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生斌既然要做深情男主,就要有被骂的觉悟
谁也没想到,杭州保姆纵火案时隔几年之后居然有了续集。当那位林先生把自己新生女儿的照片往微博上这么一发,他的形象当时就崩塌了。 有人说这位林先生从一开始就利用自己妻儿的死来为自己谋取利益。这我到不能认同,我看过他在现场嚎啕大哭的那张照片,我相信那是真情实感。人性复杂,没那么非黑即白。 他更改了自己的微博名字,开始以一个情深不寿男的形象行走江湖,承诺拿出经营网店的一部分收入来做慈善。我相信他最初也是真诚的。 然而除非是像小龙女和杨过那种至情至性的人,否则普通人的喜悦或悲伤终将会被时间所洗涤,大多数人在悲伤之后会归于平静,重新开始生活。这位林先生其实也是这样走过来的。 可问题是,他在某一刻意识到了一件事,那就是民心可用。人们的同情会带来可观的利益。于是真情实感变成了一场演出,他开始持续不断地在微博上展现自己的一片痴心。 然而真实的生活毕竟展开了,无论是他新的婚姻,还是他和亡妻父母的纠纷,无不证明这就是一个凡人。其实网友们不在乎他是个凡人,而在乎他把自己包装得不凡,这不就是欺骗吗? 这不是凡人,这是坏人。 在网上看了很多大V的评论,有人说他有权利继续自己的生活,还有人说我们要把公共领域和私人领域区分开,这种围观和网络暴力是对私人领域的侵犯。 这话对不对呢?我觉得不对。 有一件事情我是笃定的,那就是公众的朴素正义往往不会错。这个林先生跟我们没什么关系,但大多数人同时认为他有问题的时候,他大概率有问题。 英美法律奉行的是普通法,什么是普通法?就是普通人的普遍看法,这就算是一种朴素的正义。为什么英美法庭会找12个不懂法律的陪审员判案子?这背后的道理很简单,就是我们从本能的正义出发,来判断这个人有没有问题。 那么我们这些普通人有没有权力在网络上“审判”林先生呢?我觉得有。因为这位林先生是一位公众人物。 因为一次突发的悲剧,让林先生成为了一个公众人物。那时候他是被动的。对他的围观和评判,都可能会带给他二次伤害。 但是这几年里,林先生并没有随着事情过去而消失在公众视野里,他不断地把自己的私生活公布出来,用以打造一个深情的形象,这个时候,他变成了一个主动的公众人物。 被动的公众人物,是那种因为偶然事件而出名的人,本质上仍然是普通人。而主动的公众人物,是在有意识地经营着自己的名声,并因此而获利。比如明星、运动员、官员、企业家、网红等等。 由被动的公众人物转变成主动的公众人物,这里就出现了一个隐私权让渡的问题。换句话说,当一位公众人物通过不断曝光来获得关注度,进而获得利益的时候,他其实也就让出了自己部分隐私权,围观者就会对你的个人生活指指点点,这是你作为公众人物所要付出的代价。 说回到这位林先生,既然你把你的私生活展览出来博取网友的同情,那么当你的私生活出了问题、人设立不住的时候,你就没权力声称这是私人的事儿外人无权过问了。只接受赞美不接受质疑,哪有这样的好事。 也许网友们的言行有些过激,但是拿公共领域和私人领域来为林先生辩护,我认为是站不住脚的。 假如这位林先生事情过后就安安静静过日子,网友其实没工夫搭理他。就算他是个坏人,他利用了去世的亲人,他没有善待岳父岳母,那有怎么样呢?坏人我们见得多了。自有他大舅哥跟他对簿公堂。 这位林先生的问题是对公众不诚实。他把情感当成了工具,玩起了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把戏,这是一种背叛,网友的愤怒正在于此。

贝果在唱歌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中国大学招关系户,多学学美国先进经验 (2人喜欢)
- 英国女王不吃全熟牛排 (3人喜欢)
- 特朗普为什么背叛了他的偶像?
- 泽连斯基就不该和特朗普在直播间连麦 (6人喜欢)
- 酒店开房洗衣服?这事儿我干过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