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gustus— 荣光的背面是心碎
一开始想看一本写屋大维的书全然出于八卦式好奇,想看看历史上让埃及艳后功亏一篑的男人是不是就是自己想的那样无情冷酷,杀伐决断。John Williams笔下的Augustus却是一个孱弱多病,一开始只是立志于做一个学者或者诗人的青年。可命运让凯撒选择了他做养子,也是凯撒之死让这个略显腼腆的年轻人选择接受自己的命运 —— 回到罗马步步为营,在元老院占据一席之地;紧接着和安东尼,雷必达组成“后三巨头联盟”;击溃小庞培的海军;一步步收紧罗马的政权直到最后完全将罗马归于自己的掌控中。
看卷一的时候是爱不释手地飞快地看完的,毕竟Williams通过各种历史人物的视角将罗马是如何成为Octavius Caesar的罗马的过程描绘的荡气回肠。更何况谁会不爱一个少年老成,胸有成算又兼具原则和仁慈的一个领袖呢?Octavius 在晚年写给友人的信中坦诚,接到凯撒死讯的那一刻更多的是一种兴奋,一种自己能改变罗马的奇妙的颤栗感。可是读完全书我总想的是,得知自己养父身死的那一刻,除了兴奋,他可也预感到自己未来所要承受的各种失去和心碎了么?
卷二的一开始,便是已经迟暮的他和童年时如姐如母的老婆婆诀别。上一次分离时他们二人都还年幼,互相哭喊着向对方保证还会再见;上一次分别时他不过是一个小贵族的儿子,如今却是在万人簇拥之下Augustus,匆匆驻足只为了跟自己故交说几句话。他问她阔别五十多年间的岁月可对她仁慈吗?这又何尝不是在问他自己呢?到最后两人心照不宣地说着,上一次我们保证会再见面的,but this time we shall not meet again. 那时的他,已经失去了挚友,失去了女儿,然后又一次和自己人生中重要的人道永别。
也许这些分崩离析很早就有预兆,早在凯撒被刺杀之前,写给年轻的养子的最后一封信里说着:“How long have we been living the Roman lie?” ;“And I do not know where we are going, though I lead a nation to its destiny.” 恺撒的字里行间都是站在高位的疲惫和迷惘,可是那时的Octavius被青春和雄心蒙蔽,只是崇拜着养父一次次创下的辉煌,无视了荣光背后带来的其他。紧接着便是Octavius母亲的仆从千里迢迢送来恺撒的死讯,他的三个挚友紧紧守在他的身旁,Octavius郑重地说我会记得是Salvidienus首先称我为恺撒的。而同样是这个Salvidienus ,在和他一起与元老院周旋之后,在沙场上为着共同的敌人厮杀过之后;因着野心和观念的不合,Salvidienus背叛了他,并在事情败露之后绝望自裁。
还有他端庄温和的姐姐Octavia,在他为了拉拢安东尼向自己的姐姐提出让她嫁给自己的政敌时,几乎都不敢看她的眼睛,只敢低着头说,这是为了罗马。而Octavia反而能坦然地说道“This is for us all”。她知道自己的弟弟将自己嫁给安东尼是为了什么,她知道自己嫁给安东尼会让自己陷入什么样的境地。可是为了家族,她依然如往常一般安然地走向眼前那陷阱般的婚姻。可就是这样一个自持的女子,在多年之后自己的第一个儿子骤然离世之后,也再也无法支撑住自己心中的苦闷。所以才会写信给自己的弟弟请求隐退,在信里最让人动容的就是她向自己的弟弟诉说着自己当年尽力当好安东尼尽责的妻子的同时,也保持了对弟弟的忠诚。在这封信里她也是一如往常一般平静地诉说着,可谁又能真的体会她当时如履薄冰的日子呢?书中并没有写Octavuis收到信是何种心情,可是我总觉得,有那么一瞬间,他也曾萌生退意吧?可是已经是Augustus的他是最无法退后的人了。
可惜自己的姐姐并不是Augustus为了罗马牺牲的唯一的家人。他自己唯一的女儿,Julia,他的小罗马也一次次被他政治联姻。先是嫁给自己的表兄,又嫁给比自己年长的许多的父亲的好友,最后更是因为政治上的无奈被迫嫁给自己和父亲都厌恶的提比略。Julia出生当天父母便宣布离婚,可这也并不影响她是罗马最尊贵的女儿。她从小聪慧好学,十二三岁的时候希腊语便说的比父亲都好。可反观她一生,如果稍微活的迟钝无知一些,相反的不会那么痛苦吧?
当初看了不起的盖茨比里的Daisy 说希望女儿是个beautiful fool,只觉得女主虚荣肤浅。现在想起Julia,也会叹息着想她如果也只当个beautiful fool就好了。可惜她生来就不是一个甘愿被摆布的个性,却偏偏还要服从一次次婚姻安排,因为她的父亲是Octavius Caesar,是Augustus。直到最后她被提比略算计,爱人身死,她自己被流放。Octavius无限悲伤地对自己的小罗马说,我不能再见你了,她也只是心如死灰地回答It doesn’t matter.她为她的命运抗争过了,她想在做Augustus的女儿的同时也能有做自己的自由。可她父亲亲手建立的罗马让她这份抗争落下了晦暗的帷幕。
女儿走后,Octavius想必也曾和当初的恺撒一样迷茫过很长一段时间,他最后一封给友人的信中也不无心酸地写道,我有两个罗马,而两个罗马都背叛了我。他的小罗马离经叛道,导致自己不得不被父亲流放来保全性命。而命运仿佛热爱开玩笑一般,夺去了他一个又一个潜在继承人的生命,最后不得不将亲手建立的罗马交到自己厌恶的提比略手中。他甚至在信中羡慕起了雷必达,在他逼迫雷必达当众服输道歉承认他的权威的那一刻,他没有从这个曾经的对手眼中看到屈辱和不甘,反而是解脱和平静。
直到他某天他的船只偶遇埃及的商队,曾经的异乡人口中说着罗马人的语言,他的迷茫也就云开雾散了。他的这一段独白语气平静,但是豪情万丈的感觉跟指环王里阿拉贡站在魔多的大门前的战前讲话异曲同工,并且读到此处的时候,内心要更汹涌澎湃。

读完全书,深知历史上真实的Octavius可能不会完全和书中的一样宽厚,睿智而富有人格魅力。然而就让我相信书中的Octavius就是历史中的那个奥古斯都吧。
After all, he is the one who built the grandeur that was R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