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冒金星学习笔记---022 神奇无匹的唐诺的尽头
眼冒金星学习笔记---022 神奇无匹的唐诺的尽头
暑假第一个月,读完了一直想读的唐诺的尽头。读完后,借用了唐诺在书里一直喜欢用的一个词“神奇无匹”来形容这本书。
这本书我喜欢到什么程度?有划线习惯的我基本每页都画满了,读到第十六篇“在湖水上唱歌跳舞的卡钦那”,用完了一支红笔,又换了一支。

我对它的感谢是唐诺的确把每篇文章写的很长,但这是好的。因为暑假在家带娃的我,虽然每天都和“人”打交道,却很少能有深入的对话时间。每天中午,等哒入睡后,我在他身边掉头趴着,一页一页读这本书的感觉,就像是去了一个咖啡厅,在圆桌前悠然地坐下,听对面的唐诺(谢才俊先生)娓娓道来他对某个领域尽头的看法。如果中断,我总是期待下一次再见,再听他聊天。他说他不是一个擅长说话的人,可是看他的书,已经够了,就像是他在你对面,掏心掏肺,把脑子里的思路整理地清清楚楚,说给你听。这比在现实中听一团乱麻的讲话,有趣太多。我常常会有:真的呀,对哦,是这样,原来还能这样想,的感叹。这种流畅的对话感,沉浸在温暖河流里的感觉,非常美妙。
他说他自己不是创造者,我不这么认为。他在文中大量引用博尔赫斯,卡尔维诺,昆德拉等人的话语,我却感觉不到堆砌。反而觉得他像是个很棒的设计师,他认真挑选了每块瓷砖(有些是他自己写的,有些是大师们的),但那有什么关系?他是那个设计的人,也是那个施工的人,他把所有的瓷砖贴上墙壁,拼出心中的图画,让人看了为止神迷的图画,这难道不是创作吗?
我并不想引用里头的话语,因为如同他说的,很多事情需要从头到尾地跟着才能看清楚,才能明白。我想做的,是半年或者一年后再读一遍。
这书里对尽头/极限的探索,也让我想起昨日听螺丝在拧紧里头战洋和吴琦对话中,对于青春期和中年危机的讨论。
某种程度上来说,青春期的迷茫是因为青年的人生里有太多可能性,他们迷茫因为需要认真思考往哪个可能性去,他们停在所有的可能性前面思考,幻想可能的结果,但是他们并没有迈出步子。中年的情况则是脚下的路已经选好了,他们没有其他选择了,因为在这条路上,他们已经走的很远,远到如果要折回离他最近的分叉口,都需要很长的时间,长到他没法负荷。他只能顺着这个路走下去了,可是走下去有两种可能,一种是发现尽头离他很近,或者他就在尽头的围墙之下,他能做的已经很少很少,需要翻过这座墙或者另开一个方向,一种可能性,而这些比普通走路要难很多。另一种是发现尽头离他很远,非常远,远到只能幻想还有多远,让人认识到人生太短,要做的事需要的时间太多…只能尽量往前奔跑,更是无暇停下。
无论哪一种,好在我们都有想要看到尽头的好奇,我们都有一探究竟的勇气,和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坚持。这是上苍赐给我们最好的礼物。
再次感谢《尽头》的陪伴,我很荣幸,是它的倾听者。
附录:几年来第一次一个人看电影,《时时刻刻》(The Hours),有段话很配这个主题。
提醒我珍惜当下,珍惜当下的快乐,珍惜当下的努力,珍惜当下的存在。如同嘟常说的:低头看脚尖。感知尽头的存在,低头看到当下,可能可以把生活更好地串起来。
“All you are saying is you were young.
Remember one morning,
Getting up at dawn,
It was such sense of possibility,
You know the feeling?
And I remember of thinking of myself,
So this is the beginning of happiness,
This is where it starts,
And of course it will be more.
Never goes to me it wasn't beginning,
It was happiness,
It was the moment,
Right the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