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漳浦龙海及台湾部分族谱中林慎思公世系的考辨
近日在漳台族谱网上阅读许多关于乌石林氏有关的族谱,如(一)《林氏族谱》(1986年修,龙海市林惠政抄),(二)《林氏屿头族谱(白水)》1998年续修,(三)《西河青龙族谱》林瑶琪,(四)《诏安二都林氏家谱》。(五)《乌石林氏锦江家谱》五本谱前两本是确定龙海屿头林氏林琼宗后裔,与浯江乌石林氏关系待查。后三本确定是浯江乌石林氏分衍台湾后裔,其中(三)(四)是在台后裔修订。(五)是在漳浦深土锦江后裔修订,同浯江乌石林氏族谱相符。然前四本世系关于林慎思公的描述大致相同。如下:万宠→披公→迈公→愈公→以贤→慎思→师古(德)→(雷)震→梦积→宗秀→曾(会)斌→朴公→迪公→学公→成材→正卿→绍祖→泰公→琼宗。。。。
从世系中看出,(一)(二)(三)(四)四本谱皆把慎思公归于九牧八房迈公派下,从披公、迈公到慎思公,琼宗公一脉而下很完整,然而纵观九牧林氏,长乐忠义林氏世系,错误直接显示而出。可以根据其他谱上记载的详细资料做对比。现罗列下林披公,林迈公,林慎思公的生平及部分资料。
林披公(733-802),字茂则、茂彦,号师道,唐高平太守林万宠之次子,九牧林家之祖,莆田县人。唐开元二十一年(733)生。先世居于莆田尊贤里北螺村(在福平山之南),至披移居乌石(在今西天尾镇澄渚村)。
林迈公(公元755-?),即唐代宗大历十年(乙卯年、兔年)- ? ,字德起、小名讽奴、旧名萼。唐高平太守林万宠孙,唐检校太子兼苏州(今江苏苏州市)别驾林披八子,九牧林家八房,莆田县人。
林慎思公(844-880),字虔中,号伸蒙子,福州人。世居长乐县崇贤乡钦平里鸿山(今福州市长乐区潭头镇大宏村 )。咸通十年进士及第。咸通十一年,再中博学宏词科第一。他是福建历史上第一位思想家,他是福建文化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标志,标志着福建从蛮荒进入文明。
再看《忠义林旧谱屿南房存本》里面详细地记录了忠义林及九牧林的世系,都是出于晋安林七世孙林遁民派下玉鐘、玉器、玉像、玉珍、玉琦、玉质、玉童七个兄弟后裔。林披为晋安林十六世孙,是林玉珍后裔。林慎思公为晋安林十七世孙,是林玉器后裔,所以林迈公与林慎思公是同宗同辈兄弟,祖上属兄弟分枝散叶开派。
在《八闽忠烈志》、《福州府忠烈志》、《长乐县忠烈志》、《福州市志人物志》等多部文史方志档案均详细介绍林慎思公。忠義家风的渊源自唐末御证的儒英忠義、朱熹崇拜的续孟大德、及历代官方正统权威史实的州府县三级崇祀(官祠、史志,均尚存),并没谈及九牧与其有直属关系。
阅读《林氏族谱》(1986年修,龙海市林惠政抄),《林氏屿头族谱(白水)》1998年续修,《西河青龙族谱》林瑶琪,《诏安二都林氏家谱》四本谱,发现在某种程度上就是互相摘抄,也许是在制谱时,限于彼时资讯受限、手头文史缺乏,共享文献不足,多有误录,东抄西摘,来源不实所致。但四本皆记录了林琼宗公。
查阅资料得知如下:林琼宗,宋龙溪人,南宋度宗咸淳四年(1268年)戊辰科进士。在浦澄两地之前有传言屿头林同漳浦浯江乌石林是兄弟,祖厝在漳浦旧镇西埔村(现有遗址)。然而查阅《漳浦浯江乌石林氏族谱》林拱海修编,《西河乌石族谱》东埭世系,清手抄版,皆无记载屿头、西埔两地,西埔在乌石地区约三公里处,在乌石林氏谱上无任何记录可见是民间传言,或者在当时同为林氏宗亲,视为兄弟,因在漳浦地区还有另一支林氏,人口众多俗称“一斗麻”的路下林,也跟乌石林有兄弟之称,称浯江乌石林为路上林。
综合言之,关于林慎思公为九牧派下,是错误的,是当时修谱者,在做认真考证而书写错误,造成后人在修谱时,摘录近期谱,一传二,二传三,传出错误版本。如今在广东也有屿头林氏后裔,按照错误的世系而修的谱,认同林琼宗公,披公以下世系却还是有慎思公。希望能够再次考证,再定谱。因为林迈公,林慎思公同属晋安林,但其又重新分衍不同支派。
另外在阅读两本台湾修订谱上发现关于漳浦浯江乌石林氏昭穆的书写,有很严重的错误,如把十三世“希”写成“尹”,十六世“升”写成“螽”。 造成不知道的人都是转发复制黏贴,没有去更正,现把正确的字辈,摘抄出来。
以2002年编撰《漳浦浯江乌石林氏族谱》记载为准。摘抄如下:
乌石的辈序
乌石的一、二、三世祖为四宗的总祖,从第四世起,统一编昭穆,有首八辈、前十二辈和后十二辈,其中首八辈以乌石宗为准,各宗比照。
一、二、三世为总祖
四世 五世 六世 七世 八世 九世 十世 十一世 十二世 十三世 十四世
汝 允 仕 敬 敦 廷 夫 德 君 希 思
十五世 十六世 十七世 十八世 十九世 二十世 廿一世 廿二世 廿三世 廿四世 廿五世
日 升 恒 万 寿 松 柏 茂 辰 维 皇
廿六世 廿七世 廿八世 廿九世 三十世 三十一世 三十二世 三十三世 三十四世 三十五世
降 福 山 阜 冈 陵 保 定 尔 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