却道巴山夜雨时 ——小议李商隐《夜雨寄北》
却话巴山夜雨时 ——想起李商隐
*
诗的意义不在于数量和日新月异,而在于反复品味。这和今天的时代产生了某种对立。于是,诗歌在今天也就衰败了。李商隐《夜雨寄北》这首小诗几乎人人都读过,然而这首诗是写给谁的至今却争议。有的说是李商隐写给妻子的,有的说是他写给一位神秘恋人,或某位妓女姑娘的。李商隐的情感世界是一个密闭但透光的盒子。对于个人情感,他的写作非常晦涩曲折。所以,李商隐的心理虽然有趣,却难以探究。这首诗词极为平易,意象简单,不似李商隐此类诗歌中的冷艳精美。也就是说,这是李商隐的不一般的一首诗。
*
李商隐于开成三年娶王茂源的小女儿王晏媄为妻。不能肯定这是李商隐的初婚或再婚,是因为李商隐《祭小侄女寄寄文》中有“况吾别娶已来,胤绪未立”之语。关于这方面的信息几乎为零。王茂源为当时的重要将领,但李商隐非但没有因这桩婚姻而得到升迁,反而陷入党争,一生受累。婚后两人的生活清贫,但夫妻一直非常恩爱,感情极深。李商隐在婚后一次吏部考试中本已经考中,却被一位仇视他的长官将他的名字又从榜中抹去。王氏对此愤愤不平,李商隐这时则在一首《无题》诗中写到了自己的妻子:“裙衩芙蓉小,钗茸翡翠轻。”
王氏去世后,李商隐写了许多悼亡诗,情感真挚,语意沉痛。其中最著名的是在他离家赴蜀途中所作《悼伤后赴东蜀辟至散关遇雪》:
剑外从军远,无家与寄衣。 散关三尺雪,回梦旧鸳机。
一直有人猜测《锦瑟》也是为纪念亡妻而作。李还曾写过一组题为《李夫人三首》的悼亡诗,借汉代李夫人事怀念妻子。《汉书·外戚传》有:
“孝武李夫人本以倡进。及夫人卒,上思念李夫人不已。方士齐人少翁言能致其神,乃夜张灯烛,设帷帐,陈酒肉,而令上居他帐遥望见好女如李夫人之貌。”
《李夫人三首》是李商隐在东川节度使柳仲郢幕府时所做。柳曾选中“本自无双”的梓州官妓张懿仙为李商隐作侍妾,但李商隐写了一封《上河东公启》谢绝。 “至于南国妖姬,丛台妙妓,虽有涉於篇什,实不接於风流。” 信中李商隐说自己实际并上不解风流,只不过是写写诗而已。
*
李商隐自谓不接风流,他的诗只有几首从题目上可以肯定是狎妓所作。当然,唐代文人与妓女的交往与今天不同,实属文人正常的社会生活。其中《妓席》、《妓席暗记送同年独孤云之武昌》、《饮席代官妓赠两从事》,这几首诗很有意思。
乐府闻桃叶,人前道得无。 劝君书小字,慎莫唤官奴。
宴席上,李商隐俨然像是一个大哥哥在教导小女孩,不要称自己是官奴,而要用自己的小名。可能李商隐还会给她们耐心解释“桃叶”是晋代王献之的妾的小名。王献之很爱这个小妾。曾作《桃叶歌》:
桃叶映红花,无风自婀娜。 春花映何限,感郎独采我。
还曾写过一首《桃叶》:
桃叶复桃叶,渡江不用楫。 但渡无所苦,我自迎接汝。
据《隋书·五行志》说,当时广为流传。
《妓席暗记送同年独孤云之武昌》更有意思。在妓席上李商隐竟然开小差。因为他的朋友独孤云要离蜀他任,李商隐宴乐时却构思写送别的诗。他把想到的诗句在席间偷偷记录下来。古时书写要用笔墨,李商隐是怎么偷偷记录的呢?唐人是不穿裤子的,所以那时李商隐或许在席间酒酣耳热的喧笑中,偷偷撩开袍子把诗写在自己裸露的大腿上。可能李商隐长了一条雪白的大腿,而不是又粗又黑长满毫毛。这些由这个情感极为密闭的诗人写下的妓席诗使我们得以窥见唐朝狎妓宴乐间一些有趣的小细节。这些细节已是今天我们很难想象的了。而且,由此也可以想象一下这个今天著名却所知甚少的诗人。
*
我认为《夜雨寄北》是李商隐在思念亡妻时写下的自己内心的独白。当时情景或许正类似当年汉武帝遥望已经故去的李夫人的影子。
在某天雨夜里,李商隐在孤独中又一次想念自己的已经亡故的爱妻。在极度的思念中,他看见了自己的妻子王晏媄,于是询问幻想中的妻子两人何时能再次相会。诗正是从这时以王氏回答自己的口吻开始了:君问归期未有期。这里“未有期”并不是李商隐回答自己的妻子,而是是王氏在告诉李商隐,他们已永远再无相见之期了。
最后两句李商隐内心的思念与伤痛无疑已经非常强烈,但仍落笔轻柔。此时,诗意之情绪纷繁迷离,诗人的叙述已经难以分辨夫妻彼此,回忆与幻想。“何当共剪西窗烛”,这是李商隐在询问王氏,也是李商隐的自问,也可能是回忆某年妻子曾向他询问归期时自己的作答,同时这也是回忆与幻想交织中王氏重新谈起当年的对话,而口气平淡中流露幽怨,这也是李商隐此刻内心的自责:你当年曾亲口说过,等到巴山夜雨时,我们就能够重续相聚,而今晚不正是巴山夜雨的时刻吗?
整首诗的时空交错,生冥对答,意念纷繁,一片迷离。窗外是无尽的、寒凉的夜雨。
君问归期未有期, 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 却话巴山夜雨时。
立 2021/08/10 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