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2016年~2020年,知识付费,下一个赛道在哪?

“知识付费”并不是互联网催生的专属词汇。早在几千年前孔子时代就有了“知识付费”。
数千年前的产物,为何在这几年被互联网“裹挟”?为何行业发展如此迅速,外界却褒贬不一?进入5G时代,知识付费的下一个赛道在哪里?从业者应该如何应对这些变化?
本文将带你分析总结2016年到2020年的发展逻辑,并从中找到5G赛道下,知识付费发展的方向。
一、是刚需,还是中产焦虑?
根据艾瑞咨询数据显示,2016年在线视频已有20%的收入来自用户付费,2020年占比达到47%。
有声音认为知识付费是专属于中产阶级的“知识焦虑”。这种说话是片面的。
从用户角度来说,随着年龄的增长,离开学校,踏入社会,面临复杂的环境,在工作、生活等方面,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烦恼”,产生焦虑感,比如:职业发展瓶颈期、投资理财需求、情感方面的问题,想要快速进入某一领域等,这些“焦虑”都高度垂直、非常具体、需求非常强烈。知识付费往往成为人们转移时代焦虑的救命稻草。
从内容生产方或平台方来说,互联网技术的成熟为这个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基础条件。市场刚需催生了大量干货小课。非常受市场欢迎。
此类小课,多为10-30分钟,“总-分-总”结构,内容高度精简、明确分析原因、提出公式化解决方案,列出1、2、3点解析,最后总结。策划制作这类小课不需花费太多精力,做到通俗易懂、便于记忆就刚刚好,其中佼佼者还能高度简洁、有理有据、引经据典。
资本市场的反应,是最直接的认可体现。喜马拉雅两轮融资6000万,知乎完成2.7亿美元E轮融资。
知识付费,因为其自身的价值、互联网技术成熟、资本的认可,综合作用之下,踏着时代的浪花,从2016年,一路向北,迅猛发展至今。
二、KOL带动消费的五年
过去5年是偶像经济最炙手可热的时代,知识付费也不例外。KOL(Key Opinion Leader关键意见领导者)在这一领域的影响力是显而易见的。
对于内容生产或者平台方,KOL是当时必争资源。原因有四:
1.为KOL精心策划制作知识付费产品,成本低、输出快、效果好。
2.KOL善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
3.粉丝对于KOL高度信任,愿意听从KOL的引领。
4.依托KOL的影响力和传播力,可以快速并精准吸引目标群体,付费转换率高。
奇葩说团队的《好好说话》、郭德纲的《郭论》、高晓松的付费节目《矮大紧指北》,方文山的《方文山音乐诗词课》,都是具有代表性的KOL知识付费产品。

三、付费,是用户对高品质内容的认可
正如爱优腾等平台转型付费会员模式,需成为付费会员刺客享有优质新鲜内容和无广告体验;又如音乐平台也在进行了不同程度的付费会员尝试。知识付费也同样兴起VIP会员制。且用户市场对知识付费的认可程度更高。
原因有二:
第一、内容版权纠纷日益增多、版权采购费日益高涨
第二、高质量内容应该获得其应有的价值回报。
罗振宇在艾瑞2018峰会上表示:知识最原始的传播方式,就是人与人之间通过声音讲述出来。后来纸媒成熟,才出现了书籍,以便快速普及。知识付费在移动互联网音频这条赛道上释放的极大活力。
对用户来说,享受高品质知识付费内容,与享受高品质视频、音乐的体验别无二致。都可以解闷、消磨时光。
四、2021,知识付费的下一个战场在saas平台
总结过去5年,知识付费的发展是互联网技术进步和市场刚需下的必然,在资本的不断推动下跳跃发展的。用户也经历了信息黑洞、听从KOL意见,到愿意付费享受高品质知识内容。行业在发展,用户也在不断成长。
时间来到2021年7月份,知识的输出形式、变现形式都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知识付费的台风中心也已经来到saas小程序上。市场上看好看衰的争论不断。头部玩家已经抢占先机,在saas小程序上布好了局。
你看好知识付费未来的发展吗?关注我,下期继续讨论知识付费的下半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