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5.15-5.27散漫旅行游记 南京cut

Day 1
- 5:30 下火车
- 6:00 徐建萍汤包
- 15:00 桥头锅贴
- 16: 00 颐和路/先锋书店
- 19:00 桂花鸭
Day 2
- 15:30 古鸡鸣寺
- 18:00 鸡鸣寺百味斋素食馆
- 19:30 夫子庙秦淮地带
一、
南京是潮热的。
这个事实我们一下南京的火车就体会到了,完全是震惊的程度了。空气闷闷的,湿度非常大,它跟大雨后泰山纯粹的水汽还不同,南京的潮湿像坐在蒸笼里,热腾腾的蒸汽不断地翻腾,最后被沉重的衣服吸收殆尽,一起裹住无处安放的倒霉的身体。不下雨却比下了雨的更甚。很难受,难受到悲观地快逼走我对江南的全部热忱和想象。这算是我前二十年没见过的“盛景”了,自己骂了自己两句莫得见识,只能灰溜溜地拉着行李箱跟着同伙赶紧打车跑路了。
第一站是徐建萍汤包,我们去的工人新村店,离南京站最近,也是几家连锁里最早开门的,盼着早点去店里填填肚子,也躲躲骇人的湿气。到了以后就能看见嬢嬢们在后厨工作,下火车后差点搞丢身份证的手忙脚乱缺氧行为一下子就安稳下来了,开始期待着要入肚的包子。肉馅的调味有点腻,但是咬下去是细腻弾韧的一整颗肉丸子,口感很好。汤汁是和在馅心的,每咬一口都是又鲜又香的快乐。和北方的太不一样,皮是弹润的死面,表面光滑润泽,安静地歪躺在松针屉布上,特别可爱。我只点了四只,阿毛点了整整八只。事实证明对我来说四只刚刚好,多一个都再吃不下,因为太甜了,是挚爱吃生煎的我也觉得稍微甜过头了的地步。问给我们拿东西的阿姨,南京的吃的都是这么甜吗,阿姨还反问我们这甜吗,无锡苏州不都比这甜多了。好吧,要去苏州的我感觉受到了惊吓。

也是第一次直观地面对南北方生活的差异问题,之前一直畅想着未来会去南方工作和定居,从没有实际考虑饮食和气候问题,只想着潮湿能潮到哪里去,甜又能甜到哪里去,光全心全意沉溺在幻想出来的江南里了。要多出来走走的。怅然若失,但回到了真实的人间。这趟算是丢掉幻想的滤镜,感受真实存在的江南了。
嘬着一点不可乐的无糖可乐,从徐建萍出来无处可待的我们选择就近开了个钟点房,洗个澡睡一觉休整休整,中午去民宿把行李放下就出去撒欢。为了表示我们对南京闷热潮湿的天气的尊重,我和阿毛都换了凉快的衣服们出发,结果出门就被打脸了,一早晨令人烦躁的湿热消失地无影无踪。中午的南京,清亮又带一点水感,还夹杂着小风,行人不多,但足够市井,旁边菜市场还飘来熟食的香气。再舒适不过了。感叹南京空气的变脸程度,叹为观止。
下午重新整装待发的我们直接飞去西北桥头吃传说中的锅贴,临着中大医院。忘记之前从哪篇帖子看的,说这个医院附近好吃的东西特别多,很值得溜达溜达,我们就理所当然地去了,来都来了,本地人爱吃的我们这些外来客自然要多尝尝的,融入本地人生活的旅行才是我们想要的。下了车隔着马路都闻到扑面的掺着油香的肉味儿了,买之前急匆匆赶去排队,没想到去锅边瞅眼个头大小就擅自买了四两,还暗自吐槽着怎么这么贵。快排到的时候一看都傻眼了,不明白锅贴为什么会这么大,也不明白为什么和北方的锅贴样子做法完全不同,简直不能称作同一种食物。南京的桥头锅贴两面是收口的,像一只大蒸饺把油和汤汁紧紧锁在里面,上面还捏着好看的褶子,比我手掌还大只。端出来整整两大盘子,有点无语凝噎,百分百会被浪费掉了。他这的大锅贴是满满的油浸没炸出来的,三面都是均匀的金黄酥脆,皮虽然是偏厚的那种,但是很容易破,也许是因为太大只了吧,筷子一夹不好里面的汤汁直接顺着破口爆出来,结果费劲吃了半天,擅自流出来的汤汁就占了一碟底,浸得剩下的锅贴都软些了。端上来后我趁热空先口吃了一个,酥脆,但是肉馅依然是令人不适的甜腻,比早晨的徐建萍还要更甜些。若蘸醋和辣椒油吃的话,肉馅的存在感就会降低,满嘴油腻的醋酸味,除了咀嚼感吃不出来是牛肉的肉馅,不是很喜欢,踩雷。不过他家大盆大盆的辣椒油香喷喷的,路过正在舀辣椒油的阿姨,辣子的香味就直接窜进鼻尖了,好香好香,如果放进汤面里,再寡淡的味道都变迷人了吧。

出来后在附近逛了逛,因着离颐和路不远,决定溜达过去拍拍照逛一逛。虽然同样是大城市,南京对比天津北京来讲,我觉得要更嘈杂些,可能是我太主观了,南京让我对这趟出行的计划产生了自我怀疑,甚至想如果苏州也是这样的话,那我不如不出来,就让江南活在我的梦里岂不是更好,如果苏州也是这样,我会非常非常难过的。颐和路逛过去也没有什么太吸引我的地方,就只是老宅子们而已吧,阿毛赶着上厕所就没细逛,恰巧我也没有了逛下去的兴致,去先锋书店兜了一圈也很无聊,提上桂花鸭和啤酒转回民宿。



二、
第二天说早起也没起来。当然起不来啦,又是晚睡又是喝了很多酒。我和阿毛就是那种两个人对着喝都能越喝越嗨的类型,时间相隔太远,已经记不清都聊了些什么,只记得临着的亮堂堂的玄武湖,还有车水马龙的街道。被街灯串成条的马路越往后越是悬起来的,很好看,坐在晃晃悠悠的秋千椅上朝着那边了好久,一直到酒喝完了,话也聊差不多了,路灯都快熄灭了。最终决定如果未来有房子了也买一个秋千椅!(?)

