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四种人格特质
关于四种人格特质
“如果我们能多了解别人一点儿,就会比较宽容,骄傲和自大不复存在。”-- HAFIS
前四篇日记中,诉说了四种人格特质的特征,产生原因和核心机理。用到了“分裂,抑郁,强迫,歇斯底里”四个十分扎眼的词,其实具有四种人格特质的人,并不是就具有分裂症,抑郁症,强迫症和歇斯底里症,这只是沿用神经官能症学理中的定义来称呼这四种人格类型。实质上,只有严重的不健康的精神状态,才可能导致神经官能症中的分裂症等等。所以不要看到这四个字眼就觉得是不是自己有问题。在某种意义上说这四种性格的健康层面,都是能够开朗,热情的拥抱生活,他们积极,阳光,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在能够充分发展自己的同时,也能尊重环境。比如十分健康的分裂人格特质的人往往是十分精专的科学家,工程师,他们具有高深的专业知识,能够大量吸收繁杂的理论,具有十分让人羡慕的深度;而十分健康的抑郁人格,他们有教养,大方,乐于助人,他们差不多是社会中的“圣贤”;十分健康状态下的强迫人格,能够宽容的接纳事物的改变,所以有深刻的感受力,情绪稳定,乐观自信,他们是生活中的和平缔造者,值得信赖;而十分健康状态下的歇斯底里人格,热情洋溢,阳光灿烂,亲切,自然,务实也有效率,他们是生活中具有高品质高道德标准的各种明星。所以我们要明白,具有某种性格特质并没有好于坏,只有在这个人格特质上的健康与否。了解并且能够发挥自己性格特点之后,不逃避自己的恐惧中心,敢于直面它,通过吸收改善自己的局限性,就可以形成借力打力的效果,成为我们追求幸福的源动力。
另外,不知道你是否发现,虽然可能你更属于某种特质,但你也会体会到,几乎可以在这四种人格特质中都找到自己的影子,只是多少的不同。是的,实际上,四种人格特质在我们每个人身上都具有,只是有的性格特点比较集中,也就形成了我们比较特别的性格,是由于我们的基因,加注童年生活的影响,后天的发展才使得我们在某些方面更显现化,一般来讲抑郁型和分裂型互为倒影;歇斯底里和强迫互为倒影;所以你可能会是某种组合的可能性比较大。比如分裂型+强迫型。那么是不是我们可能是这四种类型的平均分配那?这是一种理想中的模式了,那意味着完美。事实上我们都知道,完美是不可能的,我们记不完美也不完整,我们童年的生活经验和行为模式,都使我们不完整、很片面,认可自己的狭隘和片面,知道“完整性”是不可期,然后尽可肯能使自己接近完整,如果我们能尽可能的稍加靠近一点儿的话,正表示完美的人性和成熟是我们的目标,我们也就越来越接近我们的幸福。
知道我们的人格特征,到底有什么意义那?
就像HAFIS的话,事实上,对我们自己以及身边的人有所了解,可以让我们更好的生活,更容易体会到幸福而远离焦虑和人际关系的危机。
当我们爱上一个人、有所付出的时候,心情难免百转千回;把自己交出去,多少回搅乱我们原有的生活、私人空间以及人格上的完整。每一次打开心扉、心有所属、爱恋一个人的时候,我们不由自主地处于手无寸铁、感情敏感脆弱的情境,妥协让步,把一部分的自我交给另外一个人,可说不无风险。害怕失去自我的恐惧油然而生。
每个人都与害怕做自己的感觉打过照面,害怕做自己的事情不胜枚举,独立自主的同时,人与人之间的共同及一致性将减缩,其中最具代表的就是孤寂感增加了。越是勇于追求自我,只身处在荒岛上的感觉也就越强烈。
生命、事物终将消逝、这种恐惧纠结在每个人的心头,我们时似乎要面对故事结束、事情停顿、生命消逝的事实,虽然我们非常想拥有它,希望他是一首永远唱不完的歌,然后人、事、物终止的刹那,我们噤若寒蝉,无力反抗。这是一种对世事沧桑多变所怀有的忧惧。
定数,约定俗称的规律和事实,也是人想逃。形诸于外的害怕是有很多种,最主要的是怕被一成不变的东西给束缚了。越是向往海阔天空、心想事成的自由,现实人生中的各种界限就越另我们闻之色变。
