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四年我都经历了什么
回家近半个月了,想着大学毕业要写点东西,从仪式上对这四年时光做以总结,但因为情绪久久不能平复外加毕业一堆事情需要处理,今天才终于腾出一点空闲时间来写这份迟到的毕业总结。(这么讲好像在完成任务<不是>)
从满怀期待来到学校羞羞答答到大大咧咧哭着离开校园,我早已记不清在这个地方发生过的许多事情,但仍然有一些重要的人和事值得我去书写和铭记,也许就像我和朋友说的那样“我对这里没有感情,没有你们,这一切都没有意义”。
关于学校,很小,小到你正儿八经溜达可能不过一个小时就会逛完,小到我买的自行车在三个月后便不得不卖掉,小到不够我跑个半马,我对这个学校没有感情。
关于朋友,一年级最好的朋友是仕晗,他是我到学校见的第一个舍友,一起加入学生会,一起吃饭,一起打球,但因为交到了女朋友就忽略了他,后来他和老赵和弟弟玩的比较好,一句抱歉一直没能说出口;二年级好像没有什么朋友;三年级和老吴、阿阳熟了起来,阿阳作为舍友,给我的感觉一直是叛逆和与众不同,一年级的我比较“保守”,经常会因为别人有不同意见争得面红耳赤,后来因为阿阳才打开了自己,是他的实际行动打动了我,这也是我最欣赏他的地方;老吴有抑郁症,起初接触也感觉很“黑暗”,但不断的接触下来,他变的不那么抑郁,或许我自己就是个小太阳吧(不是),至少很多人对我的评价之一是“阳光”哈哈。我们两还是跑友,大学里能坚持跑步的人不多,能一起坚持跑步的更少,后来你我因为我跑步频率的增高一起跑步的次数变少,这依旧阻挡不了各自每次跑步前的那一句“今天跑吗?”老吴也慢慢变得阳光起来了,一定要坚持跑下去,你也是,我也是。昌哥(王昌),记不清是认识的具体时间了,只记得你一直在变胖,记得你边备考边打游戏还能考390成功上岸,记得你对我一次次的安慰。儿子和张总,我们是因为热爱熟起来的,大家都喜欢中国哲学,但恕我直言,我是最拉的哈哈,希望你们在自己热爱的这条路上越走越远。龙哥,“玉溪一条街,打听打听谁是爹”哈哈哈。要记得的朋友太多了:二吴、安红、左济宇、赵永汉、吴次冬、璐璐、冯彦慧、老曹、帅飞、畅畅......好在我们基本都留了照片,也有联系方式,还会相见的吧。工作的bro好好挣钱,二战的bro成功上岸,读研的bro一起努力。写到这里,我才觉得重要的记忆太多太多了,我可能甚至会暑期剩余的时间每个人都写一篇日记来记录,太害怕忘记了,因为每个人都很重要。
关于爱情,没有恋爱的大学生活是不完整的,好在我的大学生活还算完整。和前任从相识到在一起再到分手,没有太多遗憾,因为本身就不太合适。唯一的遗憾在毕业之际也弥补了,说了想说的话,其实也没什么,只是要谢谢她,让我成长。
关于老师,我很庆幸在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学习生活了四年,不管一年级没转专业去学法学是被忽悠的也好,自己的想法也罢(当然具体原因我已经忘记了),至少现在回过头看是无悔的和幸运的。我时常说的一句话是我们学院名称是全校最长的,但人是最少的。我们17级转专业之后还有82名同学,这82名同学在近几届还是比较多的。正是因为我们学院小,人少,我们才更团结。我遇到的每一位老师:张周志、张磊、何叶、李智福、张兴娟、李勇、李明、杜君璞、刘剑涛、方宁、慕婧、郭明俊、张波、刘雨龙......都对我的人格养成影响甚多,每位老师都和我有不同的记忆交叉点。正是因为我们院小,我们才可以听到许许多多别的学院听不到的内容:八卦也好,学术圈的爱恨情仇也罢,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太爱各位老师了,我何其有幸可以遇到各位,又何其有幸可以跟随各位的脚步继续前行。
大学四年所有重要的记忆都不是自己一个人的,每一个都是与大家相关的,从一年级的军训认识16级的学长学姐、加入学生会参加迎新晚会、担任班委,到二年级的运动会开幕式打太极拳、校篮球赛,再到三年级疫情和大家一起线上学习、进步,最后到四年级很多人都见不到了,聚不起来了。或许生活永远都是这个样子,不可能事事如意。2017级哲学一班的39名同学、2017级哲社的所有同学、2017级政法的同学、大学四年里我遇见的每一个人,时光迅速流逝,我可能会逐渐忘记每个人的名字,但你们的每一张面容和笑容以及与你们的点点滴滴我都会记得,各自珍重,我们在更高的地方相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