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不是社会规训,美是甜蜜喜悦的滋味——读抽脂丰胸致死事件有感
一名纤细美丽的女性因抽脂感染去世了。看照片,她身材纤细,五官秀美。据说,她还是一家口碑不错的服装品牌主理人。她为什么做这个抽脂手术呢?为了让自己的身体趋向完美?完美的标准是什么?是瘦而有肉?是前凸后翘?这个标准是谁制定的?身体美的标准只能按照这个来吗?她付出了什么代价?死亡。她获得她的收益了吗?没有。
但是为什么,不仅仅她,这么多女性,不管本身外貌身材如何,无论经济差异,很多前赴后继地以医美、减肥等种种手段趋向那个“完美的标准 ”呢?她们是发自真心的爱美吗?还是期待变美后的附加产品?如果不美,男人女人的社会反馈和自我认知会有区别吗?美是什么呢?
我试着以自己的有限经历和认知来回答这些问题。
首先,我赞同一种说法,女人爱美,这里特指对自己五官和身材的趋向同质化,高要求的“美”,最起码需要付出的就是时间和金钱。两者都是一个人生命中重要的发展资源。最简单的就是化妆。如果为了美丽而每天化妆,早晚从护肤、化妆、卸妆,至少要一小时吧?各种护肤化妆用品的花费,少则几百,上不封顶。 如果剑走偏锋,还可能致残致死。抽脂致死即是一例。
其次,我认为,这种“爱美”对很多女人来说,不是一种选择,而是社会文化主导的长久规训。什么叫选择呢?就是我做不做都可以。什么叫规训呢?就是乍看有自由,但有一股强烈稳定的外界声音在制定一系列明确的纪律和标准。就像驯狗一样,做对了给零食吃,做错了就惩罚。比如,夸一个女人,着重夸奖她的外表而不是她为事业的付出;比如将婚恋视为女人的成就,并将女性的外貌作为入选的要素之一,长的漂亮,才受男人喜欢,男人出轨,家里的黄脸婆没有魅力也是责任。容貌焦虑应运而生。我工作的单位,有很多女性,她们都各有风格。其中一位女性,柔和的小圆脸,身材纤长,笑起来特别动人。但是一次午餐,她提及非常厌恶自己收下巴时显出的脂肪,对着镜子时觉得特别恶心。同样地,和两位高挑的女同事聊天,她们视坐下时腰间自然堆积的薄薄脂肪为眼中钉。如果这是她们的选择,为什么她们都不约而同的选择对自己的身材格外的苛刻,甚至厌恶自己的一部分呢?
再次,我观察,不管外在是同样美或者同样不美,男人女人的待遇是不一样的。如果都不美,男人会得到更多理解和包容。如果都美,男人会得到更多喜爱,同时不会遇到女性同等程度的性骚扰性侵犯。还是以我的生活为例。两名体型较重的同事,腰腹腿的脂肪都明显。但我很少听见有同事对男方的身材发表负面的看法,而与之相反,对女方的言语打压,戏谑,甚至羞辱却屡见不鲜。比如,小X,你都这么胖了就少吃点吧!小X,你还是减减肥吧!小X,你也太胖了吧!同样地,我单位也有外貌较佳地位平级的男女同事。男人的帅,并没有为他招惹来直接的负面影响。但女人的美,却不是这样。饭桌上,工作间的言语性骚扰如影随形。男人们最喜欢开的玩笑就是偷情玩笑。这个漂亮的女人虽然已经已婚,但是言语上他们还是试图占点便宜。
美是什么呢?《说文解字》里,美者,甘也。从羊从大。 甜蜜喜悦的滋味,好吃的食物带来的满足,这是中文对美的比较早的定义。所以,美是和个人的生命体验有关,也就是说虽然人的美感体验可能有共性,但是个人的生命体验终究是独一无二的。那么,回到女性之美的话题,外在的同质化极强的高标准的美能带给所有女人甜蜜喜悦和开心满足吗? 我不能。我试过,有了选择后,我发现,我真的不喜欢。 几年前,我报了一个化妆班,认真学习化妆,几乎每天练习。同时也注重穿搭。到了一定的程度,收到外界比较好的反馈,比如夸我越化越好,穿搭有港风范儿。一开始是开心的,为这些反馈开心,但是接着,也就是这样了。反馈无法给我带来更多的快乐,我也逐渐厌烦每日早晚的“妆役”。于是,我选择不化妆,不追时尚公众号。我的生活有影响吗?有的。早上能多睡会儿,很开心。打扮的时间和金钱转移到写字画画读书,旅行等爱好上,很开心。影响就是追寻心之所好带来的缓慢持续的开心。
一位美丽成功的女性因为抽脂手术感染去世了。多么荒诞的原因,又多么常见。如果没有对自己外形的高要求,她会趋向哪里呢?会更轻松自在吗?起码,会平安吧。
祝女人们平安,品尝各自真正心之所向带来的甜蜜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