形形色色的恐惧一直在生活的各个方面存在着,伴随着我们,怎么面对他们,与我们心智的成熟度密不可分。若试着逃避,焦虑和忧愁就会不断来袭,恐惧症不停的投石问路,就是要引爆我们的恐惧炸弹,只有看的真切,识得庐山真面目,我们才有机会与之周璇。如果我们不把生活中的一阵寒颤当回事,冷处理,淡化了之,乍看似乎无忧无虑,然而压缩变形的不安全感就会更折磨我们,它不会因为你的掩耳盗铃,而消失遁世。所以我们要把突如其来的恐惧当做一个想起的警铃,暗示我们是不是“哪根筋出了问题”。它可能是我们不愿亲历的处境,也可能是我们不曾正面应战的东西,但是它一定十分重要,然而有人用害怕作为封条,试图尘封它于心灵深处的角落。我们的人生是否能够跨出一大步,端看我们是否愿意坦然面对心中的忧惧,避而不谈只会让我们的心灵麻痹,人生中的更多幸福的要素就会被抽离。
四种人格特质,给我们标示了四种目标价值:
诚实面对自己,保有个人特质,不依赖他人,吸收新知识认识世界,勇敢活出自我。
尝试开放自我,与别人相融合,与人相爱,无私,跨越界限、奉献自己,完成自定的任务
。
觉得自己真诚、善良又美丽,始终如一,为了永久保持这个最佳状态,我们要试着对抗哪些时而兴起,会动摇破坏我们完美的东西,遵守既有的规律和事实。
追求自由,肯定生命中不断翻新的变化,像酒神一样的纵情享受,也在自己身上找到清心寡欲的一面。
由于四种特质两两互为倒影,也启示我们,互相矛盾又互不长短的两种人格往往互相彼此有致命的吸引力,这是因为在另一个人身上我们看到我们无限向往、不得不压抑或能力有所不及的特点,还有什么比这个更有魅力的那?我们希望通过相反的人格类型来“完整”自我。因此特别喜剧的情况发生了,分裂和忧郁、强迫和歇斯底里的人格互相吸引。我们要在伴侣上找到自己缺少的那一半,这为我们彼此提供了一个互补的机会。但是,一定要注意这个但是,这只限于当我们准备好接纳另外一个人,接受他的“另类”,认真看待他并且了解他,我们此案有可能在自己身上找到那个很另类的因素,加以发展。话说回来,在现实生活中可没这么容易,因为每个人都想把伴侣拉到自己的轨道上,希望他酷似自己,如此一来,不仅个人的创造力消失了,而且一定是一场旷日持久而又灾难性的拉锯战。
想想吧:
精神分裂和抑郁的人相遇,天雷勾动地火,通常发生如下情况:分裂的人感受得到抑郁的心甘情愿、爱人的能力,牺牲自我,善解人意又乐于退到幕后的态度,预感到这事救他于孤立无援的良机。不曾体会过的信赖、受人照顾,忧郁的伴侣源源不断地供给。分裂的人从忧郁者那感受到他未曾被激发出来的本质;吸引忧郁型的是精神分裂的人过得他不敢尝试的生活:做独立的自己,不怕失去自己,没有罪恶感;同时他也观察出来分裂型非常渴望他的爱。但是,他们相守一生将是何等的不幸。分裂的人开始感受到忧郁者死死地抓住他,而他最怕的就是别人依附他度日;忧郁者一旦晓得分裂的人要坚持独立自主,他的恐于失去就会彰显出来。两种对立的态度就会更尖锐,造成严重的误会。(怎么解决后面会说,先别情绪激动,手脚冰凉。)
再看看强迫和歇斯底里(更有意思,想想我总不由自主的乐出来),强迫是打心眼里欣赏歇斯底里人格的多姿多彩,活跃积极,冒险和拥抱新鲜事物,因为他自己固守熟悉的东西,总是有安全上的问题,束手缚脚,这一点他自己心知肚明。而歇斯底里人格对于强迫的稳定、坚固、前后一致和值得信赖十分欠缺,自然趋向。但如果双方的恐惧被强化了,那问题就接踵而来。强迫更注重细节,吹毛求疵,满腹牢骚,自以为是的态度压迫的伴侣喘不过气。歇斯底里人格和他生活在一起,不曾有记性和随性而作的事情,于是被强迫人格的一成不变吓坏了,抑或不安,沮丧之余发动攻击,用他的不合逻辑与矛盾来和对方对峙。我们想像一个非常有意思的场景,一个男人试图坐下来抽丝剥茧的和她来讲理,其中充满了逻辑和冷静,而她根本不听他在说什么,她明白:我根本没理,我还讲什么理?于是东西南北风马牛不相及的理论就脱口而出,她想的只有说,说什么不重要。而他彻底崩溃了,他完全不知道她在讲什么,最后一句:不可理喻。战斗结束了,谁也没有胜利。他回到自己的房间,她开始给闺蜜打电话(想到这,你们知道我什么笑了。)。双方形同陌路,错失了取长补短的机会。
那么怎么解决以上两对冤家的问题,1+1 让它大于2?
