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统考312之普通心理学——能力
第一部分——考试大纲

第二部分——考点分析

从曲线图可以发现,08到12主要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而13到18年分值占比较大,基本上以大题的形式考查;近三年都回到选择题的形式,所以,22年最好以大题和选择题两种形式都准备好。

由考点分布可知,能力的种类、能力的理论都是重要考点,尤其是能力种类里的流体智力和晶体智力、智力理论里的多元智力理论和智力三元论。也再次验证了重要考点的多次重复考查这一规律。
第三部分——知识考点
考点一:能力概述
1、能力的含义:能力是直接影响活动效率,并保证某种活动顺利完成所必备的心理特征。
2、能力、才能和天才
①才能:完成一项活动所必需的各种能力的完备结合。
②天才:能力的高度发展叫天才。天才是能力的独特的结合,它使人顺利地、独立地、创造性地完成某些复杂的活动。
3、能力与知识、技能的关系(10.16)
(1)含义:知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主观表征。技能是指人们通过练习而获得的动作方式和动作系统,也是人的个体经验,但主要表现为动作执行的经验。可分为操作技能和心智技能。
(2)能力、知识技能的关系①区别:分属范畴不同;概括水平不同;发展水平不同步,即知识获得快,技能需要练习过程,能力的形成与发展比知识获得和技能掌握晚。②联系:能力是在掌握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依赖知识、技能的获得;能力是获得和掌握知识与技能的前提,又是获得和掌握知识与技能的结果;能力高低影响知识和技能的水平;技能是知识转化为能力的中间环节,知识和能力又是掌握技能的前提,技能的形成和发展有助于知识的获得和巩固。
考点二:能力的种类
1、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10.17、19.15)
① 一般能力:就是智力,它是完成各种活动都必须具备的最基本的心理条件,组成智力的因素包括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等。
②特殊能力:是从事某种专业活动,或某种特殊领域的活动所表现出来的能力,如音乐能力、美术能力等。
2、模仿能力和创造能力(11.15)
①模仿能力:是指人们通过观察别人的行为、活动来学习各种知识,然后以相同的方式做出反应的能力,是动物和人类的一种重要的学习能力。
②创造能力:是指不依据现成的模式或程序,独立地掌握知识和技能,发现新的规律,创造新的方法的能力。
3、液体能力和晶体能力(08.17、12.14、15.76、19.16、21.69)
①液体能力:也叫液体智力、流体智力,是指在信息加工和问题解决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能力,它较少的依赖于文化和知识的内容,而决定于个人的禀赋,因此受教育和文化的影响较少,却与年龄有密切的关系,20多岁到顶峰,30岁以后将随年龄的增长而降低。
②晶体能力:也叫晶体智力,是指获得语言、数学等知识的能力,它取决于后天的学习,与社会文化有密切的关系。在人的一生中晶体能力是一直在发展的,只是25岁之后发展速度渐趋平缓。
③液体能力和晶体能力的关系:晶体智力的发展依赖于液体智力,具有相同经历的人,液体智力高,晶体智力发展较好。对于晶体智力发展,只有液体智力是不够的,还需要环境作用。一个液体智力高的人,假若生活在一个不良的环境中,其晶体智力的发展水平也不会高的。
4、认知能力、操作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
①认知能力:是指人脑加工、存储和提取信息的能力,也就是平常说的智力,如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等。
