抛开语境谈“言论”不是流氓就是无聊
其实,很早就想就想讨论下“言论的边界”这个主题了。 污蔑别人最好的方法就是“掐头去尾”截取“只言片语”。我自己平时也算是有些口无遮拦的毛病,会喜欢说些笑话或日常说话就有些反讽和嘲弄。常常被其他人传话回来,我就纳闷,我什么时候说话是这个意思?甚至完全是好意,被扭曲成恶意传回来。完全是无理取闹给人乱扣帽子。因我知道讲人坏话的话一定会传到他人耳边,故我一般不说,不喜欢就闭嘴。喜欢别人的话就要大胆地称赞出来,这是我的原则。
语言有多重语气,有语境,还有说话针对不同的对象,任何一句话如果被利用,就会有五花百门的意思出来。写这篇文章就是告诉大家,别听他人传来的“风言风语”这种二手证据,要证据就要一手的。“言论”总会在经意或不经意间变了点味道,每个传话的人都喜欢加点“主观”的调料。这也就法官审查聊天记录的时候,要看聊天记录的上下文好几页,而不是仅仅被挑出的几句话。
谢晖在私人场合说的几句话,又是酒后言论。首先,私人场合的言论本就不该公之于众,将视频发上网的人不区分其“故意”还是“过失”与否,本身行为就对谢晖本人造成了侵权。其次,私人场合的话,相当于私聊,私聊的话不代表正式观点,不具有任何意义,将私下的言语拿出来鞭尸又有何意义。其三,谢晖本人是酒后言论,人甚至都不是正常行为能力。大家都知酒后的话是在不清醒状态下做出的,这种言论听之一笑即可又何必当真。俱乐部暂停其职位如果说是因社会影响力不好而暂停是可以理解,但如果说是因言论暂停则无法让人信服。从整个事件上来看谢晖本人也是受害者。
这不禁又让人想起了前段时间霍尊的一件事。明明不想关注,奈何网络铺天盖地而来都是霍尊的消息。实在不厌其烦,那点破事真无心了解。但有件事被人批驳的体无完肤,好像是霍尊在私人微信聊天里提到“我是音乐人、艺术家”,这下仿佛把大家给恶心到了。在这,我无心去鉴定霍尊到底是不是音乐人,艺术家。我要讨论的是私人聊天的边界是非常宽的,尤其是亲密人之间的聊天。这种聊天更夸张,更自由,更狂放,更激进,更口无遮拦,因为是私密聊天,不会影响到其他人。而把这种私密聊天的内容,放在公众场合讨论,我不相信有任何人可以经得住这种千万人评价考验。我们国际法专业的师兄师妹三人有个小微信群,叫“国际法泰斗”,完全是出自热闹好玩。假使有一天真也被人放在网上,肯定被批判是“自不量力”“不知天高地厚”云云。
说话人的身份当然也是决定了言论的边界不同。明星、名人、名流当然说话的尺度要比一般人窄很多,毕竟影响力不同。明星在私聊场合在酒桌上和在微博上以及接受采访时当然尺度不同。但公众应分清无论是普通民众还是公众人物,都有言论的边界,只要在私人场合,床头之间说的,情侣之间微信聊天说的,是不能公之于众的。也是不能当做什么“正儿八经”的话来看待的。什么是隐私,这就是隐私,私权。
恶人是将私密言论曝光于大众的人,我们要分清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