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大到北大:一点关于跨专业保研的梳理

【写在前面的话】
最近整理以前写过的资料时,发现了这篇曾经在学院保研论坛上给学弟学妹们做的经验分享。在跨学校、跨专业保研这条路上,我几乎是自己一个人从0开始收集了所有信息,中间遇到了很多困惑,也在网上看到了很多无私分享的经验贴。因为接受过太阳温暖的馈赠,所以也想尽力把这份阳光分享给别人。分享一点点个人经验给大家,希望能尽力帮助到更多的弟弟妹妹们有机会去到自己心仪的学府。
温馨提示:因为我保研的时间是2017年,非常抱歉因为之后的四年中我没有再了解过整体的保研环境和相关政策是否发生变化,而且仅仅是我依据自己学校、院系的政策总结的政策和时间线,所以“食用”时请一定注意自行与各学校的现行政策进行对比甄别哦~
另外,虽然或许我的这篇经验分享并非十分优质,但是自家的“小屁孩”我依然十分珍惜,因此也希望自己的所有原创权利能够得到尊重,不接受任何形式的随意转载。
一、何为“保研”?
保研的官方正式名称叫做“推荐免试研究生”,简称推免。需要知道的一点是,所谓的“免试”,并不是意味着在整个保研过程中你不需要参加任何考试,它的免除只是意味着你不再需要参加全国研究生统一招考,也就是我们俗称的考研。在整个保研的过程当中,你还是可能会遇到包括简历筛选、笔试、面试、综合考核、营后作业等在内的,各种不同形式的考核哦。
我曾经遇到过有人询问“保研是不是只能保本专业、本学校”或者“保研是不是必须两个学校之间有对口项目才可以申请”之类的问题。根据我自己的经历,保研并不局限在本校本专业,也不需要两个学校之间有任何对口协议。按此逻辑细分下来,我认为可以一共可以分为四种:本校本专业,本校外专业,外校本专业和外校外专业,这四种你都可以任意选择。相比较而言,直接保本校本专业所需要关注的时间线相对比较简单,而且由于本人就在院系内部,想要获得时间、考核方式等信息都非常便捷。另外三种的流程基本相同,其时间战线通常都拉得非常的长,获取相关的信息难度也相对较大,所以期间经历焦虑和等待应该是必然的。越是在焦虑艰难的时候,越要稳定心态、按部就班。
二、“保研”什么时候开始?

关于保研的总体流程,我当时经过的时间线就如上图所展示的一样。首先是收集信息、准备材料,大体时间是在3-4月份(一般为大三下学期)。然后,就来到开始申请夏令营,网上填写申请、寄送纸质版材料等步骤,一般集中在4-6月份左右。在这里我想强调的一点是,通常情况下,这个时间点自己的学校一般还没有确定哪些同学能获得本校保研资格,但是根据我当时了解到的情况,在这个阶段其实对方学校并不会根据你是否能拿到保研资格来判定你是否符合入营标准,筛选的标准主要还是以申请时提交的个人材料为主。换言之,即使你最后拿不到保研资格也有一定的机会可以获得入营机会。而根据有些学校给出的政策是,如果在夏令营中表现优秀,拿到了“优秀营员”之类的称号,你之后去考研的话再复试阶段也会有免试或优先录取的机会。(Tips:但并不是所有学校都是这样的,需要你自己去看具体的政策要求,及时跟对方学校的老师进行沟通~)
然后6-8月份主要就是各地跑来跑去参加夏令营。对夏令营的申请和入营只要时间不冲突,原则上是没有数量限制的。对自己能力不够自信或者目标不明确的同学可以尝试着“海投”。不过我建议最好还是有的放矢,一味追求广撒网多捞鱼可能会严重地分散你的时间和精力,最终适得其反。
等到9月份左右的时候,自己前六个学期的成绩排名也都确定了,从院系到学校相继也会公示获得保研资格的同学的名单。然后就可以开始着手准备预推免的申请。所谓的预推免申请,一般是并没有举办夏令营的学校院系接收申请材料,或者已经举办过夏令营的院系补录其他未申请夏令营或没有获得入营资格的申请者的阶段。也就是说,如果已经在夏令营时获得自己心仪的学校“优秀营员”一类的称号,或与学校达成明确录取协议的同学可以不再关注这个“预推免”阶段。这个阶段的申请同样是没有数量限制的。通常集中在9-10月份,并且给出的准备时间非常短,所以尽量要提前准备好申请材料。
通过申请的同学就会接到对方学校的复试通知,一般来说是笔试和面试都有。完成了以上所有步骤如果你手上有好几个offer的话,那么恭喜你,进入到了你的反选环节。选择你心仪的院校按时间规定在网上填写申请材料,最终在推免网上点击确认接收录取,就意味着你整个保研之路成功的结束了。这里要跟大家提醒的一点是,一定要按规定的时间去确认录取,我印象中是有非常严格的时间限制的,并且这个时间好像并不是非常长,一旦错过没有办法弥补。我认识的人中就存在着因为没有按时确认录取,结果只能转而选择考研的情况。
在保研成功之后,有的学校还会有一些后续要求,例如北京大学法学院,它就要求毕业论文必须在良及以上,否则不予录取。另外像北京大学国际法学院还要去考LSAT作为入学考试以评定奖学金等。这些后续的要求也一定要用心关注,按要求完成,以防万一呢~
三、如何收集信息和准备材料?
