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城小镇 ——航海精神与精神港湾
最近有个感触,那就是家乡与工作所在城市的关系,就像港湾与广袤的海洋之间的关系。在大航海时代,航海家精神激励一代又一代的航海家去征服海洋。在动辄几个月到几年的航程上,他们经历九死一生,却始终乘风破浪。在完成每次的任务以后,航海舰队则回到开始的地方,修养生息。而我们,在全国工作效率最高、节奏最快的城市里工作、生活,创造自己的人生价值,同时享受着最丰富的娱乐、教育、医疗等资源,感受着高效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便捷。日子久了,也会疲乏,也会麻木。不妨换个环境,回到家乡,回到港湾,享受几日小镇的日子,也别有一番滋味。
最近回家办婚礼,感触颇多。双方亲人的关爱,长辈们的默默付出。看着从小一起长大的兄弟姐妹们的忙碌,看着一幕幕平凡又感动的画面,让我都觉得,办婚礼这件事情,是温馨且有意义的。幸运的是,整个婚礼过程整体十分顺利,也没有受到疫情的影响。办完婚礼后,受疫情影响,又在家多待了几日。
与以往不同,这次一连在老家待了八九日,比春节假期待的时间都要更久。对于这座养育了我十几年的小镇,我又有了更多的接触和更新的认识。我们的小镇距北京的车程不过300公里,说是县城,但是更像我国东部的一个小镇。县城人口不过几万人,GDP水平也低得不像一个县城,所以,我称之为小镇而非小城。12岁以前,我在小镇里度过了自己的童年;12岁以后,我离开了小镇,到外求学。从12岁到现在,已经十五年了。这十五年里,每年在小镇的日子可能也就是几个假期,上学的时候还有寒暑假,工作了以后,基本只有法定节假日了。在小镇的日子越来越少,对小镇的了解也越来越少。习惯了大城市的生活节奏和办事方式,在小镇生活的我,变得有些格格不入。
小镇生活有小镇的好。
首先就是生活节奏慢。什么是生活节奏?我的理解是,工作不那么繁忙,通勤方便,有自己的生活时间。小镇很小,基本上不存在通勤的问题,花二十分钟在路上已经十分稀奇了。大部分事业单位都是朝九晚五,即便是加班,也是偶尔。工作压力也没那么大,也没太多KPI,OKR指标的层层考核。对于小镇上班族的了解,大都来自父辈,现在小镇年轻人的生活节奏,也不敢说了解太多。生活节奏慢,留给自己,留给家庭的时间就更多,就有更多的时间来享受生活。生活是公平的,每个人每天可用的时间都是一样的。
其次就是熟人社会更有人情味。家乡的小镇由于人口实在有限,基本上就是个熟人社会。随便遇到一个人,扯上两句,往上倒倒辈分,聊聊老家是哪个乡哪个村的,总能扯上点关系。熟人社会,讲的是人情,也好办事。当然,熟人社会也不一定都是好事。
接下来,以我这个大部分时间都生活在大城市的人的视角,来聊聊小镇生活的不好。
首先就是上面提到的熟人社会,人情社会。对于父辈来讲,熟人好办事。但是对我来讲,熟人社会,会阻碍社会建立健全的规章制度,降低一切效率,不利于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进而阻碍整个小镇发展的最根本原因。在小镇说话办事,放在第一位的都是关系的经营,最重要的关注点永远是关系而非效率,也不是事情本身。而且这种观念,这种做事的思维方式已经给每一个在小镇生活的人都打上了深深的烙印。我10岁那年家里装修,找了一个熟人带的装修团队。熟人帮忙做事就是这样,欠了人情,钱没少花,效果不好还不好意思讲。最后的结果就是如此,钱不少花,效果还不满意,还欠了人情。这种商业形式,是极其不利于形成成熟的消费市场的。没有成熟的市场形态,就没有合理的市场定价和市场竞争,就没有高效的交易过程。整个市场就一直处于一个原始的,不成熟的形态下,近20年都是如此。市场不成熟,加上营商环境不好,消费力又不足,能吸引的投资更是越来越少。投资少,经济没有活力,营商环境差,当地企业就少,经济就越来越差。经济差了,各方面配套发展不起来,人才不愿意回来,更没有投资进来,形成恶性循环。
