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
今日看到朋友圈有人发某艺人涉嫌性侵被批捕的文章,评论中有其粉丝声称只是涉嫌而已,在国家没有定罪之前应该静候消息。
其粉丝说的逻辑初看上去没有错误,但是却将道德和法律混为一谈了,人们只是针对其人进行道德审判而已,网民的言论不是以司法调查为依据,而是依据网上公布的既有事实直接做出自己的判断。
法律是有其局限性的,并不等同于完全的正义,只能是部分的正义。法律宣布某人无罪,并不是说这个人完全无罪,只能说依据法律无法对其定罪。
这件事情大概率可能没法定罪,因为类似案件取证非常困难,而且报案和案发又相隔很长时间,报案的动机容易受到怀疑。
而且,即使有证据,也不一定能够定刑。适用范围越广的条款就越繁琐,漏洞也就越多,只要投入大把钱,完全可以在不违反条款本身的前提下得出相反的结论。
例如当年轰动全美国的辛普森案件,辛普森投入了近千万美元去打官司,最终没有负刑事责任,但是在法律上证明自己的清白并不代表着现实一定是清白的,很多人接受了辛普森赢得官司的事实,同时也认为他杀了人。
例如当年周立波被在车中搜出毒品和枪支,但是因为当地警察的搜查行为不符合正当程序,因而判处证据无效,人们都知道在这件事情当中周无罪,但是同时也知道周的确是吸毒的。
例如之前的鲍毓明事件,也是因为证据不足而逃脱制裁。
这一次的艺人被批捕有可能也是类似的结果,除非有确凿的证据表明他的确是性侵未成年。从案发到立案的时间跨度太大,这件事情的取证将会变得非常困难,这位艺人大概率只是停留在嫌疑犯的层面,应该很难定罪。
但是不被定罪并不代表着清白。
法律只是对现实的抽象,因而无法涵盖所有情况,在时间或空间上是有一定的局限性的。其粉丝所谓的无罪即无辜的言论是不符合现实逻辑的,虽说无辜必然无罪,然无罪未必无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