②操作能力:是在操作技能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指操作自己的肢体以完成各项活动的能力,如体育运动能力,是顺利掌握操作技能的重要条件。
③社会交往能力:是在社会交往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能力,对组织团体、促进人际交往和信息沟通有重要作用。
5、情绪理解、控制和利用的能力
情绪智力包括一系列心理过程,这些过程可以概括为四个方面:准确和适当地知觉、评价与表达情绪的能力;运用情感促进思维的能力;理解和分析情绪、有效地运用情绪知识的能力;调节情绪,以促进情绪和智力发展的能力。
考点三:能力的理论
1、智力因素说(07.21、14.77、15.69、17.81半、20.17、21.18)
(1)独立因素说
桑代克认为,人的能力是由许多彼此独立的成分或因素,例如抽象力、对社会关系的适应能力等构成的。这种理论不能解释,人们在完成各种不同的认知任务时,他们的成绩为什么存在着明显的相关。
(2)二因素说
斯皮尔曼提出,能力是由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两种因素组成的:一般能力或叫一般因素,简称G因素,它是人的基本心理潜能,是决定一个人能力高低的主要因素,因为它才使人们完成不同智力作业时会出现正的相关。特殊能力或叫特殊因素,简称S因素,它是保证人们完成某些特殊作业或活动所必需的,因为它才使人的作业没有完全的相关。人的智力就是由许多特殊因素和某种一般因素结合在一起组成的。
(3)智力的多元理论
加德纳通过对脑损伤病人的研究以及对智力特殊群体的分析,提出了多种互不相干的智力。他认为智力的内涵是多元的,它由八种相对独立的智力成分构成。每一种智力依据某一社会对它的需要、奖赏以及它对社会的作用,其价值也不同。
①言语智力:包括阅读、写文章或小说,以及用于日常会话的能力。
②逻辑—数学智力:包括数学运算和逻辑思考的能力,如做数学证明题及逻辑推理。
③空间智力:包括认识环境、辨别方向的能力,如查阅地图等。大脑的右半球掌管空间位置的判断。
④音乐智力:包括对声音的辨别与韵律表达的能力,如拉小提琴或写一首曲子等。大脑的右半球对音乐的感知和创造起重要作用。
⑤运动智力:包括支配肢体完成精密作业的能力,如打篮球、跳舞等。身体运动由大脑运动神经皮层控制。大脑的每一个半球都控制或支配对侧身体的运动。
⑥人际智力:包括与人交往且能和睦相处的能力,如理解别人的行为、动机或情绪。大脑前额叶在人际关系的知觉和处理方面起主要作用。
⑦自知智力:包括认识自己并选择自己生活方向的能力。同人际智力一样,大脑前额叶对自知智力也起着重要作用。
⑧自然智力:包括认识、感知自然界事物的各种能力,例如敏锐地觉知周围环境的改变。
2、智力结构理论(15.20、20.67)
(1)吉尔福特的三维结构模型
吉尔福特认为智力可以分为三个维度,即内容、操作和产品。
①智力活动的内容包括听觉、视觉、符号、语义、行为等,它们是智力活动的对象或材料。②操作是指智力活动的过程,包括认知、记忆、发散思维、聚合思维、评价,它们是由智力活动的对象或材料引起来的。
③产品是智力操作所得到的结果。这些结果可以按单位计算、分类,可以表现为关系、转换、系统和应用。
三个维度和多种形式的存在,可把人的智力区分为5×5×6=150 种。它们都可以通过不同的测验来加以检验。
3、智力的信息加工理论(09.18、12.13、13.16、13.69、16.16、16.68、17.81半、18.81)
(1)智力三元论
罗伯特·斯腾伯格认为,一个完备的智力理论必须说明智力的三个方面,即智力的内在成分,这些智力和经验的关系,智力成分的外部作用。
①智力成分亚理论,智力包括元成分、操作成分和知识获得成分。元成分是用于计划、控制和决策的高级过程;操作成分表现在任务的执行过程,它负责执行元成分的决策;知识获得成分是获取和保存新信息的过程。其中元成分起着核心的作用。
②智力情景亚理论认为,智力是指获得与情景拟合的心理活动,在日常生活中它表现为有目的的适应环境、塑造环境和选择新环境的能力。
③智力经验亚理论认为。智力包括处理新任务和新环境时所要求的能力,以及信息加工过程自动化的能力。
(2)智力的PASS模型