在保研的过程中,学会收集信息其实是非常重要的一种能力,如果不具备这种能力的话很有可能导致错过材料的递送时间,或者说你根本就不知道有哪些学校院系开办了夏令营。总结来说,我自己在收集信息时着重注意了以下几个方面:
1.你感兴趣的专业中, 有哪些学校开办了夏令营;
2.预推免和夏令营等过程中,各类申请递交的时间点;
3.对方院系的特点和偏好;
4.如何撰写各类申请材料的经验和范例;
5.对方院校的考核方式等。
我当时查找这些资料的途径主要就是保研论坛,里面有大量的经验贴,还汇集了大部分夏令营的开营通知;保研人这个公众号主要就是各种大神的经验介绍;而对方学校、院系的研招网主要就是为了查看对方学校的招收要求和通知等官方文件。
至于材料准备方面,像本科阶段成绩单、排名证明、在学证明、个人陈述(自荐信)、个人简历、四六级成绩单复印件、获奖证明、教授推荐信等则通常是每个学校都需要的,我觉得可以提前做好相关的准备。但是不同学校的具体要求不同,需要对着通知细心准备,例如,我记得当年人大法学的夏令营就要求提交一篇新闻短评和读书报告,北大国法的全部材料就要求中英两份等等。
四、如何撰写个人材料?
具体如何撰写材料可以去保研论坛上查询各种经验贴,里面都有非常多详细心得。这里是一点我自己的心得:
1.写有针对性的材料,有的放矢,目标不要瞄准太多学校,不然会严重分散精力。我自己当年在撰写各类申请材料时并没有“一稿多用”,而是根据每个学校,甚至每个院系它自己的办学特色、风格传统、教学理念,以及更看着学生哪方面的品质等不同的特点撰写有针对性的材料。我认为这样即能更快抓住筛选人的眼球,也能更好地体现你对着这个院校的尊敬和重视。
2.对自己的前三年的背景材料进行分析,虚心承认自己的劣势,积极表现自己的优势。例如,如果学术背景不是非常突出,但是相比之下拥有较多的社会实践、调研、学生工作等经历的话,就可以转变侧重点,突出自己的优点。
3.展现自己的能力,将所作的事情与能力挂钩,尽量减少简单的“就事论事”,反之,能力的描述也需要有数据、事例的支撑。例如,本科阶段的学习成绩好——有较强的学习能力、理解力能和学术研究能力;有调研经历——有用更多的社会实践经验和跨学科思维碰撞经历,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大大增强;校园媒体经历——较强的文字表达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有较好的新闻敏感性和问题意识……
4.展现自己的专业优势,最好阐明自己本科阶段所学的专业与你想转的专业之间存在的联系,本科阶段的能力能为其所用。事实上,根据我个人的感觉,在跨专业保研的过程中,对方老师也许并不十分期待你在那个专业的专业知识上有很深的理解和掌握,他看重的是在这个过程当中你所展现给他的能力。(当然,这不绝对,不同学校、不同老师的风格有区别)
5.展现你对对方专业、院校的兴趣,以及你为其所做了哪些训练和准备。
五、关于夏令营和复试
首先说说夏令营都会干些什么。所谓的夏令营并不是去参观游览的,对于大多数学校来说,夏令营就是考试。通常为期2-3天,由笔试和面试组成。考核之后会对营员的表现做出等级评定,给予不同条件的优惠政策。(具体要看各个学校的政策)
例如,北京大学国际法学院的夏令营为期一周,没有明确的笔试和面试的考核。但是需要上两节全英文的美国法课程,两节中国法课程,3-4次全英的模拟法庭小组讨论课程。然后在第五天的时候会进行模拟法庭比赛,分为决赛和初赛,全部用英文进行。而第六第七天则会带着大家去香港最高法院参观,旁听审判。再比如,北京大学法学院的复试形式也跟其他学校差不多,三个小时的笔试加二十分的小组面试。
在准备方面,我觉得包括两方面,知识性的准备,和能力性的准备。这二者都需要有针对性,正如之前讲过的,跨专业保研对专业知识的要求相对较小,一般而言要有大体把握,当然如果有时间深入了解更好(个人看法)。而能力性准备则要学会迁移,将自己其他所有方面的能力都与对方专业学习挂钩。
六、一点个人的心得体会
第一,成绩很重要;
其实,不论是申请其他院校还是本校保研资格的获取,成绩尤其是裸绩都是最关键的。各个学校,尤其是顶尖的名牌大学对于申请者的成绩排名都是有要求的,有的可能是前百分之三十,有的是前百分之十五,甚至有的学校要求或许会更高。我个人的感觉是,绩点越高越能在保研中游刃有余,有越多的选择空间。因此,保研的准备时间其实可以说是从大学一入学就开始,用三年的时间给自己的简历增色。另外还需提醒的一点是,四六级尽可能考高分,尤其是有意向申请金融专业或者江浙一带的学校的同学更需要有这一块敲门砖,它们对于四六级的要求通常会比较高。
第二,利用好一切资源资源;
相信通过前一部分对于如何写收集信息,和准备材料的分析,大家其实也可以看出来,信息获取的重要性对于保研不言而喻,从保研成功的师兄师姐,到所申请院校的同学,从宣讲会到对方学校的招生老师,都应该成为自己定位以及申请的重要渠道。
第三,提前准备,看一些想转的领域的书籍;
第四,找准自己在跨专业的保研过程中的优势,放宽心态。
【送给你所有的期盼和祝福】
我想说,在跨专业保研的过程中,我觉得最先需要的就是自己想清楚,究竟对另外一个专业是否感兴趣,有多大的决心,能不能坚持下去,未来是继续走学术的路还是选择工作,这些都会影响到你们的最后的选择。
最后,祝愿各位弟弟妹妹们都能心想事成,去到心仪的学府,看见更广阔的世界,遇见更优秀的自己。ღ( ´・ᴗ・` )
(本文最初发布在知乎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