另一点不好的,就是会消磨人的意志,温水煮青蛙,极其不利于个人的发展。这与上面提到的社会形态也是紧密相关的。人情社会,不讲效率。不追求效率的社会中的各类分工,都是不追求效率的工作岗位。工作不讲究效率,就会延续到生活上不讲求效率。更为严峻的,特别是对于年轻人来说,眼界太窄,接触的圈子太窄。即便现在信息传播途径畅通,似乎大家掌握的信息都差不多。可是圈子,环境就是这样,不亲身感受,是体会不到大城和小镇的生活环境范围的差距的。看看北京早高峰的地铁吧,你会看到匆匆的步伐,看到忙碌的背影,看到眉头紧皱面色沉静的通勤族们。我曾经一度十分不屑于这种紧张的环境,大家匆匆赶着地铁,换乘车站都要小跑着进行。可,正是在这几步的小跑间,展现了北京这座城的效率至上和促使人不断向上的紧张感。
当然,圈子不是说来到北京这座城就会拥有的,也是要靠自己的不断进步和不断努力。但是,北京提供了这样的空间和土壤。丰富的教育资源可以满足继续学习接受教育,同时结识同样优秀且上进的人;良好且包容的创业环境给了创业者充足的想象和发展空间。丰富的展览,多彩的演出,还有有深度的讲座,都是宝贵的学习和成长资源。当我写下这段文字时,才恍然意识到大城市还有这些丰富优秀的资源资源却没有好好利用。大城的魅力就在于,当它集中了足够多优秀的人和公司以后,就会迸发出足够多的优秀资源,而这些资源的门槛也并不那么高。
小镇呢?我想,我个人的发展其实很能说明这点。在小镇,在商品类别都不那么齐全的基础上,在大量年轻人外流的现状基础上,以上大城的这些统统没有。我从小镇走到大城,正如刘姥姥进大观园。如果我留在小镇,可能工作5年的发展,不及在大城的1年。
大城市的那种紧迫感,时间久了,会让人疲乏,让人没有生活的幸福感。但是,却能让人积极进步,不断向前。疲乏了,就走出大城,哪怕是换个大城,短暂逃离下自己所在的城市几日,也会得到心灵的舒缓。
大航海时期,有无数的航海家和海员前仆后继,立起桅杆,拉起船帆,冲向未知的大海。他们心中所追求的,是对于美好世界的向往,是对开启新大陆无限的渴望,正如身处大城市的我们。
在大城的日子待久了,会疲乏,但是我们没有一刻怀疑自己当时出发的初心,更没有一丝丝后悔。我们没有什么退路,在人生的道路上,唯有一往无前。得过且过不是我们的风格,风浪越大反而更能激发我们的征服欲。大不了,在疲惫时回到小镇,跟亲友一起聊聊天,放空自己几日,修养生息。但是三日足矣,日子松了太久,就又需要更多时间来激发斗志了。
小镇是家乡。
不过,真正的雄狮,是不会在窝里一直待着的。
后记:
父母再过几年也要退休了。父母在小镇待了一辈子,从他们结识,到有我,再到自己在各自的工作岗位尽职尽责了几十年,他们对小镇的情感不言而喻。不过,考虑到小镇的生活配套,特别是医疗条件,老年人的教育和娱乐资源,我目前的想法都倾向于带他们到大城去养老。当然,他们会担心不适应大城的生活。但是日子嘛,慢慢来。在国民平均寿命不断延长的今天,退休绝对不意味着脱离社会,而是一个新的开始。希望届时能充分利用好大城的再教育资源,让父母过上充实丰富的生活,开启人生的第二事业。
于2021年8月12日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