PASS 模型建立在鲁利亚的三个机能系统学说的基础之上,PASS是指“计划—注意—同时性加工—继时性加工”,它包含了三层认知系统和四种认知过程。
①注意系统,又称注意—唤醒系统,是整个系统的基础;
②同时性加工和继时性加工称为信息加工系统,处于中间层次;
③计划系统处于最高层次,负责监督、管理、调节其他心理过程。
计划、注意、同时性加工和继时性加工是智力活动最一般、最普遍的加工过程,三层系统间呈动态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协调合作保证智力活动的完成。
(3)成功智力理论
成功智力是一种用以达到人生中主要目标的智力。主要包括包括:
①分析性智力:涉及解决问题和判定思维成果的质量,强调比较、判断、评估等分析思维能力;
②创造性智力:涉及发现、创造、想象和假设等创造思维的能力;
③实践性智力:涉及解决实际生活中问题的能力,包括使用、运用及应用知识的能力。
成功智力是一个有机整体,只有这三个方面协调、平衡时才最为有效。
考点四:智力发展的差异
1、智力发展的一般趋势(20.16)
①童年期和少年期是某些能力发展最重要的时期。从3到13岁,智力的发展与年龄的增长几乎等速。以后随着年龄的增长,智力的发展呈负加速变化:年龄增加,智力发展趋于缓和。
②人的智力在18到25岁达到顶峰,智力的不同成分达到顶峰的时间是不同的。
③人的流体智力在中年之后有下降的趋势,而晶体智力在人的一生中却是稳步上升的。
④成年是人生最漫长的时期,也是能力发展最稳定的时期。成人在25到40岁,人们常完成富有创造性的活动。
⑤能力发展的趋势存在个体差异。能力高的发展快,达到高峰的时间晚;能力低的发展慢,达到高峰的时间早。
2、智力发展的差异性(07.76)
①能力发展水平的差异:能力有高低的差异。大致来说,能力在人口总体中的表现为正态分布。
②能力表现早晚的差异:人的能力的充分发挥有早有晚。有些人的能力表现较早,年轻时就显露出卓越的才华。这叫“人才早熟”。另一种情况叫作“大器晚成”,指智力的充分发展在较晚的年龄才表现出来。
③能力结构的差异:能力有各种各样的成分,它们可以按不同的方式组合,从而形成人和人之间在能力上的差异。如有人强于想象,有人强于记忆,有人强于思维等。
④能力性别的差异:性别差异并未表现在一般智力因素上,而是反映在特殊智力因素上。如数学能力的性别差异、言语能力的性别差异和空间能力的性别差异。
3、影响智力发展的因素(09.19、11.14)
①遗传的影响:遗传对智力的影响主要表现在身体素质上,身体素质是能力发展的自然前提。血缘关系接近的人在智力发展水平上确实有接近的趋势,这说明遗传因素对智力的发展的确有作用。
②环境和教育对能力形成的影响,如产前环境的影响、早期经验的作用和学校教育的作用。
③实践活动的影响:人的各种能力是在社会实践活动中最终形成起来的。由于实践的性质不同,实践的广度和深度不同,个体形成了各种不同的能力。
④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影响:能力的提高离不开人的主观努力,即人的自觉能动性。一个人刻苦努力、积极向上,具有广泛的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他的能力就可能得到发展。
能力的形成与发展依赖于多种因素的交互作用,遗传、环境和主观努力在能力发展中的作用是缺一不可的。
第四部分——必考大题
1、简述能力、知识与技能的关系。
2、简述一般能力与特殊能力的含义及其关系。
3、简述流体智力和晶体智力的含义,并说明这两种智力的发展趋势(15.76)
4、简述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14.77)
5、简述吉尔福特的智力三维结构模型。
6、在日常生活中,智力测验得分高的人并不一定事业成功。试用斯滕伯格的成功智力理论和加德纳的多元理论对这一现象加以分析。(17.81)
7、试述斯滕伯格的三元智力理论,并进行简要评价(18.81)
8、简述智力的PASS模型。
9、简述智力发展的一般趋势。
10、简述智力发展的影响因素。
11、简要说明智力发展的个体差异(07.76)
第五部分——图片考查


