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彩礼就不结婚的伴侣,还能算是真爱吗?
名词解读——彩礼分手:伴侣两个人已经到了谈婚论嫁的状态,某一方因为结婚彩礼的问题而引发的分手,称之为彩礼分手。 在所有的失恋类型里,因为结婚聘礼彩礼引发的分手,真的算是分手的一大类型了。这里补充一下,因为彩礼谈不拢导致的分手,一二线城市真的比较少,多半都是三线城市或是乡镇发生频率比较高。 这样说其实也是有根据的,对于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区,都有一个观念:嫁出去的闺女泼出去的水,收不回来了。这个收不回来就比较讲究了,在每个姑娘家长的传统思想里(骗婚的除外),即是“自己花了二十多年的钱把孩子养大了,你给娶走了,以后赚的钱都是男方家里的了,那我就心理不平衡了”。 这个不平衡不止是心理上的不平衡还有物质上的不平衡,男方占了那么大便宜,你得给我点补偿,这补偿就全在这彩礼上面了,“你不给足了我,我干嘛要把闺女嫁给你?你给我彩礼算是我收回成本的一种途径”。 我也是三线城市出来的人,在我们那里结婚的聘礼,如果在城市附近的乡镇,均价一般都在200k+,你可能觉得这不多啊,一辆车子的钱嘛。但是别忘了,三线城市年收入100k+即是高收入人群了,很多年收入不过50k的乡镇居民,拿出200k+算是一个天价了,在当地这几乎成了铁定的风俗,“你不给钱,这闺女就嫁不到你们家去,你自己掂量着办吧”。 一件看似奇葩的事,内有心理需要作祟,外有物质成本途径,就成了大家都默认的事。儿子娶个媳妇,爸妈家高高兴兴的倾家荡产,这事儿在我们那里真的不稀奇。 因为彩礼导致的分手也比比皆是,这个时候男女两家之间的心理博弈其实是很微妙的,男方出的招式多半如下: ☺男方技能一:“先把姑娘弄怀孕了,一直拖着,等着大家都看出来肚子大了,不结也得结,彩礼上面你也不敢要那么多了,顺带着打个五折,感觉美美哒”。 ☺男方技能二:“不是不给彩礼,因为最近包了一个鱼塘,手头里紧,这样吧,我给你们打个欠条,到时候我一定还给你们,以后就是一家人了,你还能信不过你岳父岳母不”? 嘿嘿,等婚一结,谁还欠你钱,拖着去咯。 ☺男方技能三:“聘礼可以按照你说的给,只是我们出钱也都是为孩子好吧,要不咱这样,聘礼就放在孩子那里,您看行不”? 这样做只是为了让钱旅个游,最后再绕回男方家里。 这类事情其实就是两个家庭之间的战斗,两个新人是最无辜的。一旦让父母当了枪使,分手真的是分分钟的事,这个时候,两个人的心情因为受到父母的教唆,情绪都会变得很激动,都会把对方家里想得非常不堪。 男方和女方两边的父母都不会轻易见面和说话,两边人的意见都靠孩子们互相传话,最后本来可以谈妥的事儿。但是搁不住年轻人阅历少,心不够稳,聊不上几句心态就要炸了,最后提出来分手也就斯通见惯。 口口声声说爱我,为了彩礼就这样,这样还算真爱吗? 上文里讲了,这个时候两个新人都是被父母整天教唆的状态,人的意识有它的自然盲区,内心整天被这种火药味给填满了,就不会多去想其他的事情。换句话说,他们被父母强行做了情绪加持,做个假设,如果两个人因为这件事分手了,这种矛盾也不存在了,情绪加持也消失了,就该两个新人难受了,就成了双方父母斗法的牺牲品。 那被夹在这种事情里面,该如何应对呢? 这种为了聘礼问题被父母当枪使的格局由来已久,作为男方也好,女方也好,解决这类事情我给你两个意见,虽然每个此类案例各有不同的地方,所以只能找寻共同点,稍微宽泛的去说这个问题的解决之道。 💘先说第一个,其实作为父母的孩子,都不太希望自己这方太吃亏,否则虽然你知道这个道理,但是内心也难以平衡的去完成这件事,我给你的第一个锦囊就是,如果对方不愿意付出这么多,或是对方不愿意接受一个低的数额,那么不妨拖一下。 这样做本质上不过是拿分手这件事作为要挟,看看对方真的能多加多少,或是减少多少,双方的心理预期能不能找到一个交叉点。如果能,那就更好了,如果不能,那不妨就按照对方说的多加一些,或是减少一些,基本上就是对方家里真正愿意为这单感情生意愿意付出的筹码。记住是对方家里而不是伴侣,这个决定只代表着对方全家的意见,而不是伴侣的意见。 这样说有一个前提,你不要在这件事上做太多的情绪,不要看到对方说这样不行,你就神情慌乱,作为女方你只能哭,而什么话都不能说;作为男方,你只能发呆,否则对方就会觉得你们家人联合你一起在套路我们家。 💘💘第二个意见,在此事僵持的时候,不要在有新的矛盾介入。人在遭遇不开心事情的时候,负面情绪就会堆积,堆积唯一的后果就是爆炸,但是这个时候的爆炸很特别,你们不会因为彩礼的事情而情绪爆炸,而是借助其他的事情借题发挥。 比如说你约会晚来了,或是管对方的事情多了一些,对方可能直接就一个无名火上头了,事情可能真不大,可气却是从彩那件事上跑来的,两件事直接引发一个王炸。吵架后,很容易去见其他新欢,一旦再有了其他选择,分手这事儿基本上就板上钉钉了。 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