唯有相互了解接纳,不担心自己的恐惧被深化,上诉情况才能迎刃而解。只有我们明白了自己的问题,也同时明白对方的问题。不被自己的恐惧牵引,敢于面对自己的问题。向前跨上一步,而对方也是同样,能够不再强化自己的恐惧,敢于向前跨住同样的一步。并能理解对方的进步是他克服了自己恐惧做出的很大的进步。这样的氛围自然多了十分的和谐。当然如果对立的人格十分极端,那可能就不容乐观。
其实读到这,大家可能会明白今日与偶越来越多的夫妻和情侣稍感失望就拆伙,其实应该好好利用失望的时机多了解对方,自己也继续成长成熟。
完成了这篇说明性的指南式的最后一篇,关于这四种人格特质的日记就完成了。希望通过阅读和了解,对你的问题有启发,也希望你能在此基础上更加靠近幸福。
另外,关于我日记中的四种人格特质的理论,是对 德国 心理学家 李曼 研究成果的一个浓缩总结,经过提炼出来,希望能让豆瓣们看到,对生活有个启发,如果想更深入的研究,可以看看原著《直面人生的恐惧》。
我有个体会,要想让自己的生活发生改变,就要先认识自己,通过心理学,是一个非常好的途径。
“如果我们能多了解别人一点儿,就会比较宽容,骄傲和自大不复存在。”-- HAFIS
前四篇日记中,诉说了四种人格特质的特征,产生原因和核心机理。用到了“分裂,抑郁,强迫,歇斯底里”四个十分扎眼的词,其实具有四种人格特质的人,并不是就具有分裂症,抑郁症,强迫症和歇斯底里症,这只是沿用神经官能症学理中的定义来称呼这四种人格类型。实质上,只有严重的不健康的精神状态,才可能导致神经官能症中的分裂症等等。所以不要看到这四个字眼就觉得是不是自己有问题。在某种意义上说这四种性格的健康层面,都是能够开朗,热情的拥抱生活,他们积极,阳光,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在能够充分发展自己的同时,也能尊重环境。比如十分健康的分裂人格特质的人往往是十分精专的科学家,工程师,他们具有高深的专业知识,能够大量吸收繁杂的理论,具有十分让人羡慕的深度;而十分健康的抑郁人格,他们有教养,大方,乐于助人,他们差不多是社会中的“圣贤”;十分健康状态下的强迫人格,能够宽容的接纳事物的改变,所以有深刻的感受力,情绪稳定,乐观自信,他们是生活中的和平缔造者,值得信赖;而十分健康状态下的歇斯底里人格,热情洋溢,阳光灿烂,亲切,自然,务实也有效率,他们是生活中具有高品质高道德标准的各种明星。所以我们要明白,具有某种性格特质并没有好于坏,只有在这个人格特质上的健康与否。了解并且能够发挥自己性格特点之后,不逃避自己的恐惧中心,敢于直面它,通过吸收改善自己的局限性,就可以形成借力打力的效果,成为我们追求幸福的源动力。
另外,不知道你是否发现,虽然可能你更属于某种特质,但你也会体会到,几乎可以在这四种人格特质中都找到自己的影子,只是多少的不同。是的,实际上,四种人格特质在我们每个人身上都具有,只是有的性格特点比较集中,也就形成了我们比较特别的性格,是由于我们的基因,加注童年生活的影响,后天的发展才使得我们在某些方面更显现化,一般来讲抑郁型和分裂型互为倒影;歇斯底里和强迫互为倒影;所以你可能会是某种组合的可能性比较大。比如分裂型+强迫型。那么是不是我们可能是这四种类型的平均分配那?这是一种理想中的模式了,那意味着完美。事实上我们都知道,完美是不可能的,我们记不完美也不完整,我们童年的生活经验和行为模式,都使我们不完整、很片面,认可自己的狭隘和片面,知道“完整性”是不可期,然后尽可肯能使自己接近完整,如果我们能尽可能的稍加靠近一点儿的话,正表示完美的人性和成熟是我们的目标,我们也就越来越接近我们的幸福。
知道我们的人格特征,到底有什么意义那?
