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10-04
![]() |
有一年,十月的风又翻动起安详的落叶,我在园中读书,听见两个散步的老人说:“没想到这园子有这么大。”我放下书,想,这么大一座园子,要在其中找到她的儿子,母亲走过了多少焦灼的路。多年来我头一次意识到,这园中不单是处处都有过我的车辙,有过我的车辙的地方也都有过母亲的脚印。 --------史铁生 <我与地坛>
之所以会去地坛,而且选择在时间那么紧迫的时候都分出整整一个下午到这个园子去.
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当年高中课本上的这一篇文章.
地坛的门票不贵,才两块钱.
它坐落在紫禁城的北面,和南面的天坛遥相呼应.
冬至祭天,夏至祭地.
其实也都是为了保护自己的社稷繁荣.
中国从来都分阴阳.
阳盛阴衰可能也是不会改变的道理.
天坛胜于地坛,日坛也比月坛名气大.
于是即使门票那么便宜,在这样匆忙的旅游的季节,还是没有什么人光顾地坛这个所谓被废弃的园子.
可是,踏进地坛那九九八十一的雄伟大门,一大片树林.
这些树几乎填满了整个园子,它们高低不一,形状也不太一样.
有的尖尖的直指向天空,有的矮矮的就像路边的遮阳伞.
一样的,却是在这样的初秋微凉的时刻,它们的叶子依然泛着墨绿.
在阳光的照耀下,叶子像镶上了金边儿.
风吹过,叶子摇摇晃晃.金光反射到眼睛里,要多灿烂有多灿烂.
这时候,树丛也发出沙沙的声音,仿佛一阵阵迎接游人的掌声.
隔开这些树木的,是用水泥方砖砌成的小路.
像切豆腐一样,方方正正的从南到北,由东到西将它们分成一块一块.
和妈妈两个人走在这些小路上面,感受着凉风,晃晃悠悠晃晃悠悠.
实在是非常惬意.
走走停停,溜溜达达地,不知不觉就到了方泽坛,也就是祭地的地方.
和天坛不同,地坛的祭奠坛是方形的.
天圆地方嘛.
方泽坛没有过多的装饰和石头摆设,只是简单的回字结构的矮墙围成的一块儿大石台.
石台的北面,是皇上休息准备祭地的殿阁.
在殿阁和石台中间,是一道不大的红木门和它的高门槛.
门的两侧各放着四盏就是的蜡烛木灯架.
在灯架前面的空地上,几只鸽子在悠闲的啄着砖块和砖块之间土里的小虫子.
这个时候太阳的高低已经变低,从西边懒懒散散地照射过来.
将每一个角落都照成金黄色.
那些鸽子的白色的毛,也在那个时候变成了神圣的羽衣.
在地坛的南面,有一个小小的莲花池.
池的四周,是木质的走廊和一个小小的亭子.
亭子里面摆着石桌椅,一些老人在那儿下棋.
和妈妈坐在走廊边儿上,看池中分散的几朵粉红色的小莲花,看池中的莲叶在秋风的吹动下泛起阵阵涟漪,一下子传到池子的每一个角落.
池边的柳树低垂的枝叶也在轻轻摇摆.
我和妈妈都没有说话,可是不知道为什么我却在这个忽然想到.
可能以后,这么悠闲的日子会越来越少了..
特别是在想起地坛的文章后,我更加觉得在过去的日子,有多少分享亲情的时光就这样流掉了.
人.. 总是特别容易忽视身边那些看似理所当然的爱.
而我.. 却总是一个不想自己会因为错过了这些爱而后悔的人.
这天.. 抓着妈妈的手,一直在园子里坐到园子装满月光.
------ 记于2008年10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