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自然的语言 (转载)
转自 微信公众号 “破境咏道”
万物皆有灵,大自然也是一个超级庞大生命,他必然会用特殊的方式与人类沟通,最近各地暴雨、洪涝等天灾频现,天灾是他连续不断的传达严厉忠告,可是人类却不懂他要表达意思。 人一直都不知道天要表达的意思吗,其实不然,早在三千多年前年有人就明确的知道了上天语言!西元前1044年 ,周武王姬发率兵打進朝歌城,商纣王*焚身亡。随后,周武王释放了被纣王关押在狱中,纣王自己的叔叔箕子。当时,箕子因劝谏纣王做一个仁德的君王,不要恣行逸乐,荒淫无道,被纣王给关押起来。武王知道箕子有经天纬地之才,便向他请教:“于乎!维天阴定下民,相合其居,我不知其常伦所序。”意思是“我应如何制定法度,保护万民,才能使其按照天的旨意和睦相处。” 箕子说:“天象征兆就是天帝对我们的君主即天子、皇帝说的语言。主要包括:下雨,晴朗,暖热,寒冷和刮风。这雨、晴、热、冷、风五者遵循着自然的规律发生的时候,那一定是风调雨顺,万物繁盛。如果其中的一种现象过多,那便是一种凶相;如果其中一种现象太少了,那也是一种凶象。 上天对人间的皇帝的好的表现所作出的肯定的天象表示是:天子能恭敬而庄重的拜祭天地,就会有适时的雨水到来;天子能把国家治理的秩序安定,那就会有适时的艳阳天;如果天子有知识能智慧公正的处理事务,那么适时的热天就到来了;如果天子能从善如流,深谋远虑,那么寒气就能如期而至;天子能以德化民,民风纯善,那时就会有清风扑面,徐徐而来。 天帝对人间的天子不好的表现所做出的否定的天象是:天子如果狂傲不羁,颠倒黑白,欺压良善,百姓愁怨,将会有大雨和洪灾出现;如果天子违纲悖纪,号令不顺,人心虚哗愦乱,刑罚妄加,欺师灭祖,滥杀无辜,则艳阳高照,大旱连年;如果为官不勤政,为民无正气,穷奢极侈,则酷热不退;如果治国无长策,朝令夕改,民不聊生,就会高寒肆虐;如果君臣正邪不分,昏聩淫乱,就会狂风不止,沙尘暴频仍。”周武王感叹,能将上天神明的旨意阐述的如此明确具体,箕子真乃千古第一人! 其实能将上天的旨意说的这么直白具体,还有一个原因是,三千多年前的商朝和周朝,人类处在高境界的道德状态,带着对天的敬畏之心,能自觉感悟来自于天的谴告,但随着历史的推进,对天灾谴告的认识逐渐淡化,到了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代,孔子认为那时已经是人离道远的时代了,于是对天灾谴告的认识逐渐淡化。到了汉代,认识天灾的谴告,已变成了学问。到了近代越来越少的人愿意接受“天灾谴告说”,认为人对自然的认识能力增强了,人有了征服自然的强大能力,对天灾不畏惧了,不迷信了,但现在看来其实是人对天灾的认识進入了歧途。 天灾警示一如既往,特别是今天,天灾更加频繁,更加异常,万物都在变更之中,人类需要重新认识自己,如果天灾仅仅是给人带了些经济损失,那不是他的真正目地,而是在短暂的灾难面前,能让人能思考生命意义,古代皇帝在灾年都要下诏罪己,甚至大赦天下以绝冤狱,拜祭天地更是重要的自我反省手段。如北京的天坛,就是为皇帝专门敬天拜祭之所。以前皇帝都如此,那现在世人是否也要扪心问一问自己,关注一下这世上到底发生了什么,人需要重新树立对天地的敬畏之心,若还是战天斗地,一意孤行,上天的忍耐也是有时间限制的,不会无原则的永远的等待下去,纵观历史,人类在大的天灾面前脆弱不堪,几无招架之力。 天灾能否避免,关键在人心。如果我们人人都能笃行天道,崇尚道德,人心向善,上天自然就会清风拂面风调雨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