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现在的年轻人看不到希望?
大家都在说因为资产收益率远远超过了劳动收益率等原因。我来聊聊行业内卷的这一个原因。
当我做销售做到16年的时候,渐渐开始感觉到公司做的市场增长后继乏力了,与此同时,公司也开始减人增效了。
原先一个人做100万销量,把两个市场合并,让一个人抗两个市场的销量,直接销售任务翻倍,来到了人均200万的任务,至于另外一个人,只能被优化掉了。
所谓优化,自然不是赶你走。公司主动炒人鱿鱼可是要赔付一笔钱的,这与当时增加绩效的理念不符。要优化很简单,叫你回总部天天在公司上班,每天拿着2000出头的工资,这点工资对于拖家带口的顶梁柱来说,根本就是杯水车薪,很快你就会扛不住,转而自己主动离职了。
“你们销量增长乏力,一年增长一年下滑,总是来回踏步,有什么意义呢?公司是上市公司,盈利要年年增长的。那我们商量了一下,不如减人增效,把人减掉,把绩效做起来。”
现在我还记得中高层领导说出这番话时的语气。
但是当时的时候,并没有人有什么怨言,大家都忙着冲销量,尽量让自己的销售排名不处于后50%。因为年底要淘汰一半的人,当时的广东市场分为粤东和粤西,我在粤西,做销售的业务员有100多个人。
等于说一个大区一口气要淘汰50多个人。业务员中有许多都是30出头的,拖家带口,还背着一身的房贷,谁都不敢让自己处于被优化人员的名单中。
销售行业本就流动性高,能够比较长时间做下来的都有自己销售的过人之处。其实公司一直都是缺销售人员的,但是就是这一波减人增效,反而甚至不缺了。
当然,一个人抗两个人的市场,也是不可能拿两个人工资的,不然,等于人员的费用支出没有减少,那减人增效的意义在哪里呢?
但是为了平复军心,在17年减人增效后,领导给业务员都加了一点工资、绩效和差旅费。当然,只有一点。在完成任务的情况下,比16年年收入大约增长了10%。
你也许会说:“这样子大家应该都不会乐意吧!”
恰恰相反,刚开始甚至没什么人反抗。因为在公司干的年收入本就比同行高大约10%,现在再提10%,大约比同行高了21%。
而且,人员优化后留下来的业务员都是非常优秀的,对自己原来的市场深耕多年,客情关系做得非常到位。许多业务员跟客户已经熟到了一个电话过去,聊好发货数量直接把货发到了客户仓库,在业绩压力大的年度可以压几十万的库存到客户仓库让客户帮忙买单,第二年再想办法帮客户解决。所以接受两个市场之后的业务员,只需要维持好原有市场,然后再去把新接手的市场维持后就可以了,所以第一年,还是相对而言比较轻松。
所以17年年底,公司交出了一份闪亮的年报,业绩大涨。
老板似乎从自己的这个行为中得到了正反馈,更加相信减人增效这一妙招。恰逢当时流行“涨价去库存”的概念,老板灵机一动,直接把价格涨了20%。并声称,要多卖高毛利的产品,至于流量产品,可有可无,你卖再多没什么用的。
这下,问题就开始显现了。
要卖高毛利的产品,又要一个人扛两个人的市场,价格又贵。对于业务员来说,这是非常难做的。因为对业务员来说,公司的产品在市场上在同行业中本身就只有微弱的优势,公司靠的是先发优势,靠20年前没有同行竞争营造起来微弱的品牌优势,来占据市场里面一个相对而言比较领先的份额。
其实这个道理很容易理解,对于国内不具有特别优势创新能力的企业来说,许多产品都是趋同的,而且现在我国工业是非常发达的,说句实话,其实大家的质量都是差不多的。买你的产品和买他的产品没有太大的区别,只是因为用惯了你的产品而已。
但是就是这一波涨价涨了20%,直接比同行的价格高了大约25%~30%。
本身业务员因为要负责两个市场,自己原有的市场就没有那么多精力去维护了。要知道销售市场是一个非常内卷的市场,许多其他厂家的业务员在客户边上觊觎了许久,一直没有把产品做进去。这次总算是抓到机会了,这一下子就从公司手上抢了不少的市场份额。
至于新的市场本身就是因为业务员是新接手的市场对于市场的耕耘不够,以及对于市场的把控力度没有那么强,因为价格一涨,这下销售压力就非常大了。两相叠加,业务员基本上是做不到增长,能做到去年同期相对而言的水平就已经很了不起了。
这个时候最恐怖的事情发生了,因为大家都没有完成公司预期的目标,没有达到公司预期的绩效利润,老板灵机一动,那是因为你们做的不好,所以也不用给你们发太多绩效啦,把属于业务员的年终奖大部分扣掉,转成公司的绩效。
“今年都没赚什么钱,哪里发得出什么年终奖。”
这还不算完。当老板通过减少业务员的年终奖的方法,来增加公司的绩效之后,第三年老板直接喊出,既然你们只能够让只能够做到让销量在去年的同期下滑一点点,不如我继续人员优化,直接1个人做3个人的市场,甚至做4个人的市场,这样子做下来看你们能够做成什么样子,结果效果可想而知,当年销量直接来了一波滑铁卢。
而我当时身上做的扛的销量从100万到200万,然后最后做到做400万销量。
当时忙成什么程度?我每天早上7:30拿着瓶提神饮料就开始出发,一天跑市场要跑200公里到300公里跑下来,要到晚上大约9点之后才能吃晚饭。所以做完那一年之后,我直接跳出了这一个行业。
为什么看不到希望?因为劳动者的剩余价值在一次又一次地被资本家榨取。
(不过好在我们这一代年轻人还是觉醒得很快,前段时间我打电话问前同事公司情况。前同事说,许多年轻人都走了,公司又把之前被优化掉的人请回来上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