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货打卡——软/硬新闻
软/硬新闻
一、定义:
1.软新闻:
软新闻是指富有人情味、纯知识、纯趣味的新闻。它和人们的切身利益并无直接关系;向受众提供娱乐,使其开阔眼界,增长见识,陶冶情操,或作为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
特点:
(1)软新闻的发生往往没有明确的时间界限,多属于延缓性新闻;
(2)软新闻的公开发表也没有时间的紧迫性,它耐“压”,早一天迟一天往往无碍大局;
(3)软新闻很讲究写作技巧,须用生动活泼的文笔来写,写出情趣来,即人们常说的“散文笔法”。
2.硬新闻:
源于西方新闻学的一个名词,指题材较为严肃,着重于思想性、指导性和知识性的政治、经济、科技新闻。是时效性极强的刚发生、正在发生或马上要发生的事件。它客观的记述了发生了什么事情,为什么发生,以及人们现在可能会受到的影响。可以理解为消息,新闻综述或是简讯。
硬新闻(HardNews)关系到国计民生以及人们切身利益的新闻。包括党和国家的重大方针、政策的制定和改变,时局变化,市场行情,股市涨落,银根松紧,疾病流行,天气变化,重大灾难事故等等。这类新闻为人们的政治、经济、工作、日常生活的决策提供依据。它有极严格的时间要求,报道必须迅速,尽可能地准确,信息尽可能量化。
二、硬新闻和软新闻的区别
硬新闻是指关系到国计民生以及人们切身利益的新闻,多为题材严肃、着重思想性、指导性和知识性的政治、经济和科技新闻。
软新闻指不平常的、奇怪的、有趣的娱乐或资讯性的新闻,如民生新闻、娱乐新闻等,人情味较浓,写作风格轻松活泼,易于引起读者感官刺激及视听兴趣。
两者区别在于:硬新闻重在迅速传递信息,强调时效性和新闻的准确性、重要性;软新闻重在引起读者兴趣和情感呼应,趣味性较强,对时效性和准确性、重要性的要求不如硬新闻。
在新的环境下,软硬新闻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主要有:
1、硬新闻软化。随着新媒体的崛起和话语环境的变化,硬新闻在保持原有内容的基础上,在传播方式和话语形式上都出现了软化,更注重趣味性与“接地气”,如近期《新闻联播》的新版块:主播说联播,《新闻联播》还开设了微信公众号与抖音账号,吸引了千万粉丝的关注。
2、软新闻题材的硬化。在当下的信息环境中,一些软新闻在保持信息的服务性与趣味性的前提下,不断提升新闻内容的质量、准确性和品位,更多关注百姓生活与社会问题,揭露阴暗,注重新闻的故事性与可读性。但也有一些软新闻片面的追求受众的眼球,在揭露阴暗的同时产生了不良社会影响,为了追求故事性而牺牲了新闻的客观真实。
三、软新闻“硬化”报道的优势
(一)软新闻进行硬化有助于提升新闻信息的价值
软新闻是新闻的一种报道方向,是新闻的一种重要的体裁,但其实软新闻与新闻报道的理念是背道而驰的。新闻报道追求客观事实,追求报道的时效性及快速性,但软新闻往往是一些没有时效性的非时间性新闻。如果在新闻报道中,过多地报道软新闻,将严重影响新闻的报道价值,将不利于新闻信息的价值体现。通过软新闻的硬化处理,通过软新闻的包装和开发,能够有效地提升新闻报道的价值,能够真正凸显信息的价值。
(二)软新闻进行硬化有助于发挥新闻报道的导向功能
新闻报道是具有导向性的,这是新闻报道的价值所在,通过新闻报道能够弘扬正能量,传播真善美,为构建和谐社会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但随着媒介融合趋势愈演愈烈,软新闻成为了新闻媒体的主要报道内容。在媒介融合的趋势下,以受众需求为主要的导向,以受众的品位为主要的报道方向,这是媒体得以发展的依据。但在实践中,这种报道方式存在着较强的矫枉过正性,一些低俗趣味的软新闻充斥在新闻媒体上,严重影响了受众的品位,通过软新闻的硬化报道,在凸显新闻媒体的导向功能的同时,还能够全面提升受众的品位。
