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 《投资中最简单的事》(邱国鹭)
一、摘要
1、投资理念
投资本身是一件很复杂的事,宏观上涉及国家的政治、经济、历史、军事,中观上涉及行业格局演变、产业技术进步、上下游产业链变迁,微观上涉及企业的发展战略、公司治理、管理层素质、财务状况、产品创新、营销策略等方方面面。做投资要研究的就是这些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规律,而不是整天去猜测市场的情绪变化。经济规律、行业特质、商业模式是客观存在的,你只要研究透了,它在三五年内是不会有大的变化的。公司有四种:好的、平庸的、烂的、看不懂的;股票也有四种:被低估的、合理的、被高估的、估不准的。所谓的投资,就是牢牢抓住定价权。
用自己的钱做实业投资,首先要考虑的问题就是这是不是一门好生意。要考虑的第二个问题就是这门生意的现金流状况如何,毕竟做生意的最终目的是赚取现金流。要考虑的第三个问题就是行业的竞争格局以及公司是否具有比较优势。
一些简单的原则:第一,便宜才是硬道理;第二,定价权是核心竞争力(每三四年就得重挖一次的护城河其实不能算是护城河。有核心竞争力的公司有两个标准:一是做的是自己可以不断复制的事情,二是做的是别人不可能复制的事情);第三,胜而后求战,不要战而后求胜(等待行业内战结束,赢家产生后再做投资);第四,人弃我取,逆向投资(人多的地方不去)。
遛狗理论:趋势投资者喜欢追着狗(价格)跑;价值投资者喜欢跟着人(价值)走,耐心等狗跑累了回到主人身边。
西方文化重规律,中国文化重个例。规律是可重复的,而个例是难以复制的,这就是二者的最大区别。成长股中有大牛股是个例,价值股平均跑赢成长股是规律。不被精彩绝伦的牛股倾倒,不被纷繁复杂的个例迷惑,不抱侥幸心理,不赌小概率事件,坚持按规律投资,这是投资纪律的一种体现,也是投资成功的必要条件。
2、投资方法
投资中影响股价涨跌的因素是无穷无尽的,但是最重要的其实只有两点,一个是估值,一个是流动性。M2的合理增速应该大致比名义GDP快2~3个点。所有的价格其实本质上都是一种货币现象。股票的回报并不取决于它未来增长是快还是慢,而是取决于未来增长比当前股价反映的增长预期更快还是更慢。我的投资理念很简单:在好行业中挑选好公司,然后等待好价格时买入。
(1)波特五力分析。不要孤立地看待一只股票,而要把一个公司放到行业的上下游产业链和行业竞争格局的大背景中分析,重点搞清三个问题:公司对上下游的议价权、与竞争对手的比较优势、行业对潜在进入者的门槛。【解决好行业问题】
(2)杜邦分析。弄清公司过去5年究竟是靠什么模式赚钱的(高利润、高周转还是高杠杆),然后看公司战略规划、团队背景和管理执行力等是否与其商业模式一致。【解决好公司问题】
(3)估值分析。通过同业横比和历史纵比,加上市值与未来成长空间比,在显著低估时买入。【解决好时机问题】
一个好的荐股逻辑包括三点:估值,这只股票为什么便宜(估值水平与同业比、与历史比;市值大小与未来成长空间比);品质,这家公司为什么好(定价权、成长性、门槛、行业竞争格局等);时机,为什么要现在买(盈利超预期、高管增持、跌不动了、基本面拐点、新订单等催化剂)。同样的道理,行业配置的逻辑框架也不外乎估值、品质和时机这三个要素。行业估值是最容易的部分,行业的品质则稍难把握,简单地说就是好行业赚钱不辛苦、坏行业辛苦不赚钱,复杂点说也无非是行业门槛、行业集中度、行业对上下游的定价权等老生常谈的东西。买房子先选社区,买股票先选行业,那么什么样的行业是好行业呢?很简单,有门槛、有积累、有定价权的那种行业。定价权的来源,基本上要么是垄断,要么是品牌,要么是技术专利,要么是资源矿产,或者相对稀缺的某种特定的资产。
要认识一个行业,不妨做一道填空题:得__者得天下,用一个词来概括这个行业竞争的是什么。基金业是得人才者得天下,高端消费品是得品牌者得天下,低端消费品是得渠道者得天下,无差异中间品是得成本者得天下,制造业是得规模者得天下,大宗商品是得资源者得天下。
3、投资风险
风险和回报常常不成正比。成功的投资就是要承担那些已经暴露的、大家都感受到的、有相应风险折价但是真实危险性却很小的“假”风险。
