夸奖陷阱
又被夸了,于我生活最困难、情绪最低落、状态最不堪时,被一位小我两岁的弟弟夸“会说话,讨喜”。他的夸奖没有激起我心中哪怕半丝波澜,毕竟他不是第一个夸我会说话的人,我也不是第一次被夸。
从小到大,我一直都是大人口中“别人家的孩子”。家人夸我孝顺;亲戚夸我懂事;邻居街坊夸我嘴甜;同学朋友夸我性格好;老师夸我聪慧,写得一手妙作文;上司和同事夸我能力强……起初被夸时,总自以为果真如此,我果真如他们所夸那般乖巧懂事,那般聪明和善,于是傲娇的姿态尽呈,信心满满,不觉高看自己一大等。夸奖听多了,便倦了,如同产生了抗药性的病毒,能清晰明了地辨认出,在这恭维的糖衣里裹着的是一颗置人于死地的芯。
如何去辨别夸奖与恭维呢?
我读小学四年级时,语文老师高老师夸我文笔好,并问我将来想成为什么,我说:“作家!”这夸奖是正面的,积极且有效的。她在我初心未蒙的心田里耕下一道犁沟,埋下了梦想的种子;上初二时语文老师田老师也夸我文笔好,并鼓励我在写作这条路上坚持走下去。如果说高老师的夸奖为我耕下一颗梦想的种子,那田老师则砥砺我勇往直前,用汗水去浇灌那萌芽。这夸奖也是积极有效的。
有效的夸奖应当被视为一种指引,若只是恭维,则毫无意义。我上大学后,身边总有同学夸我文学素养高,我以为不实,并不认为此乃赞誉,只把它当做恭维,过耳便罢,不去当真。此时夸我的都是不如我的,至少在写作上不如我,这种夸奖一文不值。
在写作方面,我对自己认识很清,知道自己什么水平,也了解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夸与不夸,对我来说意义不大。
很明显,对于自己写作的清晰认识,并不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到其他方面。别人恭维我性格好,我当真;恭维我嘴甜,我当真;恭维我能力强,我当真……对于生活中四面而来的恭维,我不仅无法保持对待文学那般理性的心态,甚至都不知道自己无法保持。
我不禁反思,我果真像他们口中所述的那样优秀吗?三本毕业,一无所长;事业不稳,爱情不顺;文不能测字,武不能防身;到处漂泊,一年搬了四次家;啥都会,又啥都不会;自大,懒惰,愣头青……如果我果真像别人口中那样优秀,为何毫无成就?是那恭维蒙蔽了我的双眼,使我认不清自己!对自己的评估和定位极其不准,自以为不普通,很优秀。
自以为优秀的人永远放不下身段做苦事,更别提苦中之苦。吃不了苦中之苦,自然也成不了人上之人。
自以为优秀的人接受不了落魄,更接受不了别人知晓他落魄,自以为是丢了面子的事,殊不知,这是实实在在的自欺,别人眼中,实则早已不堪如丧家之犬。
自以为优秀的人围囿在恭维的迷雾却不自知,身边是一群一无所长之人,恭维出自他们口中则毫无意义,而自以为优秀的人则常常陷入这种恭维中去,认为自己比身边人优秀,实则也只是比身边人优秀,换个地方,便从优变差了,心慌得不得了。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承认自己普通真的是件很困难的事,不断的经历,不断的碰壁,才把自大一次一次压下去。骄傲选择与普通和解,卑微中带有不甘。再次被恭维。骄傲自大便再一次燃起斗志,吹响反扑的号角,攻势更猛,只想证明自己不普通。
承认自己普通吧,从零开始,虚怀若谷。探索进步,静下心来,慢慢成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