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的风光在路边|吐鲁番周边行随记

我住的这个院子最近有挺多房要出租,昨天周末,我也跟着去市区周边的乡镇帮忙发发传单。因为忙和穷的缘故,我来新疆后根本没机会游玩,甚至没出过吐鲁番,所以能开车转转还是挺开心的。
车向着火焰山方向,渐渐开出市区。
后座的女老师忽然感慨:“真佩服他们,能住在这种地方。”
我向窗外一瞥,隔着路边几丛低矮稀疏的植被,开阔而荒芜的地表立着几间土砖垒起的平房,像几个孤零零的火柴盒。原来竟也是住人的。
“听说是放羊的人会住在这里?”同行的另一人说。
女老师哼出一声否定的鼻音,却没有继续说下去。

目之所及,包括迎面扑入视线的矮山,四面八方全是深浅不一的“黄”。浅黄中黄橙黄色,鹅黄金黄棕黄色,等等等等,自然依循某种神秘的规律,将它们十分和谐地组合在一起。

虽然早已见惯此景的本地朋友表示无动于衷,甚至觉得有些单调,可这样风格鲜明的路边风光,对于我这种生长于碧水青山中的南方人来说,实在是很有吸引力。让他们停了几次车等我拍照后,我都有点儿不好意思了。
放一些随手拍的照片吧。







最后两张图上,那个一层楼高满是小洞洞的土坯建筑,是这边特别常见的葡萄晾晒房,也就是晾制出著名的新疆葡萄干的地方啦。据说新鲜的葡萄在这样的房子里晾上一个多月,就能被火洲的热风吹得干干的。
本地的朋友告诉我,葡萄晾晒房不仅仅只是游客眼里的“特色建筑”,对当地人还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有些人哪怕穷得买不起自己住的房子,也一定要建一间晾房。
据我目前所见,有些晾房会被直接建在居民住房的上层,也有些建在住房的周边,但还有一些,就像图上这样的,大概是为了更充分地接受风与光的“磨炼”,被建在四周无人的山坡上,显得孤零零的。
我们先去了胜金乡,然后在二堡乡有名的黄面烤肉店加了个餐,最后去了三堡。
乡间的路修得挺好的,由于吐鲁番市区也有不少老旧的房屋,城乡建设的差距其实不算特别明显。然而,不时可见的三三两两在路边追赶嬉戏,相互泼水,从头到脚都湿漉漉的小孩子们,还是让我感到了一丝专属于乡间的快乐氛围。
一条不怎么干净的小水渠从家家户户门前流过。我看见有几个妇女蹲在水旁,脚边放着硕大的不锈钢盆,正在水里洗衣服,差点儿惊掉下巴。在我心目中,这种画面似乎只在好几十年前的电影里见过,可没想到,它也是许多在我所不曾见过的地方生活着的人们,日复一日的真实。


路上还知道了一件挺有意思的事。在一处较大的停车场里,排成一排的四五辆车随着号令在重复着同时起步和前进,以及迅速刹车的过程,扬起了一大片灰黄的尘土,像散不开的大雾那样弥漫。
朋友告诉我,由于吐鲁番有着全国最热的夏天,许多汽车生产厂家会在夏天来吐鲁番试车,考验这些车辆在高温天气下的表现。虽然不知道我们看见的是不是试车,但听说吐鲁番还贴心地建了座专门的汽车暴晒试验场,每年到了试车的时候,周边的酒店里除了五湖四海的游客,同样还住满了五湖四海而来的试车企业的(社畜)员工。

下乡的途中,我们经过一片沙丘,当时我就隐约看见,在太阳底下金灿灿地闪着光的黄沙中央,有个小蓝点好像在动。返回途中,我总算是在长焦镜头里看清楚了——居然是一个撑伞的人。
拍下来再放大一看,是个面庞黝黑的大哥。

再仔细看,大哥旁边放着把铁锹,他正忍耐着酷热与烈日的煎熬,不辞辛苦地一铲一铲把自己往沙子里埋。下半身都已经埋进去了。
“他这是在沙疗,”同行的朋友向我解释,“这样可以治风湿。”
好吧。也是很不容易了。有点担心他会不会中暑。
不过说真的,这种全世界只剩下他一个人的感觉——好像蛮酷的。

最后,如果要给出旅行提示,我个人的建议是:
吐鲁番这个地方,要旅游的话其实还不错,水果好吃就不说了,火焰山的风光其实也不差,但之所以经常在网上被吐槽,是因为根本没有必要花钱去那些门票贵兮兮还根本没什么看头的景区。
反而是在路上随处可见的免费风光,其实才是最迷人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