却戳中无数人的心···
2次普利策奖得主,冒死拍下阿富汗现状,照片中的彩色气球,却戳中无数人的心···
最近,阿富汗成了全世界关注的焦点。
当地人抓着起落架追飞机,机场发生的爆炸···这一条条轰动全世界的新闻,吊着很多人的心。
但提心吊胆是阿富汗平民的日常心态,在某个瞬间生命消逝也成了再平常不过的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很多关于阿富汗的摄影作品中,我们常常会看到无助的孩子,流离失所的家庭,被炸成废墟的建筑,甚至还有毫不避讳镜头的鲜血和残骸。
仿佛人们已经习惯看见这个国家惨痛破败的样子。

但,偶尔也能看到一些不一样。
比如在摄影师Muhammed Muheisen的镜头下。
在他拍摄的照片中,阿富汗的天很蓝很晴朗,人们生活很热闹:

孩子们眼睛里没有恐惧,取而代之的是最天真的笑容:

这里的少女们在努力积极地生活:

这里的少年们也在享受年轻的美好:

商贩在摆摊,老百姓在喂鸽子,眼之所及一片祥和:

夕阳西下,映着彩色的气球分外好看:

一位妈妈给孩子买了两个气球,虽然是背影,但相信小朋友脸上此刻一定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在Muhammed Muheisen的镜头下,这个阿富汗好像不再是我们认识的那个阿富汗,平静且明朗,人们的生活充满希望。
(太阳下,一位阿富汗男子正在骑马)

8月16日,阿富汗即将变天的时候,摄影师Muhammed Muheisen选择将自己曾经拍摄的这些照片发出来。
当阿富汗局势成为社会关注点的时候,这些照片也成了人们再一次关注的对象。
当新闻中报道着关于阿富汗人被飞机起落架夹死,被机场炸弹炸死的新闻时,再看一眼Muhammed Muheisen的这些照片,真的会有一种无法形容的难受。
(几个小姑娘正在开心的玩气球)

在他的这组照片下,很多网友也跑来留言,说出了很多人此刻的心声:
“越美,看着越难过。”

“此刻,发生在阿富汗的一切都很可怕。”

“为这个可怜的国家祈祷。”

“希望我们还能让照片里这个美好的阿富汗回来。”

简单几张照片,震撼了整个世界。
背后的摄影师Muhammed Muheisen功不可没。

今年40岁的Muhammed是国际知名摄影师,两次获普利策奖。
Muhammed为约旦人,出生于耶路撒冷,在中东这片混乱的土地上,他见到了太多惨痛的画面:战争,离别,死亡。
他接触过非常非常多的难民,他们来自约旦、伊拉克、阿富汗、巴基斯坦··
正是自己的出身和经历让Muhammed决定创办一个专门帮助难民的非营利组织。

也正是因为上面这些原因,Muhammed对这些饱受战争摧残的国家和人民更多了一份了解。
他的镜头下并没有什么花里胡哨的拍摄技巧和滤镜渲染,但却能让每一张照片都震撼人心。
在他的照片中,真实就是最强大的力量。
Muhammed很少会拍摄一些惨痛的战争画面,相反,大部分都是一些比较生活化的场景。
比如在难民营里靠着尿素袋枕头小睡的男孩:

对着镜子在废弃铁路旁刮胡子的男人:

逃离了战乱的家园,抱着宝宝露出久违笑容的父亲:

一脸慈祥幸福看着熟睡孩子的母亲:

正是这份真实,戳中了每一个人。
作为一个生活在和平国家的人,如果不是这些真实的照片,我们可能无法想象在世界的某个角落,还有人过着完全不同的生活。
在床上睡个好觉,对他们来说都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


别说床了,能找到一个可以躺平的地方已经很不错了:


战争的残酷就在于,连孩子都不放过,无论你是刚出生还是年过半百,都要承受一样的痛苦:


这些孩子们也许早早就学会了躲避炸弹,到处搬家:

早早就适应了没有家长,同时还要照顾弟弟妹妹的生活:

他们也会苦中作乐:

一个有些破旧的蹦床:

一个已经有点掉皮的足球:

一个用塑料袋简单做的风筝:

一只偶遇的流浪小狗都能让他们开心很久很久:

在如今这个和平的年代,这些真实的照片也许显得更加残忍。
(一位爸爸开心骄傲的抱着自己的宝宝向镜头炫耀)

回到文章开头,局势最为混乱的阿富汗也是Muhammed镜头下的常客。
不过他镜头下的阿富汗没有军队,没有炮弹,也没有鲜血。
彩色的气球是最常出现的元素:

