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经历过一场,蓄谋已久的相遇
从「易」的世界,给你真正彻底的还原。 不要害怕识破所有,因为 真心永远守护我们。
本文由「易知奇妙」原创,欢迎关注、转发、讨论。 首发原创链接(你有没有经历过一场,蓄谋已久的相遇)

鉴渣文章够多了,但还不够彻底
这个时代似乎已经很久很久,没有再真正严肃地追溯过「关于两性关系的源初世界」了,我们谈论时,经常在不同的维度游移,不论是爱之光芒,还是人间惨剧,立论数不胜数,却又很难揭下层层外衣,去真正看到事件本来的样子。
我们在其中来回震荡着。当看到包丽和牟林翰、周X毅、林X斌、吴X凡等一幕幕的对白持续上演,人们想看清真相,但最终又不知该停靠在何方。
所有关乎爱与恨,情感与性欲的交织,都展现了人性深处的光明与残暴,是如史诗般的斗争。所有伤害都隐秘地藏在心灵深渊之处。那些曾经和当下想掩盖的伤痕,一如经久失修的围墙歪斜在那里。
女性究竟如何才能看到真正的力量所在,只因那些外在的铠甲终归是无用的。人类的情感是绵延的河流,只有站在山顶,才能看到心流的归宿。
才能在世间立足,保护自己。
一、俯瞰者的降维
两性关系中,有能力窥探到隐秘的伤害非常重要,这是识别欺骗的关键。因为,往往伤害都是在极其隐秘的进行,是一整个绵延的经验场域所建构的过程。




图/在《我的天才女友》第一季中,埃莱娜被喜欢的人(尼诺)的父亲—萨拉托雷所猥亵。埃莱娜刚刚步入更大的世界,仰望着她所看到的一切。而尼诺的父亲是一个和各种女性有暧昧关系的惯犯,初次见面便俯瞰到了埃莱娜内心的自卑和萌动。并在各个场合称赞和认可埃莱娜,与其逐步建立信任关系。然后展现自己的才华,让埃莱娜对其产生崇拜。

他看到了埃莱娜这个小姑娘初次对爱的萌动,进而利用了这一点。在海滩上,萨拉托雷在埃莱娜面前故意与妻子表现亲密的举动,让其感受到爱情的美好和肢体接触所引发的欲望。最后在夜深人静时对埃莱娜进行了猥亵。
法律保护的是人性的底线,更确切的说,是人性的下限。可法律终究不能保护的是人性最危险的隐秘地带。
最残酷、最无力回天的打击,就是降维。很多人从技术层面分析施暴者和受害者的内心,从社会学到心理学,但是,但凡从技术层面切入的探讨,都会遮蔽掉隐秘的真相。
所谓「降维」,就是施暴者用俯瞰视角面向我们。
在开启这终极视角之前,我们先来认识一下「能量域模型」

三角形所代表的「能量域」,可以看做是我们人自己本身,会直接在我们可见世界显现,例如塔尖是智力,最底部是信息,中间是知识,这组成了我们基本的认知范围。不论这个三角形能变多大,都不可能突破外部的方形而触碰到智慧领域,因为智慧所处的是另一个世界。所以三角形只能在方形领域里无限扩大。
虽然从「阴」的范围不能去往「阳」的智慧领域,但其实这个部分是可以直接触达的,例如觉知被唤醒之时。我们后面会细谈女性是如何可以直接触达智慧世界的。
在两个能量域的交互过程中,理想状态是图1,即双方在各个层级都比较匹配,然而生命中出现这种概率比较低,大部分情况是图2,即一个能量域比另一个能量域或大或小。这样交互时,就一定会产生信息差。

