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道法语(二)
古哲有言:“死生有命,富贵在天”此是圣贤切实示人处。人能信得此八字过,一切贪心,妒心,痴心,患得患失心,计长计短心,吉凶趋避心,恩仇报复心,自不知销归何处?“学道人首宜安分守己,随遇随适,无入而不自得。故此八字,大有受用。 施肩吾曰:“养生者以不损为本,进道者以无病为先少思寡欲,则声色自无矣虚心弱志,则神气永宁矣。”太极篇曰:“修真 。之道,以秘啬真气为本洿泄者,其大忌也“经曰:闭绝命门保玉都,百年方酢寿有余”固精气以保真气,斯为养生要着。精气神为内三宝,耳目口为外三宝。均宜闭固勿泄通。魏伯阳谓“耳为精窍,目为神窍,口为气窍。”内宜精不漏,气不漏,神不漏;外宜少听少视少言;尤宜清心寡欲,无思无虑为最要。 修道之人,宜不慕富贵,不厌贫贱。须知日销万金,总不如箪食瓢饮,曲肱而枕之之乐。贫为养生之本,困为入道之基,清净一事,富贵人中不能得;逍遥自在一事,富贵中人亦不能得富贵荣华功名利禄,大限到来,谁又能带得一分一毫去。 修道人宜自讼其过,而不讼人之过自隐其善,而不隐人之善古哲有言:“终日不见己过,便绝圣贤之路,终日喜言人过。便伤天地之和。”凡好议论人长短,好品评人是非者,总属小人之流,为修道者所宜切戒。 大学曰:“大学之道,在明明德。”此作圣人之道也作仙作佛亦然作圣人非难,能自明其明德,当下便是圣人,丝毫不假修为。良以能自明其明德,以复其所受于天者,则物不待格而自格,知不待致而自致,意不待诚而自诚,心不待正而自正。以本来如是,故亦。自然如是。盖吾人之本心本性,良知良能,人人具足,个俱现成,不欠缺分毫。其所以有欠有缺者,自亏也,自损也。只须不丧其固有,即不失其本心,不断其本性,不蔽其良知,不梏其良能;自在而行,当体即得。 修道贵能从无思无虑,不将不迎处下手。立德贵能从无忮无求,不怨不尤处下手。 孟子曰:“。夭寿不二”当生死念动时,则夭寿二矣当生死念不动时,则夭寿不贰矣。一切差别相,好恶念,皆生于一动。于一切处不动念则一切处于我无分,岂仅生死而已哉! 庄子曰:“天下莫大于秋毫之末,而泰山为小;莫寿于殇子,而彭祖为夭。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此以其“知通为一”也。知通为一者,以“道通为一”也。 学道最宜有从容气象,有恬淡心境,有涵容襟度,有进退胸怀,而最忌浮,忌燥,忌急,忌小,忌易喜易怒,忌轻言轻动。去此全靠涵养,诀在一缓字,缓则有如闲云野鹤,悠然自得;一切病不去而自去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