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忆王老
时光荏苒,岁月匆匆,和王老相识已经十年了,2011年春夏之交的周日上午,阳光明媚,王老带着一顶全沿小边的户外帽,一副茶色的变色眼镜,在工大活动中心门口,用怹标志的中正醇厚的嗓音亲切地招呼我“小王!这不是小王么”,我糊里糊涂地竟然没认出老人家。多亏了志伟在旁边提示,这是上周京剧活动的王老师。这才缓解了尴尬,王老用温暖有力的手握住我的手,询问我怎么还没参加京剧活动,就要离开。这便是,王老在我脑海里最初的印象,反而现在10年过去了,依然就像昨天发生的一样。不得不说,没有王老的鼓励与提携,我这辈子看京剧最多也就是隔岸观火,只看看热闹而已了。

2021年8月25日,惊闻讣告
茶楼相声社微信群里,陈奥发来截图,说王老于24日辞世而去,心中无限凄凉,也无限遗憾。

魂牵梦绕,却终究望洋兴叹
自从2016与夫人谈恋爱,到结婚生子,终日碌碌,终究也因如此俗套与无奈的借口再没能去探望过王老,细数起来也已经五六年的光景了,最后一次见王老,还是微信视频聊天,2018年,宋宏宇发来视频,我那时正在私营门诊做行政主管,只有周六休息,周日的京剧活动就成了泡影,虽然始终魂牵梦绕,却终究望洋兴叹。某个周日的上午,王老在视频那头还是怹标志性地,如阳光般温暖地,亲切地招呼我“小王!哎呀,润生!最近挺好的吧!”王老询问了我家庭、子女、工作这些情况,我一一回答后,怹笑呵呵地点点头,说“好好工作,有时间过来参加活动,唱两段!”我口头一再应承,可是终归无法成行。
2019年从私营门诊离职出来,在家赋闲半年,心中日日惶恐而不能自安,更没有去听戏唱戏的念头,直到2019年9月找到新工作至今,接连由于生子、疫情等缘故,始终未能再去拜访王老,而如今王老身归那世,不能再见,也成了一生中的憾事。
我本是卧龙岗散淡的人
“我本是卧龙岗散淡的人”这句出自京剧《空城计》的唱词,应当是我唱的最准的一句了,其他唱段固然能勉强唱下来,可均系五音不全、节奏不准的胡诌。唯有这一句,王老亲自指导我,一个字一个字地唱下来,也是从这一句开始,才真正对京剧的唱有了基本地体会。我嗓音低且音域又窄,王老鼓励我从简单的唱段入手,比如《淮河营·此时间不可闹笑话》、《空城计》、《三家店·将身儿》、《洪洋洞·为国家那何曾半日闲空》,可惜这几段终究没有一段唱的全且熟的,真是辜负了王老的心意。

师者,父母心
王老,是哈工大建校初期经管院的著名教授,在校内德高望重。也真是哈工大京剧社,和茶楼相声社的初创人员“鸡贼”,竟然抱住王老的“大腿”请怹做了指导老师, 2011-2013这几年里,刘玥、陈赓、鲁振伟、邓雅文、韩焱淼等本校同学大放异彩,频繁地高质量演出,使得两个社团在全哈市高校名声大噪,吸引了如我这样诸多外校学生前来“学艺”,也没辜负了王老的声望和对我们的指导。

王老酷爱京剧,擅长马派老生,跟着王老学京剧时,王老也已经81岁了,但真可谓鹤发童颜,中气充沛,声音高亢却不险峻,中正有力,韵味悠长。王老平时爱笑,豁达。虽然平时走路需要依靠拐杖,但不轻易让我们搀扶。直到2013年年底,由于工大院内的积雪化冻成冰,王老参加完活动回家时,不慎摔伤了脚,也就在家休养了,2014年初又做了胆囊手术,所以,2014年上半年的活动,听说王老家人不再同意怹外出参加活动,所以,也正值我毕业期,和王老也就没能见上几面。最后一次和王老见面应该是2014年底,和雅文去王老家里探望怹,怹还拿出我之前代买的京剧唱段谱集,还对我表示感谢,并且说自己在家也能好好研究唱段了。怹关心我们的工作情况,生活是否顺心,还鼓励我们不管到了哪个城市工作,都要找到合适的票社,坚持听戏和演唱。可惜自从毕业后,再也没有好好听戏,也再没练过唱段。而这一次行色匆匆,未能和王老留下合影,但怹依然是那样亲切地如阳光般温暖地招呼我们。
今天微信群里各位同学发出以往活动的照片,缅怀王老,仿佛那鸣亮的胡琴又在耳畔响起,王老依然潇洒地演唱着怹最爱的《淮河营》,怹依然是那样如阳光般温暖,亲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