晒出你的书影音月度小结
查看话题 >2021年7月读书报告
这个月比较闲,一共经历了14本书的恋爱,只有一本算是大部头啃得比较久,一本比较平淡,其他都很爱,还有两本高分图书很遗憾没有爱上被我弃了
下面就是这个月的读书数据了

上个月突然暴增式读书,七月初几乎丧失读书欲望。后来即将离开校园,很是舍不得还是寝室的桌椅,想想以后应该再难有一小块这么安静这么适合读书的地儿了。离开校园后的半个月果然凄惨,一边带着5岁的外甥陪他打闹,一边趁他不备偷偷读书,读书环境恶劣多了
七月的读书主题应该是:现实。少有浪漫畅想的小说,几乎无外国的书(有个写中国的外国作家和为了思考中国当下而看的当年日本),文学性很少,纪实性很强。因为我正深处惨淡的现实中,读书不过是现实的延续。
这个月的读书笔记延续了上个月打下的基础,对于信息密度比较高的书还是特别好用。

这个月读书方法最大的创新是读书脉络卡(瞎起的名),之前看大家写读书总结喜欢删繁就简推荐自己最喜欢的10本,我反其道想了想,我好不容易读了一本书干嘛像藏小三一样对没入榜的书避之不谈呢?
当我读书超过一定数目(比如10本),我不应该只想着怎么选出10本最好看的,而更思考思考怎么把所有有价值的书理清,搭建好自己的读书框架
下面就是基于这两个想法,动手制作的读书脉络卡模版了

下面就是本月读的书了:
1.《万古江河》历史/历史脉络
对我来说这本书算得上是鸿篇巨制,从远古中国一路写到中古、近古(我才知道原来和可以这么分,以秦汉、隋唐、明清为重要节点),信息量大得惊人,超多耳目一新的观点,还把中国和对应时期国外王朝做对比,整本读下来对整个中国历史通透了好多,各个朝代像是串了起来
之前看过钱穆的《中国历代政治得失》,和这本比较像,但这本更细致,更全面,这两本读的时候都有种感觉:像一个大佬对我娓娓道来五千年文明背后的秘密;不过部分章节对我来说也有点儿啰嗦,作者的文风比较学术,读得有点儿累
这本书的读书脉络卡是这样的:

2.《做一个清醒的现代人》哲学/思想/社会
刘擎的《西方现代思想讲义》是上半年豆瓣非虚构类榜首,而我先读的这一本只因为另一本书名的每个字都像在劝我别读。
结果这本是月度最惊喜,一下子爱上了这种写思想的书,很多观点都觉得"原来是这样啊",能引发很多思考,简单列了列关键词:西方现代秩序建立在个人利益之上、知识与信仰分裂后引发的生命意义的探讨、三种不同的死亡、欢乐总是与渴望永存在一起、事实判断与价值判断、独立思考的大脑与寄生虫似的大脑、自由主义导致的欲望解放与迷失、思想领域与传统知识分子、三种教育主张、后真相时代
读这本书像在沙里淘金,常常会有些观点震耳欲聋,在别的地方从没看到,对当下很有启发,而有些地方写的我不知道"何用"、"何意",虽然这本书语言很通俗。

3.《鱼翅与花椒》纪实/美食
被这本书馋死了,越看越饿。读完对美食文化了解了很多,知道了好多好吃的,作者和译者文笔都很好,有《江城》那味儿了,喜欢这种外国人写的中国纪实,会了解到很多中国作者根本不会在意的方面。书中按照川菜、湘菜、粤菜、鲁菜和淮扬菜等几大菜系展开,不仅仅是探索美食,还深入地展开了一些饮食文化,中西对比、古今对比,还对饮食浪费、食品安全等话题进行了讨论。读完书觉得“吃”真是打开人际关系的一把好钥匙
看着作者吃货本货的可爱很好玩,更加热爱吃、热爱生活了

