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成为编剧,应该如何入门?
一,准备工作
1,多看片多思考,配合工具书,获得属于自己的理解。
2,工具书要看,但严肃文学也很重要。
3,一本书读透比狂看一堆书要好。
二,阅读推荐
1,《世界电影》——有点贵,不过每期给两个电影剧本还是不错的
2,《读库》,《十月》——开拓视野
3,《收获》——文学期刊,内含不少优秀短篇小说
4,《且将生活一饮而尽》——短篇小说集
三,报考中央戏剧学院戏剧影视文学专业应该看什么书?
1,考试书籍
该专业重点考察的是学生的基本语文功底和文学素养,初试题型会涉及成语填空,文言文鉴赏,基础文学艺术常识,文科综合等。
A,成语填空——挑本成语词典,然后主要看看生僻字,边看边积累。
B,文言文鉴赏——《古文观止》里有中戏历年的文言文出处。《说文解字》和高中《文言文基础知识手册》适合打基础。
C,文学艺术常识——重点关注文学部分,同时要多去了解中外戏剧史和戏曲史。
D,文科综合——主要是高中的历史知识,要清楚了解中外历史发生的时间截点。题目总体不难,就是高中会考水平。
2,积累书籍
主要是一些文学作品,以长篇小说和名著为主,同时也有一些短篇小说和散文集。
同时还要注意了解一些戏剧和戏曲。
阅读的方法是:先选几部开始读,然后感兴趣的话再从书的类型和作者方面横纵向的展开。
但是书不是看的越多越好,能选几部精读过并且有独特感悟,就已经够到老师的提问的门槛了。
考察的重点是看学生对作品的理解能力和感受能力。
也就是说,阅读量只是一方面,对作品的理解是另一方面。
四,如何通过看小说的方式学习编导?
首先需要明白看小说的目的是什么?无非就是为了之后编写故事做准备。可以先不着急去看一些写作理论的书籍。
因为,无论是电影还是戏剧,都是一门实践的艺术。如果一个人先学了理论,思维就容易被框定,之后带着被框定的思维,是很难写出好故事的。
当然,这也不代表着理论没有价值,因为经典的理论书籍,可以用来印证一个故事好不好。
真正应该做的,是,多去看文学作品和文学名著滋养内心。这样做,一方面可以明白完整的故事结构,人物塑造是怎样的。另一方面,通过阅读,可以和文字亲近,让之后自己写的故事更有画面感和想象力,这比一个人直接去看理论书籍更有收获。
另外还可以看一些经典电影的小说原著。
因为,无论是小说还是剧本,都是要落实到电影。如果你直接看电影的话,就不明白文字到画面的具体转化过程。
最后,无论是看书还是看电影,重点在于挑选自己喜欢且适合的。能真正打动你的作品就好,不要刻意勉强自己。参考书目的话,选择一个部分就好,不一定要全部看完。关键是要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和具体的感受。
宁愿看得少,也好看的精。
四,如何做读书笔记
此读书笔记方法不针对普通读者,只针对文化艺术专业的读者。
读书笔记的要求:
(一),剧本阅读
1,剧本梗概(200字以内);
2,分幕分场对剧本主要情节进行记录;
3,对剧中主次人物进行分析;
4,对剧本的个人理解;
5,对精彩台词,片段进行摘抄。
(二),小说阅读
1,人物:对小说主次人物的理解;
2,情节:记录小说的情节,并谈谈个人感受;
3,语言:对小说语言的个人感受;
4,其他。
(三),理论类图书
把大量线索相互勾连,形成一个理性思考的思路!
五,一些艺考的有趣问答
1,问:最近看了什么电视剧?
答:看了《SKAM》和《了不起的麦瑟尔夫人》,再结合国内现状谈了谈电视剧的发展。
(这题过的很稳妥)
2,问:喜欢看什么书?
答:由童年经历引出自己最喜欢的作家萧红和《呼兰河传》。
问:还看过什么?
答:张爱玲的《小团圆》。
问:萧红和张爱玲作品风格有什么区别?
(这个问题准备过,稳过)
3,问:如何看待“距离产生美”?
答:首先想到车后面贴的标语。觉得这个回答不够有内涵也不够文艺范,于是换了个思路,选择 举例《霸王别姬》影片的成功,指出人们是在有了时间的距离以后,通过审视这段历史,带来了反思。因为人们的视野更为宏观,所以产生了思想的美感。
(这段话其实是经不起推敲的,甚至有些偏颇,但面试而已,说的听起来感觉不错就行》)
4,问:你如何看待民族自信?
答:举《战狼2》的例子。
(也是提前准备过的)
六,戏剧类杂志推荐
1,《中国戏剧》 K016981
2,《外国戏剧》 K011071
3,《戏剧论丛》 K013004
七,社科类杂志推荐
《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