也是自己知道自己的调性,第二天只定了古鸡鸣寺一个要去的点,不是说求姻缘很灵验来着,来都来了。买了电子票但是想要纸质,门口给香的阿姨直接从检票篓里掏了一张给我。这里说是卖的票,但实际是香花券,一张票换三炷香,举着一路的神仙拜下去,最后投到大香炉里尘归尘土归土。我不信教的,也没有过几次拜佛许愿的经历,进了庙门对着低垂着眼注视人间的佛像只感受到了一种无所适从的尴尬,连着也觉得自己不成样子走马观花的拜法有一种滑稽的荒谬感,有点自责和愧疚。后牵着阿毛到了正殿,正好赶上了僧侣们要上课,索性站在外面看着排好队的僧侣进殿开始诵经。我没有什么悟性啦,难得能这么近听现场的诵经却没有太大感悟,只是觉得心似乎静下来了。阿毛和我一起听的,她说说不定以后自己也是诵经的一员了,我没回话,当下耳朵里就只有殿内亘古的的声音,别无其他。又过了半个多小时,被蚊子叮得实在受不了了才决定和阿毛一起买个许愿牌挂好就继续往上走。离开正殿前我又去那个跪拜的地方拜了一次,这次没有多出来的羞耻心作祟,就只是安静地拜下去,好好地许愿,还有希望佛们可以原谅我之前的傲慢。
写许愿牌是个特别有意思的事,我也是第一次参与,老老实实的写了希望我的父母爷爷奶奶可以平安顺遂,希望工作顺利和找到灵魂伴侣,还有希望可以找清自己的位置,仔细再想也就这几样,已经够贪心了哈哈,把能写的都写全了。开开心心找个空位挂起来,也就挂上再从石凳上跳下来的功夫,再抬眼就找不到我的在哪了,完全泯然众卡了,就像我明白自己早就是泯然众人,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一个人一样,难过但释然。


上去把香最后投进那个大香炉的归宿里,这一趟算是完事了。本想再去吃个和合面的,但已经到寺庙关门的时间了,只能下去那家素食馆吃了。不太明白出口那家鸡鸣寺百味斋和寺庙自己的素食店有没有关系,但是食物还是可以的。店员大叔上来就推销自家的酸梅汤,半推半就也就买了,一大瓶十八,冰冰凉凉的酸甜解暑,味道很正我觉得很是不错。点了小碗的什锦素面,是大众点评里有写的他家招牌,想着就点个小碗尝尝味道吧,被南京的吃食有点整怕了,生怕上来个甜口的面,结果幸亏点了小碗。这面的小碗就非常大了,两个人完全够吃。面本身寡淡,基本上就是点点的酱油在提它的色泽咸度,里面有木耳豆芽胡萝卜等配菜,配着面条吃增了些口感和层次。面谈不上好吃但也不是太难吃,至少不是我爱吃的口味,总觉得汤里都是香灰水味。素鹅也不好吃,完全踩雷,它本身是个有点滑面的豆制品,还是个甜口,又油滋滋的,非常腻,我们配着面也才勉强吃下半碟,剩下的半碟多看一眼都难受。不过素辣子鸡是值得的,超好吃,几乎是吃不出来这是道素菜的,豆制品被炸得很好,外面酥里面是类似肉的有些嚼劲的口感,又有辣子花生的香味被炒进去,虽然总体基调还是偏甜,但它四舍五入就是个咸味够足的菜,吃得我心里简直感动得泪流满面,把素肉吃完又跟阿毛在盘子里翻来覆去把花生都捡出来吃掉才罢休。



吃完溜溜哒哒到市政府门口才拍板说去逛逛秦淮河。总觉得来南京不去秦淮河沿岸逛逛就少了点意思。我很喜欢的一本小说背景地就是南京,所以我想去秦淮河总有一种圣地巡礼的意图。可是打车到那附近了才觉得不是那么回事,离秦淮河还有很远,甚至还没到步行街,就已经人挤人的了,当下就心里一沉,觉得可能跟我想的不一样。果然,当天秦淮河附近有个什么澳门的集会活动,到处都是商摊和游客,充斥着商业覆盖的气息,好不容易挤到河附近,也只能见到灯红酒绿的商演活动,而平台上好评的秦淮游船也完全不是那么回事。连拍照的心情都没有了。失望至极。真的。我原来觉得它再商业也不过就是小吃街摊多一点,店铺多一点,或许我可以安安静静地逛逛这条河。也许是我找的地方有问题吧。
“南京对我来说,只是个城市,只是个省会城市。”阿毛笑嘻嘻地说着,还颇有些咬牙切齿。我只是有些难过。
三、
第三天中午起了就赶紧收拾行李跑火车站去扬州了。对这个城市没有太多留恋。可能是我完全没有找对地方来玩,心心念念的南京博物院和红山动物园也没有来得及。或许我会再来一次吧。
有点对城市旅行有点倦怠了,感觉大家都一个样子,千城一面。

© 本文版权归 了了_Beatrice 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 了解版权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