4.《司马迁的记忆之野》历史/历史观
读库出品。刘勃的第二本书,一如既往的好看,很流畅地读完
作者写的书不单单是陈述历史,而是夹杂着很多今人的理解、历史背后的推理与剖析,读完这本我才意识到,作者写的历史和教科书上的历史完全不是同一个东西,现代爱好者看历史真的只是为了了解历史事实吗?真实的历史除非有个千年老人亲历者,否则没人说得清,我读历史更应该读历史背后的逻辑、规律、人性、警示甚至趣味,单纯地研究史实真相是历史专家的事儿。一如这本书里展现了更丰富立体的汉朝,还有酷吏、使臣、大将、使官在自己的人生书上如何思考、发声,一代盛世背后暗藏哪些已经注定的危机,所谓正派反派他们可能的无奈、豪情、娇纵、自负心理
喜欢《明朝那些事儿》这种轻松愉快类历史读物的多半喜欢读这个系列

5.《家的模样》生活/装修
年轻人虽然买不起大房子,但也想提前了解了解装修的事
读时强烈感受到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沉淀下来的对生活场所的思考,特别是如何在房屋设计中把握住生活的主旋律,如何在装修中守护好自己的爱好和私人空间
总体写的略显平淡浅显,但是喜欢这个主题,挺适合放松时随手翻翻,里面很多作者家翻新前后的对比图片,很喜欢她的装修风格
6.《人类简史》漫画版
想复习下《人类简史》又觉得太长,这个版本正好合适,很快就可以翻完
这一册主要介绍了智人如何战胜其他五类原始人,智人的认知革命、文化生活(八卦的作用)以及智人迁徙所到之处造成的物种灭绝
这本形式精彩大于内容精彩,观点其实比较少,贵在解释得很清晰,图文并茂,趣味性强,推荐给不常读书的小朋友也很合适
绘本真是有意思的读物,最近完全读不进虚构类书,但是非虚构书读得太密集了也很累,还是这种形式好

7.《读库2103》纪实/生活
一直很想读的一个纪实类杂志
这一期超级好看,最喜欢送快递的那一篇,没想到快递小哥文笔这么地好,跟着他几经辗转真切感受到生活工作的不易,看完警示自己一定要学会与人为善;谈人工智能的第二篇,可以感受到作者对围棋真切的热爱和技术冲击下的一步步无奈退让;黄鹤楼那篇算是补了补我对建筑的认识;上海出租车那篇作者人真不错,有几个故事很有意思,也了解了上海的一些小知识:奥斯卡那篇感觉像是揭了奥斯卡的遮羞布,统计方法挺科学,但是奥斯卡会员一群“老白男”怪扯的。最后一篇古典音乐完全不感兴趣
读库太喜欢了,找到了自己一直缺失的一类书:专注于当下的记录
我的生活经验还是太少了,读这类书可以跟着作者的个人视角去增加社会阅历,比如如何处理自己快递外卖购物的烦人问题,如何应对身边的不公正待遇,对当下一些机构、热点深层次的思考,这些都需要不断去积累和调整,不能止步于娱乐,不能幻想于空理论
8-10.《医学大神系列》科普/医学
读库出的科普书,冲着读库和医学科普看的。
看这个系列就像吃好吃的小笼包,一口一个,特别舒服。既被科普了基础医学知识,也读到了很多医学大神的趣闻,还可以从大神身上学到可贵的精神
从这里开始入门医学常识很舒服
这个月的读书让我深深爱上了读库这个品牌,下文我推荐了一个up主,可以看他视频更细致地了解下这个良心品牌
11.《刑法罗盘》随笔/法律/三观
《洞穴奇案》之后对法律很感兴趣,这本书作者是罗翔老师,最后一段校园时光在收拾寝室时读了一部分,后半部分带娃早起和放弃午睡偷读的
主要是分析了近些年影响比较大的消息案件背后的执法依据,法律条文对司法、被告的保护、庇护、惩罚是否有不妥,口袋罪的模糊与套用,刑法的社会作用等。
很好读,虽谈法律,更能塑造三观,法律随笔文字也没那么拗口。

