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Z人物 | 江林生&薛成:设计有度,空间无界


赖特说,“空间是呼吸的艺术,简单和舒适是任何艺术的价值尺度”。在江林生和薛成的理想世界中,设计是将不必要的干扰信息剔除,保留投射最本真诉求的元素,将元素转换成个人风格,并带来创新,而独树一帜;因人而异,却又服务于“人”的行动——不期而至,在江林生和薛成位于北京通惠河畔的工作室,我见到这两位同样来自福建的设计师。给人感觉他们默契已经到达了“你中有我”的境界,一个说上半句话,另一个就能顺着思路续下半句。如同他们所说的一样,两人确实很像,同样低调内敛气质,同样言语幽默而不失克制的语言。创作上,他们擅长用冷静的理性和天马行空的创意结合,创造出对现实的诗意化视觉。殚思竭虑,与当时追求繁复奢华的设计趋势大相径庭,他们使用大量的简洁元素,把室内带进一个时尚的境界。
展开合作以来,两人与创作层面似乎更加“放飞自我”,他们的无限创意让我们看到了室内设计的各种可能。作为“江林生&薛成”团队的灵魂人物,江林生和薛成正将别墅建筑,园林,室内设计、设计施工、软装配饰设计纳入整体化考量;同时关注于酒店、会所、餐饮、医疗及互联网办公空间,以“设计有度,空间无界”为核心理念,致力于为客户提供定制服务。
“设计师的合作是很难成行的,”薛成坦言,“在行业十年二十年之后都会有自己的一个惯性思维。但这会造成一种弊端就是其设计思维很难完善,或说比较片面。那两人的合作会带来思想的碰撞,形成新的火花,可能为解决问题开辟出新的出发点,甚至引领客户可能从新的角度去考虑问题。”

“每一个作品做完一段时间后,总觉得还能更好一点?”江林生表示,“那可能就是需要碰撞,这种基调下,合作变得迫切!”

最佳拍档:合作让品牌与设计双赢
毕业于清华环艺的江林生是2000年进入北京室内设计师行业,“我几乎是跟着行业一起成长起来的,”他告诉我,“北京家装市场在2002-2006年达到鼎盛时期。随之进入一个比较理性化的发展阶段。从业者的专业探索、客户的需求一直逐步趋于理性。”一开始进入行业就建立从客户需求出发的设计体系,并总能做到功能和精神双层面的结合。他的名字也因此迅速为行业和消费者所认可,在“全国装饰装修行业优秀设计师”“时尚家居十大明星设计师”等一些荣誉加持下,他当时成为已实际成为北京家装行业的现象级人物。

“当设计没有太多创新的部分,设计师就可以随时被替代。”江林生认为,自己在当时之所以很快能被市场所认可,部分原因,来自当时飞速发展南方沿海城市的创新思维让他脱颖而出。与江林生有所不同,薛成虽然不是最早来京参加建设的一批,却是07年前后最早出现的一批在北京市场收取“设计费”的设计师。曾是国画系专业第一名的薛成,也曾因在校时一幅作品仅卖出150块元的惨痛经历备受打击。“当时就觉得画画可能养不活我自己,所以最初进入行业动因就是为了生存(笑)。”

但也恰恰因为设计所运用到的理论和工具也都是来自美术的学术系统,所以就基础而言薛成是站在一级台阶上的。在他看来,这也是为什么他当年来到北京可以迅速地打开局面。作为艺术生,薛成实则时常游离圈层之外,“讲好听叫‘情怀’,不好听就是‘羞涩’(笑),跟人家谈钱总不太好意思。跟市场这种东难以产生交集,还是喜欢将精力更多放在专业上,这一点江老师我们两人很像 ,经常就一些项目直接展开探讨。这样的契机下去年开始产生合作想法。”薛成介绍说。“而且未来我们这种合作将不仅限于两人,希望汇聚更多的设计者,像前面我们说过的,每个设计师都是个非常个性化的,但是同时意味着大家有不同的闪光点,如果把这些闪光点聚集一处,对行业带来巨大贡献,这是一个非常美好的一个事啊。”