在贫穷动荡的阿富汗,一个小小的气球就是孩子们最喜欢,也是唯一买的起的玩具。
回想我们小时候,一个机器人,一个芭比娃娃可能都满足不了,但在这里,一个气球就能让孩子们幸福很久。

Muhammed将镜头对准那些贩卖气球的商贩:

灰蒙蒙的背景中,彩色的气球瞬间让人充满希望:

他们带着这份希望穿梭在阿富汗的大街小巷:

为孩子们带去一份难得的快乐:

作为旁观者,看到这些五颜六色的气球会不自觉的会心一笑:

在这么多年如此紧张的局势下,这些气球也许是阿富汗唯一比较轻松愉快的元素:

得到气球的孩子们,脸上的恐惧会短暂消失,在那一刻,他们和其他国家千千万万的孩子一样,享受着作为小朋友那份简单的快乐:

不光是孩子,这些气球也让那些成年人脸上少了些痛苦,跟随着在空中飘浮的气球做个美梦吧...

是Muhammed的着这些照片,让我们意识到最常见不过的气球,在阿富汗竟是如此重要的存在。
这些五彩气球是孩子们的希望,也是大人们的希望。


好想知道,那些在照片中拿着气球玩耍的孩子们,现在又在哪里?

有平平安安,健健康康地长大吗?

他们的爸爸妈妈现在还好吗?

“祝愿世界和平,再无战争”,看似一句很平常的话,对于他们来说,竟成了最奢侈的存在。
不知道什么时候,这样轻松快乐,仿佛电影般的画面可以再次出现在阿富汗这片土地上呢?

会出现的吧?
一定会出现的···

图源摄影师Muhammed网站
延伸阅读
8月16日,阿富汗一夜之间变了天。
塔利班武装分子全面攻占阿富汗首都,结束了长达20年的内战。
1、
过去一周,喀布尔一直充斥着混乱与冲突。
尽管塔利班希望和平解决冲突,建立一个新的、能被阿各方接受的包容性政府。
但塔利班上台后,却让阿富汗百姓,尤其是女性忧心忡忡。
1996年,塔利班夺权后对女性采取极为严苛的政策:
烧毁女校,不许女性接受教育;剥夺女性工作权利;女性上街必须遮盖全身;如果妻子在没有丈夫陪同的情况下独自出行,会遭到鞭刑;不守教条的女性要用乱石砸死。
面对塔利班的掌权,许多阿富汗女性在哭诉,在呐喊。
阿富汗国家电视台知名女主播沙布南·道兰控诉道:“塔利班来了,我的工作也没了!”
阿富汗第一女导演萨赫热·卡里米向全世界呼救:“当塔利班掌权的时候,学校将不再会有女孩子。”
阿富汗唯一女市长正在逃亡,因为“塔利班会来杀掉她”。
阿富汗首位女省长萨利玛·马扎里已被塔利班逮捕,由于萨利玛在任期间曾直言不讳地批评塔利班,人们担心她会遭到处决。
一个阿富汗女孩对着镜头流泪:“没有人关心我们,我们会在历史中慢慢死亡。”
虽然塔利班领导人承诺会保障女性的权利,包括接受教育和出门工作,不会有歧视,“女性将非常积极活跃”。
但许多专家都认为,塔利班“不太可能大幅度修正自身的意识形态,因为这是该组织的生存基础”。
至今,阿富汗仍是全世界女性生存状况最糟糕的地区之一。
2、
与阿富汗人民的悲惨境遇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阿富汗总统一家。
据外媒报道,就在国家被攻克之时,阿富汗总统阿什拉夫·加尼(Ashraf Ghani)却携带1.69亿美金(折合11亿元人民币),连夜仓皇逃离,前往第三国避难。
新闻细节性地描述了当时的场面,他们试图将装满4辆汽车的钞票塞进直升机,但由于实在太满了,以至于不得不扔掉几个箱子。
国家民不聊生,总统却抛弃国家和人民一走了之,留下一堆烂摊子。
加尼逃走了,人们自然将目光转向他的家人。
加尼的妻子,阿富汗第一夫人鲁拉也不见了踪影。
几天后,加尼在电视讲话中澄清,自己和妻子目前在阿联酋,并强调他离开阿富汗是为了避免流血事件发生,临走前并没有携带大量钱财。
而他们的一双儿女,女儿玛丽亚姆(Mariam Ghani)和儿子塔里克(Tarek Ghani)则远在美国。
8月17日,《纽约邮报》敲开了玛丽亚姆家的门。
这是位于纽约布鲁克林的一个豪华公寓,价值不菲。
当记者向玛丽亚姆提问她爸人在何处时,她摇了摇头,随即关上了门。