12.《诗人十四个》诗词/文学
帮带娃的间隙读的,诗意的曼妙和娃娃的吵闹有点不搭
最有感触的是王维与李商隐(理性与执着)、陶渊明与辛弃疾(内倾与外倾),其他的几组放一起有些牵强。有些地方很有趣,文笔挺可爱的,解释的例子都比较年轻化。书名作者说像一群人去春游的感觉,很喜欢这个解释;写李白后半部分写那个谁的词不知何意,像在水字数
读了一堆非虚构类书,偶尔也应该领域下诗意的美感,大自然的下午美妙,把自己带入一片诗情画意之中,在古诗词里好像时间都慢了下来
读到这一本也突然意识到录音稿、讲课稿转的书一般文字可读性都比较强,哪怕是听着就头大的题材

13.《呼兰河传》小说/民俗
月末想冲一冲这个月的读书KPI
前30%我在很努力地找主人公,苦等等不到,这部分像在看散文,写的很有趣。还详细写了好几个那个年代独有的风俗。后面的几个故事读着就很有鲁迅的味儿,一会看得咬牙切实,一会又很悲悯,不过文中的"我"的一些片段很有童趣
这本书写风俗勾起了不少儿时回忆,写故事又让我情感跌宕起伏,看完情感很复杂
喜欢这些中国特有风俗的书看着很有代入感,泥坑啊,老房子啊,老手艺啊,老街道啊。。

14.《饱食穷民》纪实/日本
这本书的序言就让人很震惊,当初的日本和如今的我们有太多相似了,了解他们其实也在反思我们自己
书中主要讲述日本当时的三种社会现象:小微贷遍地造成多个家庭的高负债,探讨现代家庭的工作观、消费观和理财观;微电子革命让计算机行业职场人逐渐养成二元对立思维逻辑,进而缺乏同理心,探讨人与新技术之间的矛盾;大量女性因各种原因逐渐换上厌食症和呕吐症

上个月的读书报告还遗留一个问题,就是多多思考改进自己的找书选书过程,这个月也得到了一些收获:
- 知乎:推荐经典书、心理学书、成长类的很多,新书较少(不咋喜欢知乎了,每个书单都在极力告诉我看完他推的书我就会变强了,而推来推去就是那么几本,往往书名倒是都很有吸引力)
- B站:读书UP中女生UP占了绝大多数,和我工科男的读书风格好像不太搭;小说,尤其是外国文学、推理小说、科幻小说很多,总体书籍种类比较丰富;有很多新书;(目前仍是选书主力阵地)
- 豆瓣:豆瓣的最新榜单是个不错的参考;多看豆瓣读书报告,选对一个风格接近的豆友也可以帮助选书
下面推荐几个最近很喜欢的读书博主吧:
- 阅读药丸(B站):男,讲各个图书品牌的视频很棒,被科普了好多,比读书纪录片还好看;自己是开书店的,讲每本书时书里书外知道的东西很多;
- 智能路障(B站):男,他推荐的两期书单是我见过最棒的书单,不是书很绝,而是他很看重书的可读性、文笔,推的书至少我能读下去;他讲鲁迅也是一流;
- suelence(B站):女,超级有气质,喜欢她是因为她的读书分享总是不急不缓,不花里胡哨,不咋咋唬唬,真正让人觉得"腹有诗书气自华";
- 神威(豆瓣):男,他写的读书报告挺喜欢的,看他的总结我很多我原先不感兴趣的书都想读了
这个月虽然读书主题是"现实",但最大特色应该是"杂"。涉及了历史、美食、装修、法律、医学、诗词、社会、民俗,极大了满足了好奇心和探索欲,这个读书偏好很适合目前的状态,接下来的读书目标大概有两个方向:
- 再去探索一些全新的领域,比如植物、动物、建筑、经济学、美景、美学、字体、色彩的书
- 再细化丰富读书主题,每个主题读到三四本,对这个主题有比较立体多层次的认识
深夜,在校园外磕磕绊绊地读书中,更加想念学校的读书环境了,最后以一个之前拍的寝室书桌视频截图纪念曾经愉快、安静的寝室书桌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