“是的,最终希望这个组织能发展壮大。这样未来从客户角度讲,花费一次设计费用,也可能得到相当于之前双重甚至是三等份的方案;对设计师而言,作品也可以更厚重,更饱满,呈现上更完美一些。这就是我们的初衷,”江林生补充道:“另外一重原因想到我们老家福建的商贾就是特别抱团,这是同一种思维。目的总是把客户服务好也好,对吧?难点是就像薛老师所说,设计师不像商人,都很有个性,思想相对都独立,背景也各自不同。那愉快合作的前提是什么?比如我们两人,三观同频,都是技术型,更擅长从设计的角度出发,不太会讨论这个项目一定要挣多少钱,而是更关注于这个空间能够多大程度体现我们的设计的价值。这基础上去年11 月我向薛老师发出邀约,一次碰面沟通细节后大家就决定合作。”“所以我们相当于是一见钟情嘛(笑)。”薛成谈笑风生。

专业引导生活
江林生表示,现在很多设计师似乎弄错了工作的重心,不管花多少时间精力,及各种手段,首先是让客户签下合同,然后松一口气。“签下合同那一刻我们不是应该觉得担子更重了吗?也许每个设计师心态也不一样,每个设计师都按自己习惯的或者是擅长的方式去成长。但至少我们会让我的客户在我设计的空间是很舒服的。当TA提到你的设计时会心存感激,因为你给TA带来了生活品质的提升。”他发现,空间设计不仅要为人居环境带来审美上的提升,更要解决人身心的多方的需求,同时要引领客户的生活品质。家装应该是趋于简单、舒适化,不再拘束于表面的形式。“同时我在与业主沟通时也会把自己接触到的一些新材料、新工艺推荐给业主,希望给业主的设计能够经得起潮流的洗礼,未来十年也不会过时。”

“很大的一个问题是你要告诉客户怎么去生活,更多的中国人需要来自专业人士的指导,拿我们常见的收纳问题举例,比如鞋柜放不下,那一方面是你鞋柜太小了,另一方面是放了多余的东西,那该扔的就得扔掉。舍不得?那你要算一笔账,一万块钱十双鞋,1万块钱很贵,站了一平方米,但是这个房子多少钱?10万块钱,你要哪个?”江林生侃侃而谈。“再比如家里有小孩,玩具没地方放,导致东西到处乱丢,是不是可以给TA设计一个精巧的玩具柜,这样他能把他的玩具收纳得整整齐齐,养成好习惯会成为TA的财富,而不是这一万两万块可以衡量的。”“所以设计师并不是单纯在解决好看不好看的问题,而是通达人性,通晓人心。”

薛成近来更多致力于工装项目。在他看来,家装和工装相比完全是两种逻辑。家装体现美好的生活方式,是满足人的生活需要,更重要的还是遵循业主的习惯和喜好。而公装首先功能性要求是依据商业定位、目标人群行为学、产品自身特点等属性,通过空间规划,动线布局,灯光照明等等方面科学地规划,缩短人与空间的认知距离;其次,关照人们日益加重的个人的情感诉求,相比服务本身,人们更加关注品牌所营造的情感认同,因此.需要满足品牌传播识别的要求。要建立品牌专属的情感触动。而这些,基于设计师将自己放置在用户的角度,在前期进行清晰地调研。

“我最近做了一些口腔医院项目,做第一家的时候大概花了一个多月的时间调研,甚至研究了这方面比较成熟的德国、韩国口腔医院。”薛成说,他发现中国人比较讳疾忌医,这很大程度上来自心理的恐惧,传统医疗空间以蓝、白色调为主,给人冷冰冰的感觉。而他这一设计在国家规定的医疗空间设计规范基础上,采用了不同色彩划分区域,并把饱和度稍微降低。添加更柔和的灯光设计,以期让人感官上缓解紧张情绪。重新营造空间氛围。“色彩配比对人的情感不无影响,我喜欢运用有视觉冲击力的色彩。”“商业逻辑永远是基于理性的。首先是调研与整体规划,其次才是设计的动作。”
设计者不能停止学习
可能人对空间的需求是在变化的,处在当下这个时代,变化的速度似乎还不慢。对于如何去延长设计的生命?江林生不会认为人需求的本会发生变化,外在的事物可能更迭,内在的动因并没有改变。“因为就跟7、80年代穿中山装,那现在不流行,但你还是要穿衣服,那个年代的裁缝给客户定制一身中山装,他肯定也是根据他的肤色、高矮胖瘦进行个性定制,那现在换一个别的,比如西装或便装,也还是按照这个出发点,至于比如说喜欢不同的颜色、款式,是整个社会都在变,你也跟着变就行。”他特别擅长类比,“你做得足够专业,就可以一直做下去,初心不需要变,变的是生活方式,而不是生活的本质。”