(1)感受到的风险和真实的风险。
(2)暴露的风险和隐藏的风险。
(3)价格波动的风险和本金永久性丧失的风险。
卖股票的三个理由:基本面恶化;价格达到目标价;有更好的其他投资。价值投资买的就是便宜的好公司,所以卖出的原因就是:公司没有想象的好;不再便宜;还有其他更好更便宜的公司。这三个理由均与是否亏损无关。对于趋势投资者而言,止损不止赢是短线交易的第一法则。
各类价值陷阱的共性是利润的不可持续性,各类成长陷阱的共性是成长的不可持续性。成长本身并不是陷阱,但人性的弱点中对未来成长习惯性地过高预期和过高估值却是不折不扣的陷阱。
4、投资策略
行业轮动的时机,需要投资者对经济周期和市场周期进行前瞻性判断。概括为“四种周期、三种杠杆”:
政策周期(对政策影响最大的两个经济指标:就业和通胀)、
市场周期(估值周期)、
经济周期、
盈利周期、
财务杠杆:对利率的弹性、
运营杠杆:对经济的弹性、
估值杠杆:对剩余流动性的弹性。
【熊末牛初,股市见底时这四种周期见底的先后次序是】
(熊末牛初,判断市场走势,资金面和政策面是领先指标,基本面是滞后指标)
政策周期领先于市场周期(政策底领先于市场底);
市场周期领先于经济周期(市场底领先于经济底);
经济周期领先于盈利周期(宏观基本面领先于微观基本面。过去70年中,美国的经济衰退从未长于16个月,但是盈利下降经常持续2~3年甚至更长)。
【三种杠杆】
第一阶段,熊市见底时,经济仍然低迷,但是货币政策宽松,利率不断降低,常常是财务杠杆高的企业先见底。
第二阶段,经济开始复苏,利率稳定于低位,此时的板块轮动常常是运营杠杆高的行业领涨。
第三阶段,经济繁荣,利润快速增长,但是股票价格涨幅更大,估值扩张替代基本面改善成为推动股价的主动力,此时估值杠杆高,有想象空间的股票往往能够领涨。
第四阶段,熊牛替换时,不要太在意盈利增长的确定性,而应该关注股票对各种正在改善的外部因素的弹性。
5、投资心理学
【家花不如野花香】不珍惜已拥有的,而对未到手的抱有过于美好的想象,是放之四海皆准的普遍人性。
【过度自信】基本上每个人认为自己比平均水平强10倍。
【仓位思维】一旦买成了重仓股,对利好消息就照单全收,对利空消息就不以为然,心理学上叫确认偏误,民间说法叫屁股决定脑袋。有了仓位,思维就不客观,故称仓位思维。
【锚固偏见】一个股票便宜与否,看估值比看近期涨跌更可靠:基本面大幅超预期时会越涨越便宜,反之会越跌越贵。
【短期趋势长期化】利用人性中易把短期趋势长期化的倾向的手法,行为金融学称为过度外推。把过去的增长过度外推到未来,把不可持续当作可持续,是成长股陷阱和周期股陷阱的共性。
【亏损厌恶症】股票的投资价值与买入成本无关;该不该卖,也与你是否亏损无关。
【标题党】投资者往往容易对新闻标题做出过度反应。
【榔头症】美国消费股多,适合价值投资;加拿大资源股多,适合趋势投资。互联网赢家通吃,买龙头;休闲服装百花齐放,买成长。差异化产品,买品牌;同质化产品,买成本低的。不同国家、不同行业,适用方法应该不同,但人们常生搬硬套同种模式。
【选择性记忆】选择性记忆是人脑自我保护的方式之一,也是提高投资水平的障碍。俾斯麦说,每个笨蛋都会从自己的教训中吸取经验,聪明人则会从别人的经验中获益。
【差点就赢】许多赌博形式正是包含大量“差点就赢”的设计,才吸引了这么多赌徒不惜倾家荡产屡败屡战。
【羊群效应】不管是集体看空还是集体看多,最一致的时候往往是最危险的时候。
【心理账户】是否应该卖出取决于很多因素(估值、品质、时机),但与买入成本无关,因为你的买入成本根本不影响股价的未来走势。
二、感触
同一件事,看多者和看空者往往作截然不同的解释——你看到的是你想看到的。
持同一种观点的人,其依据和逻辑往往是截然不同的——你证明的是你想证明的。
同一消息,在不同的市场环境下常有不同的解读——你听到的是你想听到的。
同一事情两种解读,往往是考虑的时间跨度不同。
投资中的任何感悟和总结都有各种局限性,每个成功者在自己特定的投资背景下的投资逻辑都是经得起推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