玛丽亚姆虽然是阿富汗的“第一千金”,却是个名副其实的美国人。她出生于纽约的布鲁克林,从小在华盛顿长大。
她为什么会在美国出生和长大?这还要从父亲加尼的经历说起。
加尼在黎巴嫩贝鲁特的美国大学学习期间,认识了他的太太——黎巴嫩人鲁拉。
1981年,两人移民美国,并获得了美国公民身份。
此后,加尼先后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和约翰·霍普金斯大学任教,在联合国和世界银行任职,并曾随世界银行官员主持过阿富汗战后的重建工作。
2002年,加尼出任阿富汗时任总统哈米德·卡尔扎伊的首席顾问,回到阿富汗。
之后为了参加阿富汗选举,他放弃了美国国籍。2014年9月,加尼上台,正式成为阿富汗总统。
加尼放弃了美国国籍,但他的一双儿女并没有。
3、
玛利亚姆从小说的是美国话,接受的是美国教育,用她自己的话说:“我就是布鲁克林土生土长的人。”
2002年,玛丽亚姆24岁的时候,才第一次跟随父亲踏上阿富汗的土地。
她说,回到故乡是一种奇特的经历,感觉很熟悉,又很陌生。
玛利亚姆接受了良好的教育,进入纽约大学比较文学专业学习,之后又攻读了视觉艺术摄影硕士学位。
现在的玛利亚姆成为了一位艺术家,同时也从事写作、电影和教学工作,她的作品曾在世界多地的博物馆展出。
此前,曾有美国媒体曾到过她的家中访问,在她的豪华公寓里,充满小资情调的装修风格,可以看出主人高品质的生活。
据悉,玛利亚姆公开的账户中,净资产在100~300万美元。
可以说她一直过着养尊处优的生活,与身处水深火热中的阿富汗女性截然相反。
面对记者的镜头,玛利亚姆表现冷漠,但对于阿富汗的现状,她随后在个人社交账号上表示:
“我们可以做什么来帮助阿富汗人?对留在阿富汗的家人、朋友和同事感到愤怒、悲伤,非常害怕……我正在疯狂地工作,代表他们做任何我能做的事情。”
她鼓励美国人为阿富汗人民发声,并要求停止驱逐阿富汗难民,并加快特殊移民签证的发放,呼吁大家给协助难民的组织捐款。
但这样的呼吁,也只是微不足道。
8月19日,这位“第一千金”被拍到和友人逛街,阿富汗的女性正在受苦,“第一千金”却在纽约住着豪华公寓,轻松悠闲地逛街,这实在是很讽刺。
或许阿富汗的世界,她永远不懂。
4.
除了玛丽亚姆,她的弟弟塔里克,也被曝出在美国过着上流社会的生活。
塔里克今年39岁,出生在美国马里兰州,自幼就成绩优异,2000年考入斯坦福大学。
此后,塔里克又进入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哈斯商学院,攻读硕士和博士学位。
如今,他是华盛顿大学圣路易斯分校商学院的一名经济学教授,和妻子在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拥有一栋价值120万美元(约合780万元人民币)的别墅。
当媒体登门拜访,在被问及阿富汗局势时,和姐姐一样,塔里克强硬地拒绝,然后关上了门。
然而几个小时后,他却出现在街头和友人谈笑风生。

有人说,他们的豪宅,浸满了处于生死边缘的阿富汗穷人的鲜血。
诚然,当战争来临,总统可以带着官员逃跑,总统的儿女可以在异国他乡悠然自得,受苦的终究只有底层百姓。
还记得8月16号那一天,撤离到卡塔尔的一架美军运输机货舱里,挤满了约640个想逃离喀布尔的阿富汗人。
看似狼狈不堪,然而能登上这架飞机的,都是精英阶层,穷人连当难民的资格都没有。
在喀布尔机场,数千名阿富汗难民簇拥着美国军机奔跑,希望能够搭上这架即将起飞的航班,却遭到美军士兵的鸣枪驱逐,引发大规模踩踏事故。

有人以为“幸运”地扒着飞机飞上高空,却不幸从飞机上掉落,坠机身亡。

不禁让人感叹,人生在世,如蝼蚁偷生。
特权阶层可以跑路,但那些普通老百姓只能留在原地,接受未知命运的审判。
惟愿世界和平,愿阿富汗人民能够远离战乱,重建美好家园。文/喻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