埃莱娜之所以无法反抗猥亵,是因为她其实并没有「反抗」这个可选项,因为施暴者不论是底层信息的积累还是知识层的储备,再到年龄(阅历)和智力层,所集合的能量域都远高于埃莱娜,所以在显化的世界中,大的能量域面对小的能量域就是「降维」式碾压。
这里所指「降维」,就是施暴者用俯瞰视角面向受害者的状态。
例如,有来自年长者的俯瞰(像武大副教授周XY,同时交往的多位女性均比自己年龄小十多岁)
有来自社会阶层的俯瞰(吴X凡的大学生“鱼池”,施暴者不论从年龄还是经验值,以及社会显化的能量程度都远高于被伤害的对象)
俯瞰者和仰望者,在这两个不同能量域的对接过程中,所产生严重的信息差,其实就是「你在不同的阶段想什么,对方几乎不用思考就能捕获你的反馈」,像下棋对弈的二人,棋力的差距由技能的训练和经验值的积累来决定,段位低的那一方,获胜的几率几乎没有。例如,高段位的一方经常可以无意识的让出“利益”给你尝到“幸福”的感受,但全盘却被掌控在其中。
二、这是一场交易
随着施暴者一次又一次得手,即使是失败,他们的经验值还是会呈指数级增长。
积累的经验值越高,当然看起来也就越趋向全息状态(虽然这终归是个假象),我们从「阴」这个显化的世界来说,其本质就是「心智向下兼容法则」,即经验值累计的心智成熟度高于被猎取的对象。
例如渣男是主动进攻者和施暴者,会根据不同的猎物调整捕获节奏和套路。他们自我清醒和目标明确,会使自己拥有理性经济人的角色,设定退出机制,降低风险,其投机心态是类似投资行为。
这背后藏着的,是人性本身对支配权的渴望。
性、财、权的获取过程是相似的。其中,性支配权的需求最普遍,也最容易得手;骗财的都伴随着骗色;能得权的暂且不论。总体来说,是目标设定和获取目标的能力,是综合实力的展现。
这是一场交易。交易就必定会考虑用户的想法,施暴者就是已经了解了对方想要什么,然后满足需求,而需求一旦被满足就可以被交换。例如,以爱的名义交换了性。在大部分男性的世界中,性并不需要爱的外衣,性与爱是分离的。爱一个人和想同一个人做爱,是两件事。
但女性则不同。大部分女性不能接受有性无爱。若没有爱的外衣,女性很难交出自己。爱与性是女性共同付出的。女性一旦以为自己爱上了对方,就一定会付出,这与女人本具的母性有关联。
进而,女性将自己所以为的爱,逐渐变成一种习惯,成为枷锁。
在这被刻意建构的亲密关系过程里,女性会不自觉的以各种理由包容对方对自己的伤害,例如“他心情不好,最近工作压力很大”、“他还不够成熟,没有长大”等等,但其实内心深处是无法接受“他在骗我”这件事的。
有句话说的好「没有什么是突然不爱了,而是最终发现,他根本没爱过我」
在建构的关系里,在前期的几个月甚至一年时间里,施暴者都可以进行角色扮演。而更复杂的情况在于,这些情感的体验过程,是由各个微妙的细节逐渐绵延组成的,我们在其中很难直接通过逻辑来判断,因为一旦动用逻辑,便总会找到“他有很多事情对我很体贴”等显现的事实来告诉自己“他应该是爱我的”,因为这的确是依据真实事件来做的判断。
还有一些极端但可能普遍的情况,就是在女性第一次被性诱骗后(有很多是在所谓的亲密关系中出现的,例如第一次女性非常反抗,但因为已被确立了男女朋友的关系,而被强行发生性行为)女性潜意识为挽回尊严和补偿内心的伤害,而发起主动的性发泄,企图扮演“男性”地位与对方继续发生性关系,直到成为一种依赖和习惯。但在实际行为中,这会被施暴者作为性奖励,反而增加了施暴者的正反馈,而导致女性心里的负反馈增加。