与此同时,江林生也不否认设计师应该不断学习,智能化是现在家装市场的一大发展趋势。关键是使人们的生活和交互更加便捷,但家居设计还是应该因人而异,家的一切根本是以人为本,比如你过去床上休闲活动是看书,要考虑灯光的设置。那现在不看书了,因为看手机更方便,那要考虑的是什么?比如沙发边上就有USB接口,那只是在满足不同生活方式上的不同需求,是显性跟隐性的一个区别。需求的形式在变。但是基本面上还是需求的本质没有变,当然设计者要与时俱进地去提升自己。

“说到风格,我从很早以前就开始做‘新中式’”,薛成说,“因为我曾经在(20)08~09年间设计了很多私人会所,那个时候我们就在极简基础上设置“国风人文空间”的这种感觉,当时有的朋友他会觉得,一定要营造这样的一个氛围才是好会所,其实他们自己不一定有特别多高的文化。就像一些刚刚开始有钱的人,总需要用名车名表来彰显自己的身份,这是一种心理需要,当然也要尽可能满足。但现在逐渐消失了,现在大家逐步都开始理性起来。”


设计师说
A&Z:江老师,您最近有参与到东方艺术设计研习营活动,日本是设计大国,就设计思想而言,两国间存在哪些区别?
江林生:之前去日本也是抱着学习的态度。日本之行主要感觉是很干净,也很安静。有很多适合独处、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同时随处可见人性化的设计细节。中国很大,日本很小,但是他的设计做得很大。但这个所谓的“大”,是指他能把细节放大。另外他们可能确实是比我们更先进了好几十年。中国对设计需求有时还是处在穷怕了的状态,很少去想怎样让家更符合人生活方式的问题。


A&Z:很多家装公司在谈论“风格”时候,您已经关注于生活方式的问题?
江林生:其实生活方式其实也不是说我们设计出来的,而来自客户本身。那你只不过是要让这个空间更便捷,对于使用者更友好。比如衣服收纳,不管你放到卧室,还是浴室、卫生间,动作是一样的,取决于业主更习惯以何种方,TA洗澡之前不想跑到卧室,希望内衣柜触手可及。这种需求是完全合理的,那你要解决的是浴室防潮的问题,这就是生活方式。那他不合理,你还是需要去帮TA去规划一个正确的,就是用专业生引导生活。


A&Z:薛老师,您是“华人设计师(高尔夫)俱乐部”北京队队长,又是高尔夫球的高手,打球会对您的设计事业起到哪些促进作用。
薛成:设计师应该把自己变成一本百科书,体验不同的生活方式,打球更多跟同为设计师的大家进行交流,找到更多机会和共同话题。这种运动对整个圈子都起到非常大的一个促进作用。这是一方面。第二方面你同时也运动了,因为设计师大多缺乏运动嘛(笑),每个人现在时间都很宝贵,那对于设计师来说,有限的休闲间里打球会是非常好的一个放松的过程。


A&Z:商业空间与市场营销存在怎样的内部关联?设计如何与经营相结合?
薛成:要建立商业思维逻辑要考虑这个空间中员工的感受。客人的感受,包经营者的感受,经营模式,用户需求.方方面面,之后跟空间美学去做结合,可能还涉及到空间心理学、人体工程学等等。当然首先是让自己作为一个用户的心态去考虑商业空间,用户包括顾客和经营者,要从他们角度思考问题,也要同时结合品牌定位,简单来说,一个餐饮空间定义为人均消费100元,那你就不能给他一个1000元的空间感受。怎样吸引游客?客人进来了怎么促进他们的食欲?他们点了菜怎么促使他们吃快点……太多的问题等待你拨开迷雾。这些思维练习可以拓宽做设计思维,当你成为顾问以后,那你设计的价值可能就会拔高一点,所以设计师一定要博览群书。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