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限视野
1.接近60岁的作家。
他自称是作家,即将有一本小说出版。他了解出版社之间的不同,谈起文学时相当投入。他穿着比较考究,厚风衣配上掺白的头发,比较符合一般人对作家的印象。在书店,他送了我一本精装的《圣经》,“读西方文学,需要对《圣经》有一定了解”,听说我当时在读希腊神话,还送给我《荷马史诗》,现在这两大本书都在我的书架上,一页都没翻开。我想要给他买书的钱,他说不用,只是希望我俩能去书店附近喝点什么,坐一会儿。他说,读书就要读经典,经典都是经过了百年的淘洗之后留下的精品,不要读没价值的书,把时间浪费在没用的地方。他介绍给我好多作家和作品,我现在能记住的,只有兰波和普鲁斯特。在最后,他说他病重的父亲已经八十多岁了,正在医院住院,他现在的当务之急是娶一位妻子,一方面是安慰父亲,另一方面是他自己的愿望。
2.我所见过的澡堂阿姨。
有的澡堂阿姨非常卖力,汗水一滴一滴,在气喘吁吁的时候问你一句:“美女,做个浴不,看在我这么卖力的份上”。有的澡堂阿姨浑水摸鱼,业务水平不太好,但是胜在为顾客着想:“丫蛋儿,信我的,别搓那么使劲,对皮肤不好”,搓完之后发现,这澡相当于白搓。有的澡堂阿姨雷厉风行,使最大的劲干最快的活儿,搓完用响亮的分贝跟你说一句:“搓完了,下回再来奥,孩儿”,等你回家一看,好家伙,身上都是血痂。这么多搓澡阿姨,我最喜欢一种。她不参与澡堂阿姨之间的八卦,也不需要顾客把自己的人生陈述一遍,她就静静地搓,搓地仔细还不疼。她不会劝你做个浴,也不会因为顾客不消费就调低质量。“下次做浴,就找这个阿姨”。
3.被荼毒的男性。(忘了)
4.自卑的两种方式。
自卑的时候谁没有。人比人得死,货比货得扔。我观察到的自卑分为两种,虽然分为两种,但是它们都有一个特性,就是希望获得他人的认可,以这种方式来自己认可自己,缓解自卑。
第一种是过分贬低自己。明知道自己没那么差,但还是要在他人面前这样描述自己,要么是获得他人的安慰(你没有那么差啦),要么是他人的无视(天天这样烦死了,不想理了),造成的结果要么是“我也觉得自己没那么差,别人也这样觉得的”,要么是“果然别人也这样认为的,我就是差”。不行,我感觉我得画出来。这就是一种恶性循环。

第二种是自我麻醉法。表现为吹牛逼/炫耀/美化自我等,特别之处在于,就算是被人识破也不怕,因为这种方式的重点在于自我麻醉,而不是麻醉别人。这个好像比较常见。
5.价值观。

6.画室里的左撇子。
7.无法停止的对家乡的咒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