(三)软新闻的硬化有助于提升新闻媒体的公信力
主流新闻媒体在新闻报道的过程中,具备较强的公信力,这是新闻媒体真实客观报道新闻事件的所得,更是新闻媒体及时快速新闻回馈的结果。但在媒介融合的大趋势下,软新闻成为了新闻媒体的主流,软新闻成为了新闻媒体的主体内容,虽然软新闻以一种喜闻乐见的形式,能够真正赢得受众的认可,能够真正迎合受众的需求,但如果新闻媒体被大量的软新闻充斥,那么势必会影响新闻媒体的公信力。
四、软新闻“硬化”报道的主要策略
(一)在新闻报道前做好全面科学的策划
新闻虽然讲求时效性,但新闻仍然可以通过策划来提升新闻报道的全面性和科学性。对于一些软新闻可以通过精心的策划以及新闻报道前的新闻部署来进行硬化处理,以此来提升新闻报道的客观性、准确性以及全面性。软新闻的存在是具备一定的社会基础的,为了提升新闻报道的价值,为了全面提升受众的口味,需要对软新闻进行全面的梳理,将软新闻与社会形势结合起来,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软新闻的硬化。通过这样的硬化,能够全面提升软新闻的报道价值,能够真正提升主流媒体的公信力。
(二)为软新闻搭建背景和由头来硬化新闻报道
在不少媒体的新闻报道中,始终存在着一个误区,软新闻的报道是独立篇幅的,这使得软新闻的价值难以真正体现出来,反倒不利于新闻信息的正确传播。鉴于此,为了实现软新闻的硬化处理,必须为软新闻搭建合理合适的背景,必须依照一定的新闻由头来开展新闻报道。一方面,对于软新闻的硬化,可以通过背景辅助来进行。另一方面,在软新闻的硬化报道中,还可以通过引入新闻由头来进行。新闻由头是非常必要的,新闻由头是兴趣的源头,是新闻写作的目的,更是新闻报道价值的切入点。在软新闻的报道中,为了突出新闻报道的事实性,必须为软新闻寻找一个合适的由头,这个由头要突出事实性,要以事件元素为开端,通过因果联系等方式来为软新闻寻找前因后果。这样才能真正提升新闻报道的价值。
(三)以人性化的视角来重新包装软新闻
在媒介融合的趋势下,软新闻充斥着新闻媒体,这严重影响了受众的审美情趣及品位,为了实现软新闻的硬化,提升受众的品味,需要在软新闻的报道中,体现浓厚的人情味,体现人文关怀。如在报道犯罪嫌疑人被判刑的新闻报道中,不能一味地站在法律的高度来指责犯罪嫌疑人,而应该充分结合犯罪嫌疑人的生活背景、成长背景等来全面对待,帮助犯罪嫌疑人改过自新,重新走入社会。同时,在一些娱乐新闻的报道中,切忌为了贪图点击率、浏览率等数据,盲目地报道明星的个人隐私,盲目地将明星的私生活曝光在大众视野中,而应该将更多的报道视角放在明星的工作等方面。
【参考文献】
[1]李白娟.软新闻的“硬化”报道[J].新闻传播,2017(04):106+108.
[2]陆剑于.今天怎样看待硬新闻、软新闻及其转化[J].中国记者,2013(06):89-90.
【历年真题】
【名词解释】
软新闻(2017•暨南大学学硕809)软新闻(2018湖南师范大学学硕771)(2015重庆大学MJC334)软新闻(2018•华南理工大学新闻与传播专硕334)
硬新闻(2011•暨南大学学硕809)(2016•西南大学MJC334)(2012•上海大学mjc334)硬新闻(2017•山西大学MJC334)Hardnews(2015•上海大学学硕874)
新闻娱乐化(2018上海财经大学新闻传播学学硕614)新闻娱乐化(2018•上海财经大学新闻学、传播学学硕614)
【简答题】
新闻分类的常见的四种方法(2019华南理工大学MJC440)
硬新闻和软新闻的区别和新环境下的变化(2017•复旦大学新闻学学硕820)软硬新闻的区别(2017中央民族大学学硕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