罗翔老师在普法栏目中明确针对类似的情况作了清楚严肃的科普。并强调”在进行性行为之前,行为人有义务了解对方的意愿,要尊重她们说”不“与”拒绝“的权利。如果一位男性基于偏见根本无意表达对女性的尊重,那就必须受到法律的严惩“。
人们或许会很奇怪,为何这些人会做出这样的选择,他们是如何成为施暴者的呢?
三、施暴者的成长
要知道,我们所看到的施暴者,也有一个逐渐成长的过程。这背后最源初的诱因,便是「欲念」。
为何他们选择了人性中欲念的部分?
因为,欲念来自恨,而不是爱。
我们在童年时期,或者说,在最能接收和表达爱的年龄,爱的状态被破坏了(大部分人认为,是爱没有得到满足。但爱和所谓的满足并不在一个层级,在易学的世界中,爱是更高维的存在,是人人本具的)。
爱一次又一次被破坏,就必然转化为恨。例如孩子对父母的爱,父母总以为是自己更爱孩子,但却恰恰相反。爱是生来具足的,孩子对父母的爱之方式,与父母对孩子的爱也产生了能量域的信息差,我们对孩子的爱,并不是满足孩子,而是与孩子一起共同进入爱的状态。若父母无法进入,爱的状态就会被破坏而转化成恨。
这个恨会根植在心灵深处,最明显的表现方式,就是物化周遭的一切,这样是可以免受伤害最直接的方法,因为一切都可被交换,可以不动用情感,交换的过程还产生了获取的快感,这似乎给了心灵正向反馈,从此就一直在其中沉沦往返。
这些施暴者在最开始就选择了恨意,这个恨意不是直接表现为要恨什么人,而是丧失了爱的能力,如此,便在欲念的世界中越跑越远。
物化大部分存在后,工具行为是自然的事。施暴者会主动学习,因为在他们最源初的潜意识里,早已接受了自己的异常状态,所以在往后的一切行为中都会非常自洽,不需要我们以为可能会产生的「良心上过不去」的感受。所以在进行“施暴”或“控制与伤害”的行为时,会非常自然。
同时,施暴者和被施暴者,对待工具的态度也是不一样的,施暴者会主动掌握工具,被施暴者当然不会主动学习这些,因为没有动机。而施暴者会学习自然是有动机的,他们从中体验到自己可以发挥价值,性欲所代表的支配权是最终目标,骗炮则是手段。女性需要的是感受和体验,所以,只要了解女性想要什么样的体验,施暴者进行满足即可。

当施暴者的能量级和活跃度都远高于被害者时,他们的犯罪成本会降到最低,而伤害程度会更大,例如吴X凡这次的事件。
能量级与活跃度,在易学的术術系统中是很重要的概念。在社会环境的显化里,有些人很活跃但不一定是高能量级,例如天天见面的门卫大叔;而高能量级的不一定活跃,例如周X毅;高能量级又活跃的典型就是吴X签。如果被害者的活跃度与能量级与施暴者越接近,反抗成功的可能性也就越高。

可悲的是,在这其中,很多高能量级的存在,例如哲学、艺术、神学等等,都常被当做工具而被利用,它们是施暴者降维俯瞰来狩猎的最佳选择,因为它们处于人类精神的顶层世界。武大副教授周X毅的例子就很典型。
当施暴者主动拿着这些工具行骗时,他们对自身的欲望和技能值都呈正反馈在不断增加,然而,随着正反馈的增加,喜欢的感觉会逐渐降低,伪装真心的成分也会越来越少,最终就像吴X签的聊天记录所呈现的那样,回复每个”猎物“的言辞都千篇一律。
虽然喜欢的感觉在逐渐降低,可施暴者却不会主动丢弃这个行为,与吸毒的上瘾感很类似,他们都是由自己选择的欲念,也就是「恨」在主导着一切。
有些施暴者在进行的过程中会出现动摇,是因为本具的真心还会时不时出来鞭挞他们。还有一些情况是,有些施暴者根本用不着去专门学习PUA的课程,只要打开那些谈论PUA工具的文字,瞟上几眼,关键的信息就被摄取了。随着经验值的增加,逐渐显现在实际应用的过程里,是潜移默化的,甚至是不自觉的过程。
四、分辨的方法
那我们究竟要如何分辨?
先让我们继续来看看「能量域模型」。