就像HAFIS的话,事实上,对我们自己以及身边的人有所了解,可以让我们更好的生活,更容易体会到幸福而远离焦虑和人际关系的危机。
当我们爱上一个人、有所付出的时候,心情难免百转千回;把自己交出去,多少回搅乱我们原有的生活、私人空间以及人格上的完整。每一次打开心扉、心有所属、爱恋一个人的时候,我们不由自主地处于手无寸铁、感情敏感脆弱的情境,妥协让步,把一部分的自我交给另外一个人,可说不无风险。害怕失去自我的恐惧油然而生。
每个人都与害怕做自己的感觉打过照面,害怕做自己的事情不胜枚举,独立自主的同时,人与人之间的共同及一致性将减缩,其中最具代表的就是孤寂感增加了。越是勇于追求自我,只身处在荒岛上的感觉也就越强烈。
生命、事物终将消逝、这种恐惧纠结在每个人的心头,我们时似乎要面对故事结束、事情停顿、生命消逝的事实,虽然我们非常想拥有它,希望他是一首永远唱不完的歌,然后人、事、物终止的刹那,我们噤若寒蝉,无力反抗。这是一种对世事沧桑多变所怀有的忧惧。
定数,约定俗称的规律和事实,也是人想逃。形诸于外的害怕是有很多种,最主要的是怕被一成不变的东西给束缚了。越是向往海阔天空、心想事成的自由,现实人生中的各种界限就越另我们闻之色变。
形形色色的恐惧一直在生活的各个方面存在着,伴随着我们,怎么面对他们,与我们心智的成熟度密不可分。若试着逃避,焦虑和忧愁就会不断来袭,恐惧症不停的投石问路,就是要引爆我们的恐惧炸弹,只有看的真切,识得庐山真面目,我们才有机会与之周璇。如果我们不把生活中的一阵寒颤当回事,冷处理,淡化了之,乍看似乎无忧无虑,然而压缩变形的不安全感就会更折磨我们,它不会因为你的掩耳盗铃,而消失遁世。所以我们要把突如其来的恐惧当做一个想起的警铃,暗示我们是不是“哪根筋出了问题”。它可能是我们不愿亲历的处境,也可能是我们不曾正面应战的东西,但是它一定十分重要,然而有人用害怕作为封条,试图尘封它于心灵深处的角落。我们的人生是否能够跨出一大步,端看我们是否愿意坦然面对心中的忧惧,避而不谈只会让我们的心灵麻痹,人生中的更多幸福的要素就会被抽离。
四种人格特质,给我们标示了四种目标价值:
诚实面对自己,保有个人特质,不依赖他人,吸收新知识认识世界,勇敢活出自我。
尝试开放自我,与别人相融合,与人相爱,无私,跨越界限、奉献自己,完成自定的任务
。
觉得自己真诚、善良又美丽,始终如一,为了永久保持这个最佳状态,我们要试着对抗哪些时而兴起,会动摇破坏我们完美的东西,遵守既有的规律和事实。
追求自由,肯定生命中不断翻新的变化,像酒神一样的纵情享受,也在自己身上找到清心寡欲的一面。
由于四种特质两两互为倒影,也启示我们,互相矛盾又互不长短的两种人格往往互相彼此有致命的吸引力,这是因为在另一个人身上我们看到我们无限向往、不得不压抑或能力有所不及的特点,还有什么比这个更有魅力的那?我们希望通过相反的人格类型来“完整”自我。因此特别喜剧的情况发生了,分裂和忧郁、强迫和歇斯底里的人格互相吸引。我们要在伴侣上找到自己缺少的那一半,这为我们彼此提供了一个互补的机会。但是,一定要注意这个但是,这只限于当我们准备好接纳另外一个人,接受他的“另类”,认真看待他并且了解他,我们此案有可能在自己身上找到那个很另类的因素,加以发展。话说回来,在现实生活中可没这么容易,因为每个人都想把伴侣拉到自己的轨道上,希望他酷似自己,如此一来,不仅个人的创造力消失了,而且一定是一场旷日持久而又灾难性的拉锯战。
