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观察日记 071121
理想者的歌...
一直思考的一个问题就是一个理想主义者的结局到底会是如何。以前年轻,觉得所有人都是理想主义者,后来长大发现理想主义者里有真有假。被现实一考验就投降的,我看不起,觉得自己清高无比,追逐才是正道。后来再长大,发现其实理想主义者都太傻太累,放着很多很多的easy choice不选,非得去追求那些艰难险阻,何必呢。再后来开始羡慕身边的现实主义者,那种24k的,连平时装都不想装的现实主义者,好奇人家的脑回路从小是怎么盘出来的,好奇现实主义者的结局是什么。其实同龄人里,大部分的还是伪理想主义,打着诗和远方的口号,却踏踏实实地996,007,最后还不忘在朋友圈里发一个凌晨的北京或者午夜的高铁来证明一下,你看我就是啊,典型代表李诞,天天笑场,候场的哭哭唧唧,综艺节目里哪里都有他。 很惊喜地在我的同龄人里发现了YJ. YJ是一个辨识度很高的人,不仅是因为音量和银铃般的笑声,更多的是她频繁的语出惊人的言论,总能戳穿我们这些文艺青年或者每天无病呻吟的理想主义者的小心思。你觉得她市侩踏实,但又有点可爱,是啊,人本来就是自私,贪婪,占有欲和表现自己的,装啥呢。看着YJ,总是会想,一个这么年轻就如此现实的人,到底是如何被生产出来的,而这样的人,活得这么现实和清醒,到底会意味着什么。一次次,当YJ面对选择,她的现实程度,I meant with positive tone,都让我瞠目结舌,比如到任何地方先买房,我从没有在任何同龄人里发现这个特质,不然是因为经济限制,不然是因为安全感,但是所有YJ到过的地方,或者人还没到,房子已经头款打过去了;又比如在工作中被委以重任,任何年轻气盛的菜鸟都会恨不得jump on it,觉得下一秒CEO的宝座就是你的了,YJ会觉得风险太大,万一搞砸,不好收场,我恨不得当场拍手叫好,啧啧称奇,想说你竟然可以想到这个;再比如在面试过程中,小心谨慎到极致,每一个步骤都要咨询至少15个人起跳来确保自己获得完整和客观信息,其中投入的时间之多,精力之广,我起初特别佩服,觉得自己怎么没想到要去多利用利用身边的资源,每次遇到个啥事儿为啥都自己扛,干嘛呢,平时吃饭喝酒聊天投入的成本不收一收吗,扼腕叹息决定改正,但又隐隐觉得不哪里不太对。直到最近,YJ在经历了感情创伤后,迅速投入了找工作的任务中,坚定不移地一定要离开这里,寻求新的生活,虽然薪水开得一般,但是YJ很满意,因为她实现了double jump,location and function,我听到这里的时候,突然明白了我之前隐隐地觉得不对的地方在哪里。我突然有点get了现实主义者的脑回路里,有一个重要的东西就是adjust your expectation,他们懂得见好就收和适可而止。
我不想归类到YJ或者所有现实主义者这个期望值管理的原因是什么,可能是童年阴影,可能是安全感,也可能是其他。你大可以跳到我的对立面说,那是因为理想主义者太naive,哪有那么多十全十美,花好月圆,最后还不是要哭着回来。但是the devil is in the details. 人和人的差异本来就存在于微小选择里,特别到了人生后半段,社会对一个人的检验日趋完善,层层筛选出来跟你越来越相近或者skillsets非常类似的人群,一个微小选择的差异就或许可以完全决定不同的人生道路。见好就收的确是一个优秀品质,特别在年轻的时候,很多弯路,很多泥坑,你不跳进去,就是少一点艰险。但是大概每个人都怀念年轻的时候的自己,那么无畏,做了好多现在想想会后怕或者会后悔的事情,但是当你回忆的时候,那确是青春最好的样子。那种放肆,欢笑,心跳和雀跃,所有所有都是香甜的气味,是记忆中是海边的棉花糖,榕树下的知了叫和小院里葡萄藤的斑驳剪影。或许理想主义者还在试图一生追求那种感觉,是一种成瘾和执念,即便我们知道了这种香甜或许会永远留在记忆里,但是也不妨碍我们在每一个人生节点,闭上眼睛,想一想,我到底是谁,我想做什么。而不是睁开眼睛看一看,我在哪里,我能干点什么。闭上眼睛还是睁开眼睛,it is a choice. 所有人可能最后都要睁开眼睛看路,但所有人最后也要闭上眼睛,以最初的状态,离开这个世界。如果可以的话,我想多闭一会儿,只有一会儿,让我想象这个世界的所有美好,和自己的无所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