在「外部表现层」中,我们几乎很难分辨真假,因为施暴者一定会表现出爱你的模样,他们有工具和方法论的支持;而一个真的爱你的人,用的是真心,但看起来他们外在表现的行为都是类似的。
我们要分为几个方面来讨论。
第一自然是先了解和学习施暴者所用的工具和技巧,至少从表现的状态中可以作出一些对PUA行为的鉴别。越了解对方的想法,自然也就越能保护自己。但这远远不够,因为人类是情感驱动的,一旦进入那个状态,伤害就正在发生。但了解这些工具是基础。
我们可总结为:
- 俯瞰者降维视角:通过信息差(年龄/阅历、社会地位、学识等)让女性产生崇拜心理;因为阅历和经验高于被害者,可以敏锐的捕捉到其情感弱点;
- 利用情感弱点获取信任,同时赞赏和认同女性的优点和价值;
- 激发崇拜感的同时,打开「情感敞口」,例如表现自己脆弱的一面引起同情,同样这也可能激发了女性的征服欲望(在我所崇拜的世界中,我不如你,但你也有脆弱的一面,是我可以发挥自己价值的地方);
- 在某些无关紧要的事情上否定女性,再逐渐增加否定事件的层级;可能利用哲学、艺术等人类高级精神领域的行为进行打压;
- 利用一些社会广泛认同的概念(例如男女朋友),模糊事件的界限,让女性对其动摇后逐渐习惯与接受;
- 一边表现出爱你的样子,一边假装脆弱,让女性产生自责心理,认为是自己做的不够好;此阶段性欲也已得到满足,可能会借此提出分手,或者继续在其它女性身上重复使用这些伎俩,然后同时拥有多位女性来满足自己的支配权所带来的快感。
还有一些极端情况像包丽事件,施暴者直接进行精神控制和虐待导致女性抑郁或自杀,从而产生掌控一切之上帝视角的快感。
第二个方面,是我们要在开始时做一些能量域的判断,例如对方年龄明显比你大很多,或者社会地位比你高很多时,自然会有信息差的产生。如果两人的能量域可以尽量匹配是最好的,如果不能,就要审视一下自己,是否可以快速成长为相近的能量域。
当能量域差距过大时,能量较弱的一方几乎是不存在逃逸能力的,或许你自以为有可以掌控施暴者的方面,但事实并不是如此。(当然,也并不是有信息差存在就不能在一起,不要误解。这里是在强调自己要作出判断)。
第三个方面,是关于「亲密关系」的,就是要分辨清楚自己内心的感受。喜欢的程度,喜欢和爱的区别。现代教育对如何去爱这件事是存在缺失的,只有自己去经历才能获取经验。

这里大致进行描述作为参考(仅做参考)。例如,喜欢是交换的感觉「你付出什么我付出什么」,喜欢是有条件的,比如觉得对方有品位、长相好看、性格好、兴趣相投等等,是因为这些外在条件而产生的喜爱之情基本属于喜欢的范畴;
爱则是不计回报的付出(功利的人可能会认为这是傻),爱一个人时,可能会出现因此与自己曾经所确信的世界观背道而驰的情况。包容是因爱而来的,是自然而然的过程;喜欢的包容则是存在条件的。
如果能够分辨两种情感的区别,也会减少情感层面的伤害,例如其实你可能只是喜欢一个人,分开也是正常的。那当遇到所谓的渣男时,如果只是喜欢,就保持在喜欢的状态。如果误把喜欢当成爱,也会造成伤害。
还有,在所谓“骗炮”的人出现时,多少都会表达喜欢的感觉,例如喜欢一个人的身材或者长相,这些微妙的误解必须分辨清楚,即这种喜欢,是直接调用了过往经验积累过程中集体意识的条件反射。
喜欢是有条件的,处于能量域模型中「阴」的层面。喜欢都可以说出原因。而爱是没有原因的。
喜欢直接面对的是两种显化,即善与恶,恶就是要得到和占有来满足自己的欲望;善的显化就是单纯的爱慕,无它。就像我们喜欢一朵花儿,不忍摘下来的感觉。而真正的爱,是在看这朵花的同时,能感受到自然界那种萌发的力量。
然而,最关键、最高维的自我保护,是「女性的第六感」。
或许看到这句,有些人会被瞬间点醒,有些人会觉得奇怪。第六感这种无法用科学证实的事,我们如何相信呢?
但恰恰是这个不知所云的第六感,最能在危机时刻帮助我们。
很多人在物化的环境中已经逐渐忘记和失去这样的直觉和感受了。这是造物主在创造女性时,赠予女性的天赋。不要忽略直觉的力量,它是先于一切而发生的,远远超过你意识的速度。
在易学的世界中,「阴」和「阳」是最核心的概念。阴就是一切我们所能看见的存在,是有边界的,例如能量域模型方形内的所有部分。也包括上面所列举的几个应对方案,都属于「阴」的范围,是我们可以主动掌控的。