想想吧:
精神分裂和抑郁的人相遇,天雷勾动地火,通常发生如下情况:分裂的人感受得到抑郁的心甘情愿、爱人的能力,牺牲自我,善解人意又乐于退到幕后的态度,预感到这事救他于孤立无援的良机。不曾体会过的信赖、受人照顾,忧郁的伴侣源源不断地供给。分裂的人从忧郁者那感受到他未曾被激发出来的本质;吸引忧郁型的是精神分裂的人过得他不敢尝试的生活:做独立的自己,不怕失去自己,没有罪恶感;同时他也观察出来分裂型非常渴望他的爱。但是,他们相守一生将是何等的不幸。分裂的人开始感受到忧郁者死死地抓住他,而他最怕的就是别人依附他度日;忧郁者一旦晓得分裂的人要坚持独立自主,他的恐于失去就会彰显出来。两种对立的态度就会更尖锐,造成严重的误会。(怎么解决后面会说,先别情绪激动,手脚冰凉。)
再看看强迫和歇斯底里(更有意思,想想我总不由自主的乐出来),强迫是打心眼里欣赏歇斯底里人格的多姿多彩,活跃积极,冒险和拥抱新鲜事物,因为他自己固守熟悉的东西,总是有安全上的问题,束手缚脚,这一点他自己心知肚明。而歇斯底里人格对于强迫的稳定、坚固、前后一致和值得信赖十分欠缺,自然趋向。但如果双方的恐惧被强化了,那问题就接踵而来。强迫更注重细节,吹毛求疵,满腹牢骚,自以为是的态度压迫的伴侣喘不过气。歇斯底里人格和他生活在一起,不曾有记性和随性而作的事情,于是被强迫人格的一成不变吓坏了,抑或不安,沮丧之余发动攻击,用他的不合逻辑与矛盾来和对方对峙。我们想像一个非常有意思的场景,一个男人试图坐下来抽丝剥茧的和她来讲理,其中充满了逻辑和冷静,而她根本不听他在说什么,她明白:我根本没理,我还讲什么理?于是东西南北风马牛不相及的理论就脱口而出,她想的只有说,说什么不重要。而他彻底崩溃了,他完全不知道她在讲什么,最后一句:不可理喻。战斗结束了,谁也没有胜利。他回到自己的房间,她开始给闺蜜打电话(想到这,你们知道我什么笑了。)。双方形同陌路,错失了取长补短的机会。
那么怎么解决以上两对冤家的问题,1+1 让它大于2?
唯有相互了解接纳,不担心自己的恐惧被深化,上诉情况才能迎刃而解。只有我们明白了自己的问题,也同时明白对方的问题。不被自己的恐惧牵引,敢于面对自己的问题。向前跨上一步,而对方也是同样,能够不再强化自己的恐惧,敢于向前跨住同样的一步。并能理解对方的进步是他克服了自己恐惧做出的很大的进步。这样的氛围自然多了十分的和谐。当然如果对立的人格十分极端,那可能就不容乐观。
其实读到这,大家可能会明白今日与偶越来越多的夫妻和情侣稍感失望就拆伙,其实应该好好利用失望的时机多了解对方,自己也继续成长成熟。
完成了这篇说明性的指南式的最后一篇,关于这四种人格特质的日记就完成了。希望通过阅读和了解,对你的问题有启发,也希望你能在此基础上更加靠近幸福。
另外,关于我日记中的四种人格特质的理论,是对 德国 心理学家 李曼 研究成果的一个浓缩总结,经过提炼出来,希望能让豆瓣们看到,对生活有个启发,如果想更深入的研究,可以看看原著《直面人生的恐惧》。
我有个体会,要想让自己的生活发生改变,就要先认识自己,通过心理学,是一个非常好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