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是《红楼梦》妙玉的原型,倪瓒,说洁癖大概没有一位画家能超过他
是不是妙玉的原型不是我说的,《红楼梦学刊》等很多刊物里都有认为他就是妙玉原型的论文,大家可以搜索倪瓒和妙玉关键字来看。
倪瓒是元代的无锡人,家里富甲一方,他同父异母的哥哥是当时道教大佬,所以倪瓒的家中,享受着哥哥带来的特权,又和商人手工业者农民地主全不一样,不用交税,甚至倪瓒家不需要进入官场斗争,舒舒服服就可以撒欢过一辈子了。

仇英画的倪瓒画像,现藏上海博物馆(凑合看看得了,仇英明朝人,倪瓒元朝人,差辈了)
在道教熏陶下长大的倪瓒,清高孤傲,他没染上那些纨绔子弟的坏毛病,倒是洁癖特别厉害。比如一天换好多次衣服,家里每一处地方都要派人仔细打扫。甚至院中种的树也要清洗,从树皮到树叶,一点也不能放过,时间长了,竟然洗死了好多棵树。
倪瓒以画,书,诗著称,自然离不开文房四宝,他专门有两位仆人,每日不停地为自己擦拭文房用具。
如果有客来访,客人走后必须擦拭清洗全部东西。
关于倪瓒待客,有好几个特别有名的故事,一个是倪瓒请客人喝茶,命令仆人去打泉水来泡好茶,仆人挑着扁担去了,回来以后,倪瓒嘱咐,身前的桶可泡茶,身后的桶只能泡脚。大家问为什么,倪瓒道:“身前的桶干净,身后的桶怕已经被仆人的屁股污染了。”
如果获得倪瓒留宿,那倪瓒更是要一夜起来无数次,生怕朋友哪里没有做好,让家中不洁。朋友咳嗽一声,这下不用睡了,倪瓒担心一宿,第二天一早便叫来仆人到处找朋友吐痰的痕迹清理,仆人寻遍不着,倪瓒还不罢休,于是仆人便随便捡起一片树叶说吐在这里了,仆人刚要拿给倪瓒看,倪瓒便马上闭上眼睛,还命令仆人将树叶远远扔到几里以外。
肯定有人会好奇,倪瓒这样还会不会结婚生娃?当然啊,但是倪瓒也特别好笑,他有一次看中一个歌姬叫做赵买儿,倪瓒把赵买儿带回家中,命她沐浴,洗完澡以后,倪瓒左看看右看看,还闻来闻去,总觉得她没洗干净,于是又叫她去洗澡,洗完再回来,摸摸这里摸摸那里还是不放心觉得没洗干净,然后又叫她洗澡,最后洗来洗去洗到早上,终于作罢。
倪瓒这么洁癖,自然拉屎也要不落人后,倪瓒的厕所叫做香厕,是用香木搭成,据说是搭建了一个空中阁楼,要用鹅毛铺满,凡便下,则鹅毛起覆之,不闻有秽气也。仆人要随时伺候,随时清理。
倪瓒前半生过的可能太舒服了,在他27岁时,兄长去世,倪瓒失去了经济来源,再也不能那么作了。
倪瓒后来散尽家财,自己则长期在寺庙生活,在五十岁之后开始游历太湖行踪不定。这时候的倪瓒,经历过大起大落,接受过道教,佛教熏陶,终成一代巨匠。
倪瓒到底有多有名?他与黄公望、王蒙、吴镇并称为元四家。
倪瓒这种性格古怪到极致的画家,到底会画出什么样的作品来呢?
牛津大学有位教授苏利文曾经形容他是荒寒得几乎不食人间烟火。萧疏寂静的气氛使人感到有一种神秘的东西把他带到画中,坐在水边无人问津的小屋子里。
他总结说倪瓒的画总是前景有树,平展的水面,还有远处的山峰。
清初的著名画家石涛也说过倪瓒一段空灵清润之气冷冷逼人。
就介绍一幅画吧,太多了大家看着都长的一样了
《容膝斋图》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只看画大概看不出,这画的是江南春景。
作者还提了首诗,这诗倒写的挺春天的:屋角春风多杏花,小斋容膝度年华;金梭跃水池鱼戏,彩凤栖林涧竹斜。叠叠清谈霏玉屑,萧萧白发岸乌纱。而今不二韩康价,市上悬壶未足夸。



局部

局部

百度百科对这张画的评价:此作品显得明净淡雅,情意温清,有一股空旷寂寞清气照人之感觉,这种画意反映了文人画家的绘画思想,从而对往后明清两代画坛有着较大的影响。
我和我朋友看了半天,就感觉俩词:寂寥 萧瑟。
明代有个人叫卞同,写过一首《倪云林画》,倪云林就是倪瓒啦,这首诗完全能总结倪瓒的画风:云开见山高,木落知风劲。
亭下不逢人,斜阳淡秋影。
倪瓒只在早期的一幅画作中画过亭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