而「阳」,是推动阴在世间显化的「非存在」,在能量域模型中,智慧领域所处的世界,就很接近「阳」。然而「阳」是看不见的,也无法掌控,我们只能体验它。女性的「第六感」就是「阳」反馈给我们的信号。阳可以直接穿透阴所在的世界。

在《三十而已》中,毛晓彤饰演的角色,在亲密行为开始的一瞬间推开了对方。就像剧中所展现的那样,这种不自在的、描述不清的感受,就属于女性的第六感。我们不要否认和遮蔽它的存在,它比我们自己更真实。
相信很多女性在两性关系里,经常会有所谓「第六感」的降临,有些你现在回想起来,还能在隐秘的情感体验中发现它曾经出现过。然而大部分都被我们屏蔽了,因为我们习惯了使用理性思维,这正在成为这个时代所有人的集体潜意识。但终究我们身上流淌着中华文明精神的血液,「阳」所赋予我们的是「性灵」的智慧,与西方科学的实证精神,是可以同步并行的系统。就像五行的金木水火土,也同样都在这个世界中和谐并行。
曾经出现过的「第六感」还会随着时间的延续而逐渐浮出水面,我们其实永远都躲不掉过去那些自我屏蔽的时刻。
要冲出施暴者的世界,「第六感」赋予了我们「逃逸速度」,在物理世界逃逸速度来自于质量和能量的转化,但在「阳」的世界里,逃逸是一瞬间的事,也就是我们的「觉知」被唤醒之时。而「第六感」是觉知被唤醒之前的信号。
五、我们还能相信爱吗?
很多差点就受到伤害,或者正在受伤以及已经受过伤害的女性,在被物化的环境中,一定会质疑我们是否还能相信爱情。很多人都害怕了,觉得爱情不存在了,套路那么多,这世界好像没有爱了。
但是,易学告诉我们:爱,恰恰是解救我们唯一的方式。
为何真爱可以让人类付出一切?因为真爱是回归「阳」的通道,在真爱的世界里,一切被物化的周遭都必定会退出。
两性情感基于信任,信任的感受本身也很接近「阳」的状态,信任的那些瞬间并不是用逻辑推演而来,是一个逐渐绵延敞开的过程,所以女性一旦产生信任后,会容易激活进入真爱的状态,真爱是回归「阳」的,阳会打开觉知(例如女性第六感),当下就可以击穿任何谎言。女性只要问向自己的内心深处一个问题就可以。即:他是不是真的爱我?
所有问题问到最深处,都会回归直觉。因为一旦动用逻辑就是在找「非真」,要知道,对方如果是施暴者,那么所做的一切显化,都是在以假乱真,所以逻辑会给假象以真,我们不要掉入逻辑陷阱。
要相信直觉,相信感受,在遇到伤害时是逃逸速度最快的选择。
无论如何,我们都还是要勇敢追求真爱,在寻找的过程中,即使会失败,也是女性经验值的积累。真爱在现代社会中的确是非常高奢的,但保有对真爱的期待是身为人类的尊严所在。那些施暴者们就是被爱所抛弃的可悲者。
对于被害者,通过这些经历而知命,就是对生命了解的显化过程。这里根本不要有什么认命的概念。没有人是生来就被欺骗的,我们只是没有明白,怎样可以不被欺骗,我们通过这个事实,去改变未来的命运。每个当下的选择,都可以重塑过去和改变未来。当伤害发生时,我们当下作出的决定,可以让未来有更宽广的道路可走。
例如,当女性得知自己是猎物时,十九岁的都美竹作出了最佳选择,不论未来舆论如何导向,能立即将施恶者暴露在沙滩上,起到了示范效应。只有把罪恶抛在阳光下,晒出阴影,才能让更多的女性免于受害。
不要再在黑暗中,看到隐约的火光,便以为那是太阳,小心翼翼守护着,自己却苟延残喘痛苦不堪。真正的爱之光,哪怕只照射到心中一次,便会恒久的屹立,因为它所唤醒的是「阳」的世界,这足以抵挡人生中所有的黑暗。
爱是人类真正能做的事,最终,也是人类唯一能选择的,最正确的事。
六、最终的逃逸
最后,我们来聊聊,如何「唤醒觉知」。
虽然大家都讲“殊途同归”,但每个民族都有各自独特的、去往精神世界的方式,我们不能忽略地域环境的差异所带来的影响。在去往觉醒的途中,中国人所选择的精神内核是「儒释道」。
这三家所信仰的,皆为「人是万物之灵」,心在道家是太极,在佛家是菩提,在儒家是至善,不论选择哪一条道路,身而为人,都非开智慧不可,不觉醒,便枉为人之性灵。

