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花、冷月与诗词

与友人一块讨论唐诗,友人喜欢白居易,我更喜欢他的好朋友刘禹锡,原因从两人一块做的诗歌《醉赠刘二十八使君》《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可见一斑吧。
醉赠刘二十八使君
白居易
为我引杯添酒饮,与君把箸击盘歌。
诗称国手徒为尔,命压人头不奈何。
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
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诗文高低自然不能单拎出两人一块做的诗歌来进行对比。只是我偏爱刘禹锡的旷达与心胸。刘白两个人关系亲密得过分,但从他们两个的书信往来看,刘禹锡可以说是有“大丈夫”风采的,和白居易的磨磨唧唧一对比,就更加突出了。但白居易和刘禹锡交往的诗歌也有我喜欢的,像是这句,我至今印象深刻——“惭愧故人怜寂寞,三千里外寄欢来。”刘白两人的关系,还有这样的两首诗歌的意境,很容易让人想起苏轼和苏辙两兄弟的诗歌。对比一下:
怀渑池寄子瞻兄
苏 辙
相携话别郑原上,共道长途怕雪泥。
归骑还寻大梁陌,行人已度古崤西。
曾为县吏民知否?旧宿僧房壁共题。
遥想独游佳味少,无方骓马但鸣嘶。
和子由渑池怀旧
苏 轼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
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
这样一对比,诗文高下立判了。只是严格说来,白居易和苏辙两个的诗歌也算是非常优秀了,只是被强人风头盖住了,同时还吃了一些暗亏,毕竟劝慰别人总能有更加开阔的景深。

后来我又和友人聊到了桂花诗。王建的《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实在是太棒了。
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
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这两句非常有中国传统的审美感受。我也喜欢“冷露无声湿桂花”的意境。只是我不那么喜欢首句入韵,而且压的还是下平 六麻,读起来不够舒爽。相比起来,我就更加喜欢王维的《鸟鸣涧》,原诗如下:
鸟鸣涧
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和“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其实都很好啦,只是对比起来我会更加中意前者,原因是我嫌后者露拙,而前者却贼得很,藏着别的机巧。其实“冷露无声湿桂花”这句和《红楼梦》里面的林黛玉和史湘云的对诗非常像“寒潭渡鹤影,冷月葬花魂”。当然我也常常觉得《红楼梦》中那两句又和谢灵运的《登池上楼》中“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有些相似。当然这有些扯。
回到正题,“冷露无声湿桂花”我觉得不够好的地方就在于“无声”,试着把“无声”两个字塞进“冷月葬花魂”当中——“冷月无声葬花魂”——别扭。其实不这样做也能感受到的——诗歌不要写得太明白,把“无声”去掉,意境就更加好了,而且到底有没有声音,这个问题就交给读者了。王维在这方面就非常精明了。他在《鸟鸣涧》当中是在写声音,而且是在极度的静谧的春山当中,映衬出幽眇声音出来,这样,这个桂花落的场景便有了一些微妙感,这首诗里就藏着桂花簌簌下落的声音。这个场景在我看来,比日本樱花下落的感觉更加具有美感。况且,桂花小啊,颜色又淡,有股暗香,随风潜行。

李清照也写了不少桂花词,像是《鹧鸪天·桂花》,原文如下:
鹧鸪天·桂花
李清照
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梅定妒,菊应羞。画阑开处冠中秋。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

这是典型的咏物诗,咏物诗在我看来都有些没滋没味,除了骆宾王的《咏蝉》:
咏蝉
骆宾王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
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倒不是骆宾王写得多好,只是他将这种万众皆有的感受给简单表达了,而且情感也非常饱满,人与物融合巧妙,又有余劲。归结起来,咏物诗还是要写情感会更加打动人,其实大部分咏物诗也这样做的,只是情感常常不痛不痒的。李清照这首咏物诗,议论是相当多,多得可以和《爱莲说》进行对比了,所以这首诗歌也怪无聊的。只是里面提到的“梅定妒,菊应羞”恐怕陶渊明就不会同意。
其实王维就相当看不上陶渊明,大抵是觉得陶渊明这么穷还学别人过山水田园生活,他是极瞧不起陶渊明弃官归园,弄得生活箪瓢屡空。王维则不一样,在终南山下搞了一个大庄园——辋川别业,松风山月,落花流水,春树暮云,亭台楼阁,婢女伙夫,反正啥都有。他可能享受生活了,自己有空了就过去优哉游哉,简直是美滋滋。后世文人士大夫也想那种美滋滋的生活,但过不上,就常常意淫,画了不少《辋川图》,清初画家王原祁的《辋川图》还成了纽约大都会博物馆的镇馆之宝。王维和陶渊明的山水田园生活,好像是两个极端似的,我也在这两个人的生活观上来回摆动,一会儿觉得田园生活就应该像是陶渊明那种,日子清淡如水;一会觉得王维那样有钱有闲,安安静静品味禅机不好嘛?但是一想到自己两个都做不到,就觉得好好欣赏他们的诗歌就行了。陶渊明的诗歌大家都太熟了:
饮酒(其五)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这首诗,我以前很详细地说过,就不说了,只是好诗这东西越读越新。我以前总注意文章当中的空间,毕竟镜头拉得非常秒;这次是对这首诗歌里的时间感兴趣了,勾起了不少关于“傍晚”的记忆,也涌现出了“山气日夕佳”的感觉,慢慢也“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起来。

开心的事还有,朋友给我推荐了两三首好看的诗歌,非常喜欢。诗文如下:
重阳日至峡道
张籍
无限青山行已尽,回看忽觉远离家。
逢高欲饮重阳酒,山菊今朝未有花。
夜船
韩偓
野云低迷烟苍苍,平波挥目如凝霜。
月明船上帘幕卷,露重岸头花木香。
村远夜深无火烛,江寒坐久换衣裳。
诚知不觉天将曙,几簇青山雁一行。
题龙阳县青草湖
唐温如
西风吹老洞庭波,一夜湘君白发多。
醉后不知天在水,满船清梦压星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