暂且称:《我的觉醒之路》
每次生病,都会想起小时候,妈妈夜里头疼病发作,小学三四年级的我蹬着家里那辆比我还高的凤凰牌自行车去市场门口那家药店买止痛药的记忆。
村里没有路灯,只带了一个手电筒,但是我不会用一只手骑车,于是把手电筒咬在嘴里,也不能咬太久,嘴巴会麻和流口水。于是咬着手电筒骑一会儿车,再停下来休息一会,但是是绝对不敢在村里那个竹林路边休息的,因为怕蛇,也怕小时候遇到那种白粉仔(瘾君子),每每经过那里,都会把车蹬得飞快。算是惊心动魄的经历。
可能生病的时候真的是一个人最脆弱的时候吧,
在深圳这种医疗资源与人口数量严重不匹配的城市,作为大学毕业的自己,也拿着各种挂号取号缴费单拖着受伤的左腿转来转去找不着北。
在服务台等待前台医护姐姐帮忙找丢失的检查报告的短短几分钟内,就有十几个人来询问各种问题,医护姐姐五分钟内一口气回答了不下二十个问题。
所以也终于理解了,为什么平时常常遇到一些态度不太好的医护工作者。
也就是在服务台缴费刷医保卡余额的时候,收费员听到我不是直接刷微信或者刷支付宝而是要刷医保卡的时候,一脸嫌弃和不耐烦。
当我拿出医保付款码直接说不行。
我又再次确认了所谓的医保线上支付普及:“二维码支持挂号、门诊缴费等”,明明是三甲医院。
但是还是无奈拿出医保卡直接让她刷。
直到跟陈老师吐槽这件事情,才了解到,学药学的陈老师之前做实习生的时候,了解到其实每个医生和医护工作者都非常迫不得已,很多都是有开药指标等等…
于是陈老师发了个北大健康中国研究中心主任的视频给我看,
里面讲述了,其实中国的医疗改革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目前的医疗资源都在浪费,医生因为指标经常开很多没有必要的辅助药,而不是必需药。因此经常造成我们去看一次医生,因为高昂的医药费犯难的局面。
那天刚好有个清洁阿姨上门来搞卫生,看到我受伤的双腿,跟我说:“像我们这些人,根本就不敢生病。”
着实让人心酸。
这段时间也因为《觉醒年代》看了很多关于鲁迅先生的文章,以及以前先生的我们学过的语文课的文章。
自认为以前是读懂过他的文字,中学的时候时常模仿先生的语调,表达方式进行写作。
后来直到大学读了理学,就再也没有怎么练习和发表文章了。
重读先生的《故乡》,特别是读到闰土和先生两个同年龄却不同阶级命运的人生,当读到闰土重逢先生叫他“老爷”时,我竟忍不住红了眼眶,也终于理解了先生的希望,他没有文字表达出来的希望,却一直深深烙印在我心上:
“然而我又不愿意他们因为要一气,都如我的辛苦辗转而生活,也不愿意他们都如闰土的辛苦麻木而生活,也不愿意都如别人的辛苦恣睢而生活。他们应该有新的生活,为我们所未经生活过的。”
先生所希望的,是下一代能够拥有新的生活,我们所未经生活过的生活。
但是何为“新的生活”呢?我们现在的生活真的是先生所指的希望吗?
我认为还并不是。
而当今那么多人经过了九年义务教育,知道“闰土和猹”的梗的人不少,懂得这其中真正含义所在的人却少之又少。
看到《故乡》的闰土,深深觉得这两天看到的深圳三和市场的视频里面在三和市场一天吃着三块钱的挂面,露天睡着公园的石板地,以及打着日结140块的工作还要问工头借两块钱回去的人,他们真的很像先生文章中的童年玩伴“闰土”,
他们有的被这些中介公司骗走高昂的找工作中介费,有的甚至被骗去做公司的法人最后欠钱自杀。
深感悲哀。
而也非常敬佩拍这个视频的人,其实也很好利用了当今社会的短视频媒体,也相当于先生以前写文章一样。把这个当作自己的武器了。
最重要的是,他能够敢于揭露事实,敢于说实话。能够让你感觉到,这是纪实的。
所以也有台湾教授看完《觉醒年代》,深感自己也要觉醒了。
正视自己,也觉得该觉醒了。
想起刚毕业那段时间喜欢的一个博主,是个非常温柔善良的男孩子,举手投足之间有自己的想法和对陌生人的善意。之前看他的视频也每期都关注。
但是今晚打开他的视频列表看到几分钟就看不下去了。特别是看到他在唱歌的时候对着歌词都出错的画面。
好像这两年来,他一点都没有长进啊……
突然映射到自己,好像这两年来,自己也没有长进啊……
所以真的空有善意温柔以及有想法真的是很没用的。
到最后,你必须得靠自己的实力去说话了。
起码你得有一样拿得出手的东西。
也不枉费作为一个普通人,况且还妄想理解鲁迅先生所说的“希望”为何物的人。
也正视了自己正在做的工作,并没有给社会带来什么进步,反而加剧了社会不公。
也理解了鲁迅先生当年为什么觉得自己不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因为先生觉得这样反而让中国人足以长了自己的虚荣心,觉得自己可以跟别人相比较了。结果会很坏。
就像我一直认为自己足以谦卑了,其实还很无知。
当今时代我们虽没有受饥荒,没有战争兵荒马乱,但是我们的精神世界还是很贫穷,甚至比以前愈加落后,很多人还是不幸福。
就像先生所说的:“我眼前所见的依然黑暗,有点疲倦,有点颓唐。”
以后是否能多做实事,多思考本质。少想意义呢?
还是那一句,“绝望之为虚妄,正与希望相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