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分红的价值:不靠卖出获利
上市公司需不需要对股东进行分红这件事,其实在股票论坛上可以说是月经话题了,隔一段时间就能够看到,而且每一次都能引起很多人来谈论。比如这一次就是有格力电器的股东在雪球上晒自己今年领到的分红超过了自己的年薪:
而随之而来的,就是分红无用论,毕竟格力电器最近两年股价表现并不好,尤其最近几个月更是连续的下跌:

所以在上面的那个帖子里,有的网友是这样回复的:

市值跌没了240w,分红拿了48w,240-48=192w,这不卖出股票以后还亏192w,所以分红又有什么意义呢?
当然有意义,而且意义很大。
有了分红我们就不一定需要卖出股票就能获得现金流,而有的人说我卖出股票也能够获得现金流啊,为什么要靠分红。
这是一个很简单的道理:分红所形成的现金流,稳定性要远高于卖出股价所获得的现金流。
原因很简单:股价的波动要远大于公司经营的波动。我们可以看看这两年大出风头的大蓝筹——贵州茅台:

蓝线是贵州茅台每年的分红金额变化,橙线是贵州茅台的后复权收盘价。
我们都不用去计算,肉眼就能够看出分红金额基本是一步一台阶在稳步增长,但是贵州茅台的股价就不一样了,波动很大。
而且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贵州茅台的股价表现其实都不算很好,真正涨起来其实也就是2015年之后的事情了。
如果我们很不幸在2008年高点的时候买入茅台,那么带给我们的回报可能只是2%:

7年时间,我们没有办法从贵州茅台身上赚到一分钱,怎么靠卖出股票赚钱呢?
赚不到一分钱的,如果我们中间还需要现金流的话,那么很遗憾,很有可能在茅台涨起来之前,我们手头上就已经没有茅台的股票了。
比如说我们手头上100w,然后每年需要支出10w。茅台7年不涨,我们即使能够按照成本价卖出,那么7年以后我们手头上也只剩下30w市值的茅台股票了。
但是后续我们仍旧是需要每年支出10w,那么需要茅台后续每年涨多少,我们才不会耗尽所有本金呢——10/30=33.33%。
这样的收益率可能长期维持吗?不可能的。
所以如果股价不能够持续上涨,而我们在熊市中又需要不断的现金流支出,那要怎么办——分红。很多人,特别是小白朋友在研究分红的时候,经常都会掉到这么一个坑里:
比如一支股票,股价每股10元,现在每股分红1元。那么分红后,股价除权变成9元,然后手上多了1元现金。
很多小白朋友就会发现9+1不还是等于10元嘛,这不就是左手换右手,有什么区别呢?
区别大了:股价会受到分红的影响(除权),但是股价的波动不影响分红;决定分红金额的,是公司的盈利状况。
讲人话就是哪怕股价变成负数,小于0了,但是只要公司还盈利,还是随时都可以分红的。所以哪怕是熊市,只要公司还能够赚钱,那么分红的能力就不会受损。
而和股价波动相比,公司经营会出现剧烈波动吗?会有,但是相对于股价波动而言,要小很多。我们仍旧以贵州茅台为例,看净利润和股价的历史表现:

如果说贵州茅台是个例,我们看看近些年来被频繁打压的房地产行业,比如龙头万科A:

和股价波动相比,公司的经营尽管在过去几年一直受到政策打压,但总体上仍旧是保持着稳定发展,与此对应的就是分红也在稳定派发。
所以站在现金流获取的角度,持股收息的投资模式相对于赚差价的投资模式而言,要可靠很多。
当然我也不是建议大家无脑去看着高股息率就买买买,其实放眼整个A股市场,可以做到持股收息的公司并不多。
持股收息这一模式是有它局限性的,并不是什么完美的策略,这是我们在做红利投资之前要想明白的。
最直接的风险就是:公司不分红了怎么办?公司今年分红,不代表明年还会分红,如果不分红,那么我们最后还是需要卖出股票才能获取现金流。
因此如果我们计划是要持股收息的,首要前提是什么:公司能够持续稳定的分红。
而这里涉及到两个条件:第一个是公司可持续经营(不倒闭,利润不下滑);第二个是公司有稳定派息的意愿。
不要觉得这是简单的事情,这其实很难。
我们可以按照最近5年,每年净资产收益率不低于10%(有利润才有分红);最近5年净利润复合增长率大于0(防衰退);每年分红率不低于10%(确保公司愿意分享经营成果)。备注:分红率=分红总额/净利润选出来的股票有多少个呢,按照今天(2021/08/24)的数据,选出来的股票数量是——175只。

而当前A股上市公司数量是4463只,满足初步筛选条件的股票占比不足4%。
这还只是很简单的筛选,我们还没考虑企业的生命周期(毕竟只有6%的企业能存活10年起)以及股息率的高低(多数公司的股息率低于2%)。
如果我们进一步去要求企业能存活10年起,并且考虑我们的回本周期及最终收益,那么基本上值得买入的公司就没剩下几家了。
所以持股收息并不简单的,但是现在也有不少朋友就只是简单的看着股息率高低就买入股票。这其实就是欠考虑了。
比如说在2018年,银亿股份曾经因为大额分红,导致其当时股息率达到两位数,甚至标普红利指数都把它纳入指数并成为第一重仓股。
但是当时银亿股份其实已经出现财务危机,明眼人都不会去买的,现在都已经挂了*st:

当然银亿是比较极端了。但是我们仍旧可以找到其他的个例,比如说民生银行,在持股收息群体中,民生银行还挺受欢迎的。
但是民生银行的经营稳定性一直颇受质疑,但由于前几年整体经济还行,所以从指标上看民生银行好像还挺不错。
但是民生银行的财报在2020年突然变脸了,年度净利润同比下降36%,在这种情况下你还觉得长期持股收息还是一件稳妥的事情吗?
所以持股收息其实也不是一件简单事情,归根到底还是得回到公司的基本面,看公司的长期经营,未来的现金流是怎样。
投资没有圣杯,不存在着唯一的真理。
这个市场上能赚钱的投资理论有很多,我们找到合适自己的方法就好,没必要强求别人接受自己的理念。
持股收息也好、追涨杀跌也罢,都不见得就是坏事,自己能hold住就好。
最后分享几个我认为持股收息的典例吧:四大行、贵州茅台、万科a、中国平安、中国神华、长江电力、美的集团、伟星新材等等。
其中伟星新材是我觉得很典型的一个收息股,大家可以比较一下它不复权的股价图和等比前复权的股价图:不复权

等比前复权

至于文章一开始提到的格力电器,其实在我看来暂时不够资格入围的,理由大家可以想一下。
我是巴兰,一个用数据述说现实的独立理财师。关注我,让我们一起感受自由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