陵墓
果然是继续网课了。前几天开网络会议,传达的信息里有网课尽量不要采用直播,不理解,是直播带货的那个“直播”?除了直播还有什么,那么就是录播,有人提出了疑问,给出的解释是怕说不妥的话被记录,X并不是谨慎说话的人,因为不清楚界限在哪里而不由自主地会觉得被注视。学校假期一直很忙,X几乎每周都要填写表格,距离开学日期越近越多消息和表格,又不得不一次次在群里回复NO,她是多么讨厌排队的人。
Kevin去医院看消化道科时候才知道按照规定需要有24小时核酸检测报告。他在准备赴美,同学有好些已经出发,过去一年的网课,他因为晨昏颠倒激素紊乱睡眠质量一直很差,身体也受到影响,早晨时说他几个同学最近都去了医院,身体检查出来各种问题。之后的疫情哪怕再不可测,他都不能留在这里。
X也一样是出了问题,除了身体,有在更年期阶段的原因,激素变化让她的内脏器官骨骼韧带都变得极度脆弱,她会容易失控,情绪起伏大,风吹草动即令她坠落深谷,所以要跟外界隔绝了才好,而这也正正好是疫情的需要,一切都自然而然顺理成章,然而隔绝却并不能改善她的精神状况,若打开现实的窗口,线下通常是好的,友善和积极的——社区的保洁阿姨、快递小哥、买菜回来的邻居、滑板小妹、以及,路上时常见到的流浪猫黄咪咪,窗外一前一后的两只或者三只跳跃的土狗,摇曳的被反射的光斑,甚至恼人的蚊虫,线上则很容易被裹挟了,因为见不到背后人的模样,于是投射出无数可能性,通常又会往坏了滑去,跟网课的道理差不多,教室里的互动可能只需要眼神,学生的样貌感觉会随着时间发生变化,能捕捉到气息,他们会变得个体形象越来越清晰生动,而屏幕上,背后是什么亦有无数可能性,一个班二十几个头像,没有明确的差别,时间过去会记得几个人吧也许,然而依旧是模糊的。
视频会议的界面需要重新设计,X每次面对这些方块的时候,恍惚人在荒芜陵园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