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石湖清胜图
忽然在文档里发现这篇东西,几百字断断续续写了三年,拖延症不发狠心果然什么都做不了。就当是在豆瓣的第一篇吧。

石湖者,太湖之滨也。在昔周氏德衰,而吴越相伐,范蠡文种臣事勾践,竟灭巨吴。功既成矣,蠡乃携美人西施变衣冠,易名字,远遁五湖,而从石湖始者。及宋文穆范公退守优游,作精舍石湖之上,在蠡千六百年后也。
衡山习举子业,不售者久之。及以贡士上京,选翰林待诏,又见辱于同列者。时皇帝从藩邸新即位,国家多事。朝臣持正,动辄罹咎。遂乃绝意仕进,数称疾恙。居官三年,始得还苏。又三年,则斯图作矣。然则衡山制图之所寄,有以深求乎二范避世远逸之心,则湖水之空灵,与青山之深秀,必有与二范之所遇见而同者。若夫重峦半壁,空翠接天,乃上方茶磨之山;烟水相交,茫茫亡际,则石湖太湖之水。而游人呼笑,柳阴松幄之下,行春,越城之桥是也。至于七十二峰之间,吟俦啸偶,浮舟往来,而诗酒毫素离披,望之者以为神仙中人,其乐或有加焉。始公之还苏也,为诗述怀,至有“石湖东畔横塘路,多少山花待我开”之语;又尝作书曰“石湖风景,常在梦中”,其记念如此。
衡山画有粗细两种,细笔最好,亦心性使然。率以淡笔勾描,复以墨彩轻染,平涂之外,细加皴点,得清雅醇古之象。 比之沈石田、钱舜举、二赵、二李,可以知其所法与其所得者。所作山水、园池,往往以拙取逸。或一丘一壑,旁若无物,或山林充溢,弥天蔽日;至于高人退士,褒衣博带,临流当风,逍遥其间,总要标举幽闲、激荡俗情,令人作林泉田庐之思,而晋宋间想也。
王宠雅宜者,师友事于衡山,衡山亦引为至契。居石湖二十年,初读书于治平寺,复结构林泉,号越溪庄。早卒。善翰墨,得二王遗法,论者有出蓝之誉焉。
余外道之徒,不能绘事,而心向慕之。凡晋唐神人之有作,宋元明清之巨迹,得一过眼,即以数代休祉在焉。丁酉秋,于上博得之。其明年清明,奉母来扫先外大父墓于洞庭之东山,于是遍历吴下诸胜。三日,游赏石湖。四日,游憩艺圃。艺圃者,衡山曾孙湘南公之宅园也。又三年秋七月,叙此。
看松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