在物化的环境中,想“做人”已经变得非常困难了。大部分人已经忘记了什么才是做人,我们自省的依据,就在于是否保有这份「觉知」。
觉知原本人人都有,是先天本具,也就是「阳」。只是在后天成长的过程中,「阴」的部分逐渐增多,例如欲念等等,我们就会渐渐迷失在其中。施暴者就是典型的只选择「阴」而不选择「阳」的极端显化。
有些人会一直保有「阳」的部分,他们有些选择遁入空门,有些隐于世间。但说到底,正是人们常说的,人生处处是修行。但这能保持觉知的修行,又如何修?
道德经言: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地为坤,师父说,人之修行,全在坤“顺”之道。这”顺“不是简单的顺从,而是积淀之过程,是无所不接受,这样才有“厚德载物”。然而,人首先要接受的就是自己。《大学》曰: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
人总是先迷而后得。“先迷”者,必起心动念而迷失。哪怕所行善事,若起心动念也会大打折扣。但若想不起心动念,又应当要从起心动念修出。所以必从“格物致知、正心诚意”开始。
我们总妄谈天道,其实先要做的,只是先回到人本身,继而在生命展开的过程中,了解生命的真相,而后才能谈君子不君子。
孔子圣人说“不知命,无以为君子”,其实我们的传统文化经典,四书五经,都是引导我们正心诚意,知命修身的。在易学的世界中诞生了很多术術,它们是承载「道」的显化之器,可以给我们以方向,帮助我们了解命运,但真正能给我们以解救之道的,还是文化经典。这里流淌的是深埋在我们血液中的文明传承,不论我们去向何方,选择什么样的世界生活,中华文明之精神,永远是我们的信仰之根源。
学习传统经典,是唤醒我们觉知非常好的选择。
有觉知就必有真心,真心是前提。真爱是属于真心的一种,放弃真心就会被觉知所抛弃。坤卦文言曰: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臣弑其君,子弑其父,非一朝一夕之故,其所有来渐矣。

「阳」无处不在。在阳的世界中,可穿透一切,看清所有真相。唤醒觉知,就是保有「阳」。
也送给还身处黑暗世界的人一剂「剥卦」与「复卦」。
师说:当向内洗心去妄,剥尽群「阴」,此为人道之始。不剥尽妄念便无以为复。真心即为「阳」为复,剥道本正,实乃人类去兽习而复归人性必经之途。


最终能保护我们、给我们以力量的不是刀剑与铠甲,而是身而为人该有的那份「觉知」。
图文/易知其妙
文章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
注:本文引用的图片素材来自网络的部分,如有版权问题,请在评论区留言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