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记之路(很多很多图
我今天想偷懒,不想写文章了,就来发发笔记吧。记录一下从2020年初买ipad开始,做过的那些笔记以及变化。
第一阶段:2020年初
这一阶段,笔记主要是为学习服务的。可以分为课堂笔记、自学笔记、读书笔记三类,色调也比较统一。白色纸张,花花绿绿的字迹。
1、课堂笔记
其实上的课也不多,这是听老师讲当前文学做的部分笔记。课上没有时间仔细排版,还是以效率为主。




2、自学笔记
学了Python。之前学过廖雪峰,知识点和习题都记在word里。买了ipad后,又看了一遍《python基础:从入门到实践》巩固基础知识,就在ipad上做笔记。





还学了一点C语言,因为当时想跨考计算语言学。跟着Mooc上的浙大翁恺学的,未半而中道放弃。






当然,我都是有敲代码的。
3、读书笔记
课后看了语言学相关的书。朱德熙的《语法答问》。







看了李泽厚的《美的历程》。



还有《上帝掷骰子吗》,虽然没看完。



第二阶段:2020年下半年
这时候大四,我已经不用上课了。主要还是自学笔记+读书笔记。并且在排版上,有了一点变化。
1、自学笔记
学了点Python爬虫。爬到了知乎问题下面的回答,还有豆瓣帖子下的回复,然后还分析了一下文本。





2、读书笔记
更注重美观了一点。好像做出来就是给大家看的,满足我的分享欲。《社交媒体简史》,之前也在人文社科小组里发过。




第二次看《百年孤独》,做了人物关系图。


第三阶段:现在
这个阶段的笔记,我觉得更清爽了。
1、自学笔记
html的。本来想做个h5小游戏,但是呢,html并不够,还得学css和javascript。我就暂停了这个学习。最后在一个h5制作平台上完成了小游戏。




2、读书笔记
最近做的比较多的是提炼文章的逻辑链,再写自己的解读,主要发在小红书里。










说起笔记,这几天还看到好多人发那个初中生妹妹做好看的笔记但没考上高中的事。有的评论实在太刻薄了,看得我很生气。
有些人考上了高中又怎样呢,最后还不是个网络喷子。
我仍旧觉得,做笔记是一件有用的事情。它可以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只不过做笔记的方法可以因时而动。
学习/复习的时候,可以多用思维导图提炼知识点,进行辅助记忆。闲着的时候,再考虑排版和美观。漂亮的笔记,如果能吸引人去学python,去学习,去看一篇文章/一本书,那就是有意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