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什日记(十五):丝路旅居 从敦煌到喀什
从敦煌到喀什,已经穿越了库木塔格沙漠和塔克拉玛干沙漠,两地都是丝绸之路的交汇点,喀什也是我第三座在丝路上长居的城市。
自从2020年7月以来,我开启了一种丝绸之路旅居生活。这是一种曾经我很难想象的生活,每每读到书中描写的奇幻世界,或是影视作品中那些对异域的探索,我总是难以平静。想将自己投身到这种生活状态之中,误打误撞一年。
每到一个地方我对自己的要求都是能会讲当地的博物馆或文化遗址,身为民间人,我有足够的自由度去探索各个角度的丝路。这是一条国际之路,也是一条没有国界的研究之路。
敦煌有很多大神,艺术家、考古人、研究者、文物修复者......他们眼中的敦煌全都不一样,无论阳关、玉门关,亦或是莫高窟、榆林窟,总有研究不完的东西,哪怕是已经盖棺定论的研究成果,很有可能被后继者仔细的研究推翻。因为敦煌太庞大了,阳光、玉门关太重要了,莫高窟太独特了。
要想把莫高窟讲到人们的心里去,我下足了功夫收集各方讲解材料,从实地窟的讲解员到网上大神的解析,从学术老师到民间爱好者,从普通小孩的想象到中老年游客关心的文化自信,纳入所有人的关注点。
仅是八个自己能看到的复制库,也能研究上一整个夏天。我也找到了自己独特的讲解风格,根据季羡林先生的观点,敦煌是四大文明的交汇地,希腊、中国、印度、伊斯兰的元素都能发现。于是我根据壁画里的那些小细节去发散,探讨出一个以敦煌为中心的丝绸之路世界史。之前还写了一个系列《文明的回响》,很可惜我没整理完。
每次一气呵成讲完美术馆门口1650年的丝路敦煌版世界史,游客们总会长抒一口气,表达出对我国历史的赞叹,并且觉得敦煌来值得了!
也是因为在敦煌的日子,我对广袤的西域和世界史产生了兴趣,于是后面去到了乌鲁木齐与喀什旅居。

然鹅事实并非我所想,并不是每一座丝路城市都有敦煌那么多的爱好者和研究者,也并不是每一个丝路城市都像敦煌那么有名,更不是每个丝路城市都有吸引游客的独家之处。
季羡林的那句话其实说的是敦煌和新疆地区,可敦煌仅是小小一处,新疆可占有全国1/6的土地啊!因此,很多资料与实地遗址在新疆特别散乱,根本没办法集合在一起自己去研究。
比如,新疆保存最多最完好的石窟是克孜尔,克孜尔却是在库车市和拜城县之间远离城市的山谷之处,而且由于近代文物流散和损坏,克孜尔也不像莫高窟那样有诸多的开放资料。

再比如,新疆出土的很多文书资料都来自吐鲁番,纸张千年保存不易,拿出来随便展不太现实。光是一个吐鲁番离库车就有六个小时的车程。
震惊中外的新疆文物有很多都来自丝路南道,古于阗到楼兰一线的遗址,基本只存在于沙漠中,哪怕到了和田、若羌这些县城,也根本没办法长期驻留在沙漠腹地。有时候还挺佩服斯文赫定和斯坦因,能在沙漠里探险可真是件豁出命的事儿。

因此,我在新疆的旅居十分受挫。这里许多博物馆的基础建设不如敦煌,之前两个国家一级博物馆吐鲁番博物馆和新疆自治区博物馆都因为防疫没开,其他大些地方的博物馆,诸如龟兹博物馆、伊犁州博物馆藏品一般,而且很多都是因行政原因而建。
直到,直到,我遇见喀什!
喀什博物馆今年5月才正式对外展出,一楼的文物中复制陈列了疆内各地的西域史代表文物,还有复制的流失海外文物。并且把历史、民族、宗教、文化四个主题分开,让人活活地感受到了最全的新疆,比自治区博物馆之前的陈列还要棒!

这一个月我一直在与各种朋友交流博物馆的一些文件,从李柏文书到石染典过所,从朴天寿抄到杜怀宝碑,从曹全碑到大秦景教流行碑,这些跟西域元素有关联的文物虽然以复制的形式出现,不过总算能有丝路去讲清楚新疆的故事了——两千年历史、十三个世居民族、西域三十六国、九大宗教信仰和各民族的文化交融。
我整理出了自己的思路,那些出使西域的人,那些镇守西域的将军,那些带着信仰的僧侣,那些消失的古国,那些金戈铁马的民族,那些驰骋欧亚的征服者,那些瓜分世界的侵略者,呼,讲得可真爽。
但,每次讲完,观众都是一脸懵逼:这都是啥???
我能明显地感受到我的讲法在敦煌与喀什两地的不同,听众的反应告诉了我一切。
在敦煌,只需要把一切归于西域。啊,犍陀罗,不用知道在哪,西域的;啊,粟特人,也不用知道在哪,西域的;啊,凹凸晕染、曲铁盘丝,听听就过,都西边来的。

在喀什,在西域,需要细化到每一个历史细节才能体会到真正的绝妙之处。
张骞出使西域,他最远到了大夏,大夏在哪里?在阿富汗,又在阿富汗的哪里?他来之前又有谁来过,这些我都得讲清楚,毕竟就在几百公里之外。
班超出使西域,甘英又出使西域,甘英是谁?甘英到了波斯的哪里?甘英听见的故事是不是希腊的塞壬海妖?这些推测也都得让听众听懂,大家才会对更西边感兴趣。
最复杂的是宋元明清时期的西域,喀喇汗是什么?察合台是啥?叶尔羌又是哪来的?这些我们一点都不熟悉的历史,若是不讲清楚,很多人也没法理解马哈茂德喀什噶里、玉素甫哈斯哈吉甫、阿曼尼莎、阿巴克霍加家族这些喀什文化的代表人物。

在讲民族的时候也挺为难,新疆有十三个世居民族,除了维吾尔、哈萨克、塔吉克这种新疆特色民族和汉回满这种内地也有的民族,大部分人对其他民族也不熟悉。
乌兹别克、哈萨克、塔塔尔、俄罗斯,这些境外以主体民族建有国家的民族之间曾是什么关系?这个命题我感觉学者们好几篇论文都论述不了,但如果不讲清楚,很多人只会以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只有维吾尔族和汉族。
等到宗教环节也是大难题,祆教是啥?景教是啥?摩尼教是啥?这些听都没听过的宗教知识该怎么普及?
伊斯兰教的传播又跟历史密不可分,如果这些问题解释不清许多人可能还会对新疆以及新疆民族有误解,会天然地把宗教与地域或民族绑定在一起。

一个小小的展厅,讲上两小时没问题,可能因为西域过于的精彩纷呈,很多故事大家都是第一次听,没有一个完整的理解,所以大家都会有蒙蔽的状态。
去年跟大家喊的口号是“每个中国人都要来一次敦煌”,今年我会继续喊:“每个中国人都要西出阳关,去看看我们曾经对世界最浪漫的想象。”
新疆的博物馆怎么样讲清楚,于我是个大难题。继续努力,让更多人了解新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