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城市是丁,你是那个卯吗?
有一次出差去北京,见到高中同学,她在北京买了房,工作也不错,单身。我问她喜欢北京吗?她说都定在这儿了,谈什么喜欢不喜欢。就好像说,结婚证都领了,还谈有没有感情基础,这不是太晚了吗?有点喜欢也还好,要是真的没感觉,那不是戳人痛处吗?
其实我的意思是希望老同学发现北京的好,享受北京的生活。先结婚后恋爱,殊途同归。
由此我也想到,我们削尖脑袋去一线城市,是为了什么?普通回答是,工作机会多,发展平台大,教育和医疗资源好。
但扪心想一想,有多少是在干一份糊口的工作而已,有多少把工作当成事业?如果仅仅是工作,那机会再多、平台再好,你可能也用不上。单身的你,不用替孩子考虑教育资源,总不至于辛苦一场,只为给自己找个好病房、好墓地?
有句听起来挺中二,但是也有一定道理的话,叫“没有梦想,何必远方”,好像又是蛮扎心的。以为是奔着梦想来他乡,结果,可能就比留在家乡好一点。
其实我们都知道大城市好,但是好在哪儿,怎么用上这些好,却因每个人的志趣不同而大为不同。有同学在老家,时不时就要去北京看演出、看展览;有人在北京,反倒对这些没有丝毫兴趣,是996的错?
如果城市是个丁,你是她契合的那个卯吗?
一线城市的好,有的人利用率只有20%,可能就是购物方便,有的人利用率能达到80、90%,在个人成长、事业发展、家庭和人际关系营造等各方面受益于大城市的资源。
那么如何提高对城市的利用率?
所谓利用,必然是基于需求。马斯洛的需求理论,从低级到高级,从安全、归属、爱到自我实现。我们应注意自己需求的升级,敏感于高级需求的满足,你可以比想象的更好。
此时,必然会有更多公共活动、公共事务的参与,可以是一个人的观展,可以是一群志同道合网友的面基,可以是老乡会、同学会的联谊。
大城市之于小城市,正在于它公共服务、公共空间的多样和丰富,我们在超越私域的环境下,成己也成人,和很多人一起做成某件事,自己虽然微不足道,但聚沙成塔,就能有所影响力。
而在小城市,很难超出家庭、家族、居委会的范畴。但反过来说,如果在小城市也有了相当的公共资源,如果能提高它的利用率,是不是也会有大城市的自我实现的空间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