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调研,设计师是认真的-调研问卷
相信大家都很清楚用户研究的重要性了,在笔者心中,用研能力应该是设计师的必备技能,而不只是加分项。 在分工明确的公司里,虽然有专门的人因研究团队和用户研究团队,但在资源有限、无法及时调度的时候,设计师也需要参与到用研活动中去承担一部分工作,以保证项目的发展和推进。 在日常的业务里,设计师最常进行的用研活动就是小范围的方案测试,从周围的同事、朋友中获取反馈,用以判断设计发展方向。 另外,在大型的用研活动中,设计师有时也会全程参与其中,与用研人员一起共创调研问题,拟定研究思路,也需要与用研人员共同执行用研活动,分析研究结果。 和大家一起聊一聊当设计师参与用研项目时,最重要的工作有哪些。个人拙见,如有不妥之处请大家见谅~ 既然公司配备了专业的用研团队,能全人力投入研究项目中,为什么还需要设计师抽出部分工作时间参与进去呢? 设计师切身参与到用户调研中,有以下两点重要性: 1)设计师可以第一时间接触到真实用户,通过接触第一手用户声音,可以直接了解到用户诉求,也许能在研究过程中发现之前没有考虑到的新问题点。能近距离了解用户全貌,是笔者个人感觉最大的优势。 2)毕竟是设计师亲手负责的设计,不论是验证已经完成的方案可行性,还是给将来要进行设计的方案做铺垫,设计师都更了解应该如何向用户传达方案意图,以及更清楚地问对问题、问准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有时就能问出一些用研大纲中可能没有的、用研人员表达不了的问题。 通过用户调研活动得到的数据真实可靠,后续可以帮助设计师搭建使用场景,通过对场景的分析和完善,为后续的方向设计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不同种类的用研活动中,设计师要负责的工作也不一样。笔者接下来以自己参与过的几个常见的用研活动分别举例。
一、调研问卷
在调研问卷的投放及回收活动中,设计师参与的工作相对较少,主要集中在最初的调研问卷的设计环节。 刚开始设计问卷时,用研人员通常会与设计师进行几番讨论,首先需要确认:
- 我们需要调研什么内容,针对的是设计方案的哪个部分?
- 我们的目标用户是谁,有哪些硬性要求?
设计师往往在这时候需要列出自己需要问一些什么样的问题,再转交给用研人员帮助我们优化话术,查漏补缺。 举个例子: 笔者在去年参与过一个关于通讯功能优化的需求,与用研团队一起设计了问卷,测试新方案的可用性;当用研人员在跟设计师收集问卷问题的时候,我们提出的都是与方案功能相关的问题,主要关注用户对当前方案的诉求,以及对新方案的可接受度。 例如:“以往在使用产品时,你用的Top3功能有哪些?”,“新设计的界面设计容易看懂、理解吗?”,“不同风格的视觉样式更喜欢哪一种?”,单选题和多选题都有;另外还有一些开放式的问题,例如“一般在什么场景会通话”,“对视频通话的界面设计有哪些偏好”,“对于现在的方案有没有什么建议,觉得还缺点什么”等问题。 用研人员会一边与设计师沟通,一边凭自己的经验对资料进行整理,根据问答流程对问题进行一些删减和排序,优化表达方式以后再整理到表格里;一般经过两三轮沟通以后,整个问卷就梳理完成了,在商量好问卷投放数量和投放时长后,就由用研人员负责进入问卷分发流程。
经过问卷回收、用研报告产出以后,用研人员会向设计团队进行一轮汇报,为我们指出重点信息,阐述报告结论;用研人员对问卷数据进行整理统计,设计师从报告结论中挑出我们需要的内容进行下一步深入。
设计师最后在看报告总结时,不是要记住那些长长短短的表格表现的数据;我们是要从这些数据中挖掘出用户偏好和倾向,了解用户重点喜欢什么、关注什么,将那些量化的数据转化成用户